一双绣球粗麻鞋背后的爱情故事
在于都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的一个展柜里,珍藏着一件特别的文物——一双陈旧的草鞋。草鞋上缀着两个绣球,格外引人注目。这双鞋其实并不是草鞋,它是用粗麻做成的,还有鞋面,非常精致。这双鞋的主人是老红军谢志坚(享受副地级待遇)。草鞋上的绣球原本没有,是谢志坚后来加上赠给纪念馆的。谢志坚为何要在粗麻鞋上加绣球?日前,笔者想找到他,遗憾的是谢志坚老人早已去世。幸运的是,老人的在于都县外经贸局任副局长的女儿谢建华接受了笔者的采访。提到那双与众不同的绣球麻绳鞋,谢建华心情非常激动,说出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爱情的种子发了芽
谢志坚1915年出生在于都岭背镇燕溪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对地主剥削阶级充满了仇恨。1928年春,谢志坚参加了儿童团,当了一名儿童团员,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活动。这年冬天,谢志坚怀着对红军的无限向往,当了一名红军战士,是于都最早参加红军的人员之一。因谢志坚作战勇敢、聪明机智,不久成了一名侦察兵,过后没多久,又给刘亚楼当警卫员。
当初和谢志坚一起参加儿童团的一个本村姑娘春秀,本来也想参加红军,但是部队不收她,春秀因此伤心了好几天。过后,春秀虽参加了当地的游击队,但自此春秀对谢志坚非常羡慕。谢志坚每次参加完反“围剿”回到家乡,春秀都缠着他讲战斗故事。因谢志坚当侦察兵充满传奇色彩,春秀特别喜欢听他讲当侦察兵的故事。慢慢地,春秀对谢志坚由羡慕到爱慕,谢志坚对春秀也产生了爱慕之情,但是双方都羞于开口。1934年初,谢志坚终于鼓起勇气,给远在家乡的春秀写了封信,表达了爱慕之意。收到信,春秀心底荡起了阵阵涟漪。自此以后,他们经常鸿雁传书,爱情的种子在他们心中发了芽。
一双麻绳鞋定终身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部队休整时,谢志坚请假回到家乡。当晚,谢志坚、春秀相约来到村边的小溪旁,两人互诉思念之苦。心上人相见,分外激动,两人还约定,等谢志坚下次回乡时就结婚。接着,春秀从一个袋子里取出一双花了几天时间织好的粗麻鞋,作为定情物送给谢志坚。捧着心上人送的鞋,谢志坚感觉心里暖烘烘的,他手捧着粗麻鞋,拉着春秀双双跪在地上,对着月亮发誓:“月亮老人作证,海枯石烂,我们永不变心。”相聚是幸福的,也是短暂的。第三天,谢志坚辞别了心上人,返回部队。
1934年9月的一天,游击队的领导在会上说,苏区的红军准备进行战略转移,要游击队员积极做好扩红和筹粮工作。台下的春秀一听,心里一惊:“他也要进行战略转移吗?”为此,春秀寝食不安。10月15日,春秀终于盼到了谢志坚的来信。信中说,谢志坚所在的部队正在车溪乡的铜锣湾休整,准备于16日傍晚渡过于都河进行战略转移。这天正是重阳节,春秀吩咐母亲多煎了一些米果。第二天下午,她提了一篮子米果早早来到于都河边。此时,浮桥已经架好了,河两边挤满了前来相送的父老乡亲,人山人海。红军部队也早早来到了河边,驻扎在河边山头上茂密的松树林里。
太阳快落山时,红军开始出发,踏上了摇摇晃晃的浮桥。春秀挤在浮桥傍,一个个看看,几个时辰过去了,也没看到心上人。正当她焦急的时候,只听一声“春秀”,当春秀看清是盼望已久的心上人叫唤自己时,格外激动,立即跑上去和谢志坚紧紧依偎在一起。抚摸着心上人憔悴的面庞、破烂不堪的军装,春秀心痛不已,强忍着不流出眼泪。谢志坚双手抱着春秀的肩动情地说:“春秀,革命胜利了我一定会回来,你一定要等我。”“我会等你的。”春秀使劲地点了点头。说完这话,谢志坚推开春秀,缓慢地踏上浮桥,三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地看着春秀。看着心上人越来越模糊的背影,春秀肝肠欲断,泪水顺着脸颊直往下流。
流落他乡本色不变
谢志坚随部队渡过于都河后,血战湘江、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打了一个又一个恶仗,九死一生,深受刘亚楼的赞扬。
部队进入甘肃省通渭县、静宁县交界处时,谢志坚突然拉痢,身体十分虚弱,行军打仗是不可能了,刘亚楼命令他隐藏到老乡家中养病,养好病在当地做地下革命工作。“我一天也离不开部队,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谢志坚说什么也不愿意。后来,经过刘亚楼苦口婆心的劝说,谢志坚才极不情愿地留了下来,在姓苟的族长家养病。
虽然苟族长对谢志坚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但是谢志坚心里一直惦记着红军,总想追赶上部队。族长一次次劝他,“你在我家养了一个多月的病,红军早已走远了,你到哪里去找红军呀?”想想族长的话也有道理,谢志坚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过后没多久,他又产生了回于都老家的念头,但是苦于没路费,又不知道怎么走。
在苟族长全家人的保护下,特别是族长女儿苟新堂的精心照料下,谢志坚的病很快就好了。他的红军本色仍然没有变,经常天没亮就爬起来锻炼身体,骑马舞刀,而且不管是做家务还是干农活,都非常勤快,对族长也非常敬重。天长日久,族长女儿对谢志坚产生了爱慕之情。然而,当谢志坚病好后走出家门,因语言不通,国民党的一名保长怀疑他是红军,就连夜派人把他抓了起来审问。谢志坚宁死不屈,被吊在树上毒打,后来他趁人不注意逃到一个煤矿里做苦工。在煤矿里,谢志坚向广大做苦工的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宣传红军主张,讲红军的战斗故事,群众深受教育启发。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保长又派人把谢志坚抓了起来,严刑拷打,但是他什么都不说,保长气急败坏,准备把他杀了。苟族长知道后,立即找到保长求情,保证谢志坚不再“犯事”,并交了一笔保释金,才被放了出来。
回到家后,苟族长对谢志坚说:“你作为一名红军,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宣传红军的主张,我管不了,但是随时都有被杀头的危险,我有一个办法可以保护你。”“什么办法?”“和我女儿成亲,这样我就有理由保护你了。”谢志坚知道族长是一片好心,不好直接拒绝,就说:“我已经有心上人了,早就私定终身了。”并拿出了那双粗麻鞋给族长看。“看得出你是一个好人,但是你如果不听我的,我哪有理由保护你呀?你看着办吧。”听了族长的话,谢志坚沉默了半天,才对族长说:“让我考虑一段时间吧!”过后,谢志坚接连给春秀写了两封信,但信都石沉大海。“她变心了?还是……”他反复拿出那双只有重大节日才舍得穿的粗麻鞋,睹物思人,不敢再想下去了。后来,谢志坚考虑再三,无可奈何之下只好答应了族长,和他女儿结了婚。
谢志坚成家后,保长碍于族长的面子,再也没有来抓他了。迫于生计,谢志坚当起了一名货郎,摇着一面拨浪鼓,天天走街串户。即使当了货郎,谢志坚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红军,走到哪里,就把共产党的政策、红军主张宣传到哪里。
为革命她离开人间
1951年秋天,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春秀无尽的思念,谢志坚携着妻子儿女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谢志坚的回来,在村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因为乡亲们都以为他早已牺牲在长征路上了。
谢志坚立即跑到春秀家。春秀母亲一看到他,惊呆了,“你还没有死?”“谁说我死了?”“春秀呢?”他心里有了一丝不祥之兆。说起女儿春秀,老人热泪纵横:“自从你参加长征后,春秀好像丢了魂似的,日夜思念你。她天天盼呀盼,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我和她爸反复劝她,不要再等了,另外找个婆家吧!可是我们说什么她也听不进。于都解放前夕,春秀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临死前还反复叫着你的名字,她的命好苦呀!”说到这里,春秀母亲泣不成声了。“我写了两封信,她没有收到?”“没有,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哪里能收到信呀!”
在春秀墓前,谢志坚取出粗麻鞋,“啪”的一声跪在了地上,泪如雨下,“春秀,我对不住你呀!”他的双手深深地陷入了泥土之中。返回静宁县前,为了寄托对春秀的哀思,也为了启发教育下一代,谢志坚亲手织了两个彩色绣球,系在粗麻鞋的脚尖上,赠送给了于都长征出发地纪念馆。
1954年,谢志坚回到于都县定居,被安排在县副食品公司工作。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去纪念馆看那双粗麻鞋。即使到了1992年,他临终前,还叫儿子去纪念馆把鞋取回来给他看。
- 上一篇:擦鞋阿姨为自己讨尊严
- 下一篇:战疫·秀洲丨小红鞋完成了使命 但抗击疫情的脚步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