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地区皮革产业现状及投资环境
东部及南部非洲鞋革产业协会主席Mr.SamKiruthu
第一部分,非洲皮革及皮革制品的主要现状
一、家畜和原料
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统计,全球约12%和发展中国家约15%的家畜均位于非洲大陆。东非地区的家畜数量占非洲全部家畜近60%,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两个国家拥有大部分家畜资源,占据家畜总资源的大部分。以尼日利亚为首的西非同样拥有相当数量的家畜资源。
尽管拥有众多家畜资源,但非洲仅能提供世界生皮制品总量的4.5%以及所有发展中国家生皮制品的3.4%。(以蓝湿/盐渍生皮计重)
二、工业发展水平
东非、南非以及西非:三个非洲地区的工业依然受生皮可利用性的推动。大多数工厂将皮革加工成最新式的蓝湿革,并且这些地区已经成为大量皮革制品的出口基地。拥有发达皮革工业的南非是个例外,仅从邻近国家进口原料。
北非: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其它地区相比,北非的皮革工业历史更加悠久。北非国家——埃及、摩洛哥和突尼斯与欧洲皮革工业(特别是发达的意大利皮革工业)均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这些国家均已从生产大量皮革进一步转向生产皮革成品(主要为鞋类制品)。
非正式部门:在大多数非洲国家实行经济自由化之前,非正式(手工鞋类和皮革制品)部门在制造皮革制品(尤其是鞋类)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肯尼亚,据估计该部门在八十年代中期负责生产了达60%的鞋类和皮革制品。考虑到打算开办新企业和希望提高其产品设计或市场营销技能从而增强其竞争力的人员所需的低成本费用、基本培训以及廉价工具,鞋类和皮革制品分部门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潜力巨大。
三、贸易自由化
20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和中期,大多数非洲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对原料主要出口至亚洲的增加有着深远的影响。从选定的东非及南非皮革工业协会(ESALIA)国家中精选的数据表明,1999至2001年间原料出口一直在上涨,而此后却开始大幅下降。
第二部分,中国投资机会
一、非洲拥有众多贸易组织或区域市场,如下: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
东非共同体(EAC)
中非经济货币共同体(CEMAC)
南非关税同盟(SACU)
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
东南非共同市场拥有逾3.89亿人口,年进口额约320亿美元以及年出口额为820亿美元。东南非共同市场构成了内外贸易的主要商业中心地。该地区在非洲大陆版图上给人印象深刻,占地面积1200万平方公里。
二、制革行业中的各种机会
大量原料仍将被出口。现有的制革厂有可能从生产蓝湿革向成品革的方向转移。东南非皮革工业协会现有77家制革厂运营,这表明该行业仍需进一步开发。
三、制鞋行业中的各种机会
预测皮鞋的市场行情,大多数皮鞋需进口。低廉的生产费用表明,可增加生产以满足当地消费和出口需求。2006年,非洲鞋类商品贸易中,4亿双依赖进口,而生产总量不到2亿双,总需求超5亿双。2006年有数据显示,非洲鞋类依靠当地制造的只有23%,余下的77%则依赖进口。
四、关税结构
各个国家的关税结构各不相同并且互不一致。关税结构反映了贸易保护主义态度以及为提升国家皮革行业价值链所作出的努力。
有关生皮、兽皮以及蓝湿革的出口贸易规定主要分为两大类:出口税、各种关税和附加费;出口禁令。
五、投资激励措施
大多数国家的激励措施均十分丰富并由以下各方面组成:出口商品免出口关税和营业税;宣告股息无税收;资本货物、半成品、工业零部件和原材料支付名义关税;在实行十年统一税后实行十年免税;免除原材料和进口半成品的进口关税。
第三部分,可进行中非合作的领域
非洲皮革工业当前面临的挑战可追溯为缺乏产业间前后向联动性,这些挑战同样可为中国皮革工业援助非洲带来各种机会,并从合资企业、贸易合作伙伴以及各项合作计划中获益。
建立适当的反向联动关系将会带来:增加使用优质原料,基本投资持续增长,提高纵向整合程度,出现高技能的人才。
通过取消加工和生产的各种限制,前向联动关系将会提供各种机会促进贸易。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国家和企业将占有半成品和成品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非洲皮革贸易工业与全球市场已经融为一体:在政策水平方面,地区皮革行业的发展前景在建立东南非共同市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和东非共同体(EAC)的合约中有明文记载。这些具有意义的合约关于该行业发展的具体规定是工业发展过程中贸易一体化和合作的各项条款。在工业水平方面,许多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仍处于成型阶段。在环保方面,环保问题已变得愈加重要,并且大多数非洲国家正在严格实施环保问题。增加投资、促进贸易以及提高非洲皮革制品的形象对该行业在非洲的发展至关重要。
- 上一篇:国内市场獭兔皮销售畅快 价格上升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