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煮熟的鸭子怎么被别人吃了?
销售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排除障碍直至签单的过程。盲目乐观、步入陷阱而不自知,是销售中最危险的倾向。销售过程中如果没有策略,没有按照销售正确的流程来做;如果在客户中缺乏引线人,对客户的内部情况了解得不充分,对于客户企业项目的本身情况、项目的走势以及项目的决策者等这些非常重要的情况缺乏了解;如果没有想到成功之门上面有好几把锁,而只是选择被动的等待,都有可能形成销售中的陷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在我们进行销售活动中,你是否会思考以下问题?
1) 四种类型的买者中,有一个或以上的买者身份不明晰,缺乏必要准确的信息?
2) 在整个销售过程中,始终没有主动寻找或者没有找到合适的引线人?
3) 虽然明确了四种买者的身份,但有一个以上的核心买者没有主动拜访过?
4) 核心买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而没有及时发现和跟进(例如决策买者、技术买者更换了人员等)?
5) 核心购买圈中出现了新的面孔,没有及时反应过来?
6) 缺乏警惕心理,不留意是否存在竞争对手?
7) 缺乏快速判断能力,不注意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地方政策等的变化?
煮熟的鸭子被别人吃了
任职于A公司的李小姐,是一位非常优秀、工作非常勤奋、销售业绩还算突出的销售员。有一天,她很高兴地告诉经理,马上会有一个大单子,让经理等她的好消息。
半个月后,经理却等来了泪流满面的李小姐。原来客户虽然最终使用了她设计的销售计划书,但却不是同她签的单。
她泪水汪汪,连连倒苦水:没想到,真是没想到……(提示:因为没想到,所以没有采取措施去排除障碍,这在销售中是极其危险的。)
她说:我是通过朋友介绍结识这家公司主管人事和财务的副总的。副总告诉我,公司刚好有买设备的计划,让我马上设计建议书,并承诺这件事他有决定权。我反复几次修改后,副总表示,公司各方面对计划书均表示满意,估计半个月后可以签单。
当时她信心十足,以为很快就可以吃上煮熟的鸭子了。(提示:李这个时候只找到了副总这一把钥匙,凭这惟一的一把钥匙能否打开成功的门呢?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找到引线人,收集更多的信息:门上还有哪些锁?还要准备哪些钥匙?但遗憾的是,李在当时选择了一味地被动等待。)
半个月后,她拨通副总的电话,本来是去约签单的事的。哪知副总带着很遗憾的口气告诉她说:在昨天的总经理办公会议上,关于采购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决定在另外一家公司的销售员那里购买,而且那个销售员在总经理的邀请下还参加了昨天的会议。
李愣了半晌,决定去搞清楚情况再说,不想这样不明不白就丢了煮熟的鸭子。
副总给了李一张她那位潜在竞争者的名片,并告诉她:公司里从总经理往下,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同意在那位销售员那儿购买,自己也没有办法。
(提示:李到这个时候才知道有一个竞争者存在,而且也才知道副总并不是最后的决策者,才知道这家公司购买设备要经过一个复杂的程序。如果她早一些获得这些信息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或许她就不会失败,就是失败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糊里糊涂。)
李进一步打听才知道,当她很开心地等着时,她的竞争者正在紧锣密鼓地拜访包括李熟悉的副总在内的所有购买者:他从财务部那里知道这次购买的金额比较大,必须由总经理办公会议最后敲定;他从办公室那里得到了参加这次会议人员的名单;他从设备部那里拿到了李的设备计划书最后定稿的版本;他抓紧时间拜访了出席会议的每一位成员,他还主动到公司员工中间去调查摸底……
竞争对手的这些动作,李始终没有觉察到。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李的销售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危险的障碍,看看是什么东西在阻碍她获得最后的成功:
(1)不清楚客户单位四种购买者的身份情况,很主观地将技术买者(副总)当成了最后拍板的决策买者。
(2)除了反复与副总沟通,没有主动与购买氛围中的其他人员沟通交流,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客户单位的整体购买倾向。
(3)正是因为缺乏信息渠道,所以连竞争对手何时出现都不知道,更别说在客户单位里展开竞争行动,就此丧失了主动权。营销 销售 营销师 销售培训 营销培训 电话营销 更多…
(4)正是因为没有接触其他购买者,始终没法了解到客户单位的决策流程,就根本无法有效介入这个决策流程,无法及时了解对方在购买过程中的最新情况。
很多人在销售开始时盲目乐观,销售失败后则长吁短叹:明明说好的,怎么又不在我这里买了呢?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了:忽视、漠视或者不愿意正视完整的销售氛围,就好像盲人身处一片陷阱区而不自知,只要有一脚踩空,销售活动肯定就是以失败告终。
- 上一篇:营销员如何“讨好”你的上司?
- 下一篇:2万多双爱心童鞋,一路向西 温暖进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