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鞋材资讯 > 26家牛皮加工企业集体搬离坪地

26家牛皮加工企业集体搬离坪地

2007-12-29 10:53:38 来源:金羊网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26家牛皮加工企业集体搬离,打响坪地经济转型“第一枪”

    在产业发展的存量方面,我们有保有压。保的是民营和高科技企业,压的是高污染、高能耗待业与企业。龙岗区通过退出重污染企业来发展循环经济,狠抓节能减排,为龙岗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龙岗区委书记余伟良

    经济谋划不能偏于一隅,囿于一城,必须要服务大局、立足长远。将所有牛皮加工企业迁离坪地,是街道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相信没有牛皮加工企业的坪地街道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坪地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庆源

    1979年,昌栈皮厂(后改名为坪地坚成制革厂)作为第一家牛皮加工企业进驻坪地,掀起了众多同行企业涌进坪地的浪潮。上世纪90年代以后,香港绝大多数牛皮加工企业搬到了坪地,坪地成了名副其实的“牛皮镇”。

    对于当时的坪地来说,牛皮加工企业确实给当地经济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也为坪地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随着深圳市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的逐步升级改造,一度风光的牛皮加工企业每况愈下。

    到2006年底,坪地辖区内的26家牛皮加工企业全部搬离深圳。

    目前,原来牛皮加工企业最为集中的横岭工业区已经开始改造或新建厂房,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项目陆续在这里落户。

    这不仅标志着该街道彻底甩掉被冠以二十余载的“牛皮镇”帽子,也预示着坪地经济发展翻开新的篇章。

    现状:渐行渐远“牛皮镇”

    12月24日下午,坪地街道经科办工作人员肖先生、年丰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廖志良引领记者来到曾经是牛皮加工企业最为集中的横岭工业区。横岭工业区是坪地辖区较早设立并且规模较大的工业区之一,这里曾经集中了20多家牛皮加工企业。从横岭工业区颇具气势的大门可以看出,这里曾经有过一段怎样的辉煌。

    对于横岭工业区曾经有过的辉煌,时值中年的社区干部廖志良连连感叹:牛皮加工企业真的风光不再了!“当初,坪地招商引资时,都以能引进牛皮加工企业为自豪。牛皮加工企业确实为坪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坪地街道有关部门出具的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该街道共有26家牛皮加工企业,基本集中在辖区年丰社区的横岭工业区,工人总数近2000人,厂房面积约211370平方米,总投资金额为31149万元人民币,2004年出口总值为6600万美元。

    而早在2000年,深圳市政府就开始将辖区内牛皮加工企业的何去何从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由于坪地街道集聚了深圳大多数牛皮加工企业,且由来已久,产业链条已固定成型,搬迁难度非常大。直至2006年,该街道才与所有牛皮企业彻底结束经营合同,并于当年年底全部迁所有企业。街道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企业现在基本迁往了福建、广东等经济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地区。

    对于众多“牛皮”老板来说,搬离深圳虽然有太多的不舍,但他们心里明白,一旦失去了“深圳制造”这块牌子,他们的生意必将受到很大的影响。然而,随着地方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已成为必然趋势。最后,他们在当地政府的多方宣传动员和耐心细致地做足工作后,他们只得无奈地在深圳人的眼里渐行渐远。

    历史:功成名就三十年

    细算起来,牛皮加工企业在坪地的发展已有近30年的历史。30年的打拼,成就了牛皮加工企业30年的辉煌。

    1979年,昌栈皮厂(后更名为坪地坚成制革厂)进驻坪地。这是第一家进驻坪地的牛皮加工企业,在坪地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昌栈皮厂的成功进驻掀起了众多同行企业涌进坪地的浪潮。20世纪70—80年代,全世界的牛皮加工企业还主要集中在香港,90年代以后,香港绝大多数牛皮加工企业搬到了坪地。随着深圳龙华街道的牛皮加工企业迁至坪地之后,坪地真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牛皮镇”。最初绝大多数牛皮加工企业都分布在深惠路两边,从1987年至1989年,这些企业陆续迁到了远离民居和交通要道的横岭工业区。

    “对于当时坪地的经济发展,牛皮加工企业功不可没。”一位在坪地街道工作十多年并且分管加工贸易的干部告诉记者,牛皮加工企业的作用,一是给当地经济注入一股新的力量,促进了当时坪地经济转型,即由农业向工业发展转变。二是促进了当时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牛皮加工企业的成功进驻,为坪地引进其他企业开创了先河。后来陆续有手袋、制衣、电镀、玩具、家具等企业纷纷在坪地投资办厂,一度掀起办厂置业热潮。三是当初牛皮加工企业的大量进驻,让越来越多的当地人脱离了农业生产,成为了企业职工,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促进了城市化发展进程。四是牛皮加工企业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财富。有人把牛皮加工企业比作“开荒牛”,这是因为这些企业迁至横岭工业区时,位置靠近山麓,他们在起伏不平的山脚推山平地,把荒地改造成企业厂房用地,完成了艰巨的“开荒造地”工程。因此,从这方面来讲,牛皮加工企业除了对坪地当时经济发展有贡献之外,也为坪地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十年是道坎。古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企业的发展同样如此。随着深圳市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的逐步升级改造,一度风光的牛皮加工企业每况愈下,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海关、环保部门的监管、排查和罚款范围之内,退出深圳历史舞台日趋临近。

    原因:面临压力终搬离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坪地就有了“牛皮镇”称号。当时有人是这样形容的:“从惠州到坪地,远远就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牛皮臭味。”还有位海关工作人员开玩笑地说:“我去牛皮厂做一次检查,回去之后老婆三天都不理我,因为身上的牛皮臭味三日不绝。”

    这些说法很诙谐,却真实反映了牛皮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牛皮加工企业属于低端企业,技术含量低,且整个行业长时间没有得到相应的技术升级改造,上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并最终成为现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致命弊端,也不得不登榜被淘汰的“黑名单”。

    如果说上述原因是牛皮加工企业退出历史的内因,那么外因则是深圳市经济政策和体制的变革。从成为经济特区伊始,深圳市三次经济体制大改革对牛皮加工企业造成非常大的冲击。首先是“三个转变”时期,即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特区发展从主要依靠特殊政策向提高整体素质转变;其次是2005年深圳市委提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以“科学发展观”总揽改革创新和经济决策;再次就是2006年深圳市颁布《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同时,龙岗区也在近年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打造“和谐龙岗、效益龙岗、平安龙岗、生态龙岗”,全区都在逐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推动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引进一批高技术含量、高投资密度和具有高附加值的大项目,并逐步淘汰皮革、电镀等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

    在整个深圳市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时,牛皮加工企业却在经济发展大舞台上显得越来越不协调,面临的政策限制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迁走已成必然。

    行动:四举措做足工作

    坪地街道深刻认识到:淘汰牛皮加工企业是打响坪地经济转型战斗的第一枪,是坪地经济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街道上下高度重视,从2005年就开始酝酿,并制定详实的方案,采取四项措施全面动员牛皮加工企业搬迁,实现又迅速又平安的迁离。

    一是集中动员,做通老板工作。街道多次专门召集牛皮加工企业负责人开会,详细通报上级政策,明确搬迁的时间、步骤等,并耐心询问企业搬迁所存在的问题,一一帮助梳理解决。

    二是苦口婆心宣传政策,争取全面理解。一方面利用牛皮加工企业负责人来街道办事的机会,不厌其烦地向其反复讲清当前市、区经济政策、海关和环保部门法规,在充分肯定其为坪地经济发展所做贡献的同时,明确指出现在牛皮加工企业的存在已经与深圳的大环境格格不入,搬迁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顺应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另一方面派遣工作人员去企业宣传,详细分析牛皮加工企业作为“夕阳工业”的发展弊端,争取企业老板和广大工人的理解。

    三是耐心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项问题。首先是取得沙湾海关等单位大力支持,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协调各科室办理企业进口设备清查、征税、解除监管手续和合同核销工作,既解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又确保海关关税不致流失;其次是组织人力帮助指导企业办好各项迁离手续,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经济负担;再次是街道“买单”派遣专家分赴湖南、福建和广东高州等地实地考察,调查摸清当地投资环境状况,尽力帮助他们寻找较好的新“东家”。

    四是督促、监管企业解决落实好工人工资、补助发放以及其他相关事项的妥善处理。街道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下到企业检查,监督所有牛皮加工企业负责人在搬迁之前必须将工人工资全额发放,并酌情发放遣散补助费,让每个员工满意的离开。

    展望:坪地迎来新时期

    转眼间,昔日的“牛皮镇”彻底与牛皮加工企业绝缘,这究竟给坪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萧玉飞(年丰社区居民):现在牛皮企业搬走了,整个坪地空气也清新了,河水也变清了,变干净了,这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蔡国华(原坪地瑞华制革厂负责人):迁离深圳对我们企业来说就意味着损失,意味着得重新再来。但任何经济发展个体必须顺应经济发展大环境,这是个体经济发展的前提,所以我们还是很理解政府。这次搬迁,坪地街道也确实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给了我们很多指导和帮助,对于如此勤政爱民的“父母官”,我们无法不去配合理解,在此也衷心感激街道所有领导及坪地人民多年来对我们的支持。

    张庆源(坪地街道党工委书记):可以说牛皮加工企业的发展历程是坪地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由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式转变,由不太注重生态环境转变为高度重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统筹发展。从1979年到2006年,牛皮加工企业对我街道无论是投资环境的改善,还是经济实力增长都做出了贡献,这是不容否认的。

    但是,经济谋划不能偏于一隅,囿于一城,必须要着眼全局、服务大局、高瞻远瞩、立足长远。近几年,市、区政府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腾笼换鸟”,并明确要求对电镀、制革、印染等重污染企业以及设备落后、用人较多、合同到期的企业依法实行强制关闭或集体搬迁,这就是谋全局、统大局的有力措施。因此,我们必须服从,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将所有牛皮加工企业迁离坪地,这是我们街道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的坚定步伐,也预示着我们街道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相信没有牛皮加工企业的坪地街道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更加靓丽。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