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鞋匠到亿万富豪
父亲是温州乐清柳市镇人人皆知的老鞋匠,南存辉13岁初中刚毕业,父亲在一次劳动中脚被水泵砸伤,卧床不起。作为长子,南存辉辍学子承父业。他每天挑工具箱早出晚归,一晃就是三年。
一个寒冷的冬天,补鞋的锥子不小心深深地扎入南存辉的手指中,他咬牙拔出锥子,用片破纸包上伤口,坚持为客人补好鞋。
回忆这段“非常经历”时,南存辉说,“修鞋那阵子,我每天赚的钱都比同行多,我就凭自己的速度快,修得用功一点,质量可靠一点。”
在温州的低压电器创业潮中,南存辉找了几个朋友,四处借钱,在一个破屋子里建起了一个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四个人没日没夜地干了一个月,赚来的第一笔钱只有40元钱。三个合作伙伴都沮丧极了,而南存辉却兴奋异常,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财富的路子。南存辉说,“我们要干,就要讲究质量,不能赚昧良心的钱。”
后来,一位退出舞台的一位“大业主”不无感慨地说:“当年产品好坏都有人要,我们只图眼前利益,没想到这是条末路。南存辉看得清,他胜我衰,这是关键。”
另起炉灶创立正泰后,摆在南存辉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坚持自己的绝对控股;另一条是走分红入股、分担风险的道路。南存辉选择的是后者。在解释自己的做法时,南存辉认为这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一方面,高薪待遇他付不起,另外让出股权也同时让出了风险。温州人每个人都有投资欲望,不给他分红,就会认为给你打工;给他股份他就有老板的感觉了。投其所好又何乐而不为呢?
1991年,南存辉拿出家产,与美商合资创办了柳市镇历史上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并且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把自己的家产交出去与别人一起经营管理的做法,遭到了一些非议。但南存辉说:“家庭企业要发展,首先要打破家庭经营。只有走现代企业制度之路,才是家庭企业的出路。”从此,南存辉踏上了提升“温州模式”的探索之路。
温州柳市以低压电器起家,1989年前最多,家家户户都搞,但不突出,号称“东方电器之都”,但是南存辉认为柳市的辐射能力有限,如果不进行整合,肯定会形成恶性的竞争。当时有人惊呼,上千家低压电器厂要倒闭,只形成一两个巨头的局面。在此局面下,南存辉发表了《联合:低压电器迎接挑战的必由之路》的文章,分析柳市产业成因,认为重复投资没有前途,希望通过多层次的联合,才能整合资源。文章引起同业的重视,有些小业主恨不得马上与正泰联合起来。
1993年房地产热时,有人动员南存辉。但南却听了专家的话,投入450万元,建了低压电器设备检测站。固定资产投入回报慢,但正泰却因此被列为二十多省的免检产品。
正泰是温州企业中首个建立全国营销网络的企业。但正泰一度也摆脱不了价格战的纠缠:正泰在某一城市设立了营销网点,就马上被同业包围起来。甚至把价格压低到成本以下。
当时别人害怕正泰降价,因为正泰的质量好。于是政府出面。南存辉从大局出发,为区域经济的未来考虑,决定提价5%。销售中心的人不理解,但南存辉坚持。有谁知销售不降反升,引发正泰产品的抢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