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王老吉断货新闻幕后
两周前,我写的一篇讨论面对突发事件,企业应采取的营销策略的博文中,对于王老吉在此次四川赈灾中突然走红,做了一种推测,那就是王老吉捐款一亿的善举,背后有高人策划。捐款后,有关王老吉断货,枪货的新闻不断,估计是一批推手所为。当时只是推测,没有什么明确的证据。这两天看到一个网友的统计数据,证实了这种推测是对的。
在捐款后,百度贴吧超过十四万条的发贴量,各大论坛和王老吉捐款有关的贴子,基本都是在捐款前十八小时发出的。这些贴子大多不是通过传统媒体转载来的,使用的是用户IP,贴子内容雷同,IP重复率也很高。从传统媒体发出的相关新闻,只有极个别的重庆晨报等。而且重庆晨报的报道是验证网上传闻的。有一种说法,在此次事件中,王老吉采用了站长营销的手法。依据发贴量和关注量,给予提成。在大密度造势下,加上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和对灾区的爱心的发酵,成为一个新闻事件是必然的。连海外的很多中文媒体也纷纷进行转载和跟进,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分析王老吉强力借势营销事件,并不是贬低企业的善举。能把善举与企业的经营紧密地联系起来,取得双赢,甚至多赢,是很理想的一种局面。如何借助网络和在网络上进行软文营销,是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研究的新课题。网民是购买能力最强的一个群体,而网络营销成本的低廉和广泛的传播性,更加强化了这种营销手段的优势。可惜的是,很多企业的销售部门不重视,也没有意识到时代的变迁。在传统媒体年代,史玉拄堪称软文营销的天才。自中文汉卡之后,史玉柱从事的基本都是对社会没有多少价值的行业,但正是由于其营销手段的成功,使得几乎没有他卖不出去的产品或者推销不出去的服务。在网络时代,大嘴宋祖德是这方面的天才。网络博的是点吉率和关注率,宋祖德的博客人气超旺,远远把严谨的博客甩到后面。辱骂也好,叫好也好,但都不影响其"名气"的提高。有了人气,并不意味着财气。但没有人气,绝对是没有财气的。
企业的老板们,营销部门的负责人,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启程吗?
- 上一篇:针对性营销,看准了就下刀!
- 下一篇:2万多双爱心童鞋,一路向西 温暖进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