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让合成革走出困境重获生机
循环经济让合成革走出困境重获生机
后来加入到合成革这个行业的,谁不是受到当初掘到第一桶金故事的鼓舞?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温州合成革刚刚起步,温州市合成革商会秘书长郑笃权还记得那时的盛况:企业根本不需要担心市场,也不用花精力搞什么管理,只要能生产出产品,拿现金排队等着拿货的人多的是。
合成革最困难的时期
美好的时光总是显得太短暂。1991年,整个温州只有一条合成革生产线,现在不仅温州有400多条生产线,就连温州周边的丽水、福鼎,合成革规模也发展很快。
不仅如此,连续几年来的宏观经济调控、环境保护的压力,原材料、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特别是能源供应趋紧、价格连续翻番,对这个能源消耗大户的影响更加明显。
郑笃权表示,现在是温州合成革行业最困难的时期。有人分析,2007年全市100多家合成革企业,大约1/3亏本,1/3保本,只有1/3左右赚钱。而且即使是赚钱的企业,大多利润率也很低。
像温州某合成革企业这种进入这个行业不算早的淘金者,不得不一度怀疑这样的投资是否值得。2006年最后的一个月,这家企业出现了80多万元的亏损,而当年,这家总资产超过一亿元的企业,总利润只有区区几百万元,“甚至不如银行利息。”该合成革企业负责人苦笑。
经过近年来在节能降耗方面的努力,该企业现在迎来了“发展最好的时期”。随着近年来合成革全行业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投入,这个行业开始走出困境,重获生机。
回收DMF每年减2亿成本
在温州正大利合成革,该公司董事长、温州市合成革商会会长郑国春拉开会议室的窗户,请记者到窗口体验,车间里生产正忙,而过去的种种难闻异味,没有出现。
合成革要大量用到一种名为DMF的溶剂,以前都任由DMF在生产过程中挥发或随废液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这样不仅要消耗大量的DMF,而且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002年,温州人造革有限公司和同济大学、浙江嘉兴中达集团一起,成功研制PU干法生产线DMF回收装置。2004年9月,在温州市合成革商会的推广下,每家合成革企业都安装了这套装置。
2005年,温州市宏得利合成革公司等企业改进和完善了该废气回收装置,使DMF的回收率从65%提高到95%。
2006年,温州隆兴皮革公司投入“静电油烟净化装置”,一天可回收PVC合成革生产中挥发的DOP150公斤,运行四个月就收回投入成本。
2004年以来,温州合成革行业在环保方面陆续投入超过4亿元,但从这一项,全行业一年可降低成本2亿元。
产能增长能耗不长
和2006年相比,温州闵锋合成革的设备额定功率增加了50%以上,但耗电一直维持在2006年的水平。
2007年初,这家企业成立了节能降耗(计量)管理小组。2007年3月开始,对锅炉、空压机、压花机及辅助设备的试点技改,使他们尝到甜头,继而全面投入技改。效果最明显的是生产线的节电技改。节电计量显示,技改后,一个月节省电费30多万元。
2001年开始,宏得利公司对生产工艺中的废水处理蒸馏塔进行技术改造,投入100多万元,将单塔蒸馏改为双塔蒸馏,有效利用余热,降低煤耗30%,处理废水能力从每小时5吨提高到每小时7.5吨。一年多后,该公司再次进行技改,改双塔为三塔,再次降低煤耗22.5%,处理废水能力提高到每小时12吨。
温州市新祥合成革有限公司的“逆流列管式锅炉余热利用设备”,将锅炉随烟排放的热能通过交换回收,日均可节煤15%—20%。
节能降耗潜力很大
当行业开始遭遇困境,很多企业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原材料上涨等因素,根本没意识到对节能降耗的投入也能给企业带来明显效益。
2004年合成革全行业推广回收DMF技术,有的企业虽然安装了装置,但不运行,老板根本不相信这样的投入能有收益。后来,听说其他企业运行效果不错,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装置运行起来,没想到运行3个月就收回投入。该老板自嘲:没有尽快运行回收装置,是他这辈子做的最愚蠢的事。
合成革很多企业在锅炉上动起脑筋,同时加强了对原料煤的检测和控制。据了解,在目前行业利润很低的情况下,节煤做得最好的企业一年在煤上可降低成本800万元,相当于全年利润。
郑笃权认为,合成革企业是能源消耗大户之一,同时也说明这个行业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很大。企业要走出困境,节能降耗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节能降耗
考验企业智慧
仅就企业而言,当高能耗可以带来高利润的时候,不会有采用节能技术的积极性。但很显然,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具体而言,节能降耗要靠技术手段和设备来进行。但实际上,节能降耗更是个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问题。能否在这方面下工夫,是否采用或者改进技术,特别在节能降耗不一定会带来经济效益的时候,做不做往往取决于人的认识。
要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节约,更需要对能源、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产出。
无论站在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立场,还是站在国家的长远利益立场,节能降耗对企业来说都是现实的利益,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问题,是对一个企业是否有大智慧的严峻提问。
- 上一篇:我国皮件行业进入调整阶段 利润空间减少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