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鞋业上演人才拉锯战
走进丹阳市东方皮革鞋业商城记者发现,相比曾经红火的场面,现在这里显得非常冷清。在商城大门外的水泥柱上,贴着十来张“门面转租或出售”的广告单,记者随意拨通了一个招租的电话问其原因,不愿透名的鞋业老板满腹怨言:“外资皮革鞋企进入丹阳后,以高薪待遇挖人,抬高了丹阳鞋业的工资水平,加上原材料成本日益高涨,我们只得关门另谋出路。”
就丹阳市鞋市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本土鞋业业主大倒苦水:外来鞋企大都是租房经营,是短期性、过渡性的经营行为,生意好就干一阵子,干不好就卷铺盖走人。这期间,他们采用高薪手段,把本土企业辛苦培训出来的大批技术业务骨干和熟练员工挖走。据统计,近几年来,规模大的本土鞋企有时一次性就被挖走30多名技术人才,有时小企业一次性也被挖走十来个熟练技术工。目前呈现“我们培训一批,他们挖走一批”的现象。
进入丹阳的外来鞋企是否高薪挖角,是否逼得本土鞋企另谋出路,是否扰乱了鞋业市场?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记者来到数家外来鞋企采访。
两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来鞋企老板说:“本土鞋企为我们挖人才的事在早几年闹过一阵子,我们和本土皮革鞋业商会以及部分鞋企代表为此事开过协调会,达成了我们不在本地招鞋业熟练工、只招普工的意向协议。事实上,我们和本土鞋企在生产及经营方式上有着根本的区别:我们是流水线生产作业,新手很快可以上手;而本土鞋企是手工作业,即使我们以高薪把本土鞋企的熟练工招来,也不适应,一切得从头开始学手艺。目前,就整个外来鞋企来说,在厂的外来工占80%,本地工占20%。我们主要是到丹阳市以外的地方招工,也有个别本地人主动来报名,但他们没说在本地鞋企干过,我们就无从知道他们原来是不是本地鞋企的熟练工了。”
另一名外来鞋企老板说:“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管哪个行业,都存在一些传统企业由于市场批量小、品牌做不大等诸多原因而关店另谋生路,这不能说与我们的到来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某种程度上,更可以在竞争中赢得更大市场;目前,我们的生存压力也很大,既然搭了台子,就要把戏唱好,总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样我们不是血本无归吗?”
外来鞋企和本土鞋企给付员工的工资及待遇存在哪些区别?本地员工是否很看重外来鞋企?带着疑问,记者决心探个究竟。
在该市东方皮革鞋业商城内,记者见到了一名本地女员工。了解了记者的来意后,她放下手中的活,在一旁和记者侃了起来:“我在这里干了7年多,已是一名熟练的手工操作工了,早两年听说外来鞋企那边工资高,我就到了一家外来鞋企上班,但是由于那边是流水线生产作业,对我来说一切得从头开始,干了3个月后,平均月薪只有1500多元钱,而我在本土鞋业可拿2000元以上。相比之下,我又‘吃回头草’,原因是我不适应流水线作业。”
一名已在本土鞋企打工5年的熟练工说:“我每月可拿2000元以上工资,听说外来鞋企福利待遇好,好几次想到那边去干,但考虑到两个原因:一是去了以后不知是否适应,二是外来鞋企不招本土鞋企熟练工。”停了一会儿,她接着说:“我们是打工的,哪里工资高就到哪里去,找机会我还是想到外来鞋企去试试。”
在一家外来鞋企,一熟练女操作工说:“我是丹阳市本地人,来这里工作前我没到本土鞋企上过班,干了几年后,由于技术过硬,手脚麻利,月薪由原来的8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2500元左右。”说完后,她把记者拉到一旁悄悄打听:“你知道福建、浙江那边的工资是多少?比这里高吗?如果工资高的话,我就要跳槽。”
- 上一篇:鞋企奥康党员活动日形式多样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