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的立体营销策略
2007年,VISA奥运营销明显提速。奥运会开幕时间日益临近,中国已经到了广告投放的“发烧期”。“发烧期”的典型表现是指一个地方的大多数人开始关心奥运、讨论奥运,在这段时间内广告投放的效果最好。奥运主办国一般在奥运会开幕的两年前进入“发烧期”,在此期间,VISA在品牌、产品和业务发展三方面的营销力度都会加强。在品牌宣传方面,VISA从2007年1月开始推出由成龙和姚明出演的广告片。品牌宣传是VISA进行奥运营销的第一层次,这一层次的营销策略可以归纳为:把奥运和VISA联系在一起,让人们由于爱屋及乌的原因提高VISA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在产品层面,2007年1月,VISA与中国银行缔结了奥运战略联盟。3月,又与招商银行合作推出VISA奥运信用卡,而业务则起跑得更早。
VISA在奥运“发烧期”到来的时刻,当然也会把目光聚集在他们擅长的旅游上。澳大利亚旅游局在2001年完成了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评估报告:从1997年到200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仅投入670万美元来借助奥运推广旅游业,而奥运赞助商却投入1.7亿美元来对澳大利亚进行宣传。结果,在这段时间内,新增加的160万入境游客给澳大利亚带来了35亿美元的消费。中国旅游局是在研究了悉尼的成功案例之后,才决定与VISA合作的。进入“发烧期”之后,VISA在海外的会员银行会针对北京奥运开展营销活动,把长城、故宫和北京奥运的元素放进他们的广告和营销活动之中。而在中国,VISA也开始与北京市旅游局着手改善北京的外卡收单环境,比如在奥运场馆里设立POS机和ATM,并建立应急中心处理各种紧急服务。
- 上一篇:商人李宁的奥运营销术
- 下一篇:2万多双爱心童鞋,一路向西 温暖进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