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湘祥八年圆一梦
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子56公斤级第三,让17岁的他成为中国举重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奖牌得主;之后的一次意外,将他无情地挡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门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终于用一枚金牌证明了自己。他,就是张湘祥,8年圆一梦,这位福建小伙子走过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北京奥运会是25岁的张湘祥给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他说“不论结局如何,它(比赛结果)都算是对我多年努力的一个交代”。
本想打乒乓
不料被举重教练相中
张湘祥走上举重的道路实属偶然。9岁那年暑假,当时在工厂从事电焊工作的母亲黄玉曼和做房屋装饰工作的父亲张雨和都没办法照看孩子。为了管住顽皮的他,黄玉曼便把湘祥带到了龙岩市少体校,交给了她的同学———当年少体校的校长林永乐,张妈妈最初是想让湘祥学习乒乓球。
没想到,林永乐一看到壮实的湘祥就立刻摸摸他的手,捏捏肌肉,知道他是块练举重的好料,立刻打电话给体校里的举重教练朱日平,朱兴奋地骑着摩托车奔到学校“验货”。
“就练乒乓球,别的都不要,你看我们夫妻俩都不高,你们还想把我儿子拿去举重?”黄玉曼当时生气地拉着儿子就走。可是这位培养出石智勇等举重名将的教练阿朱却不死心,面对张家父母的疑虑,阿朱拍着胸脯说,张湘祥绝对可以练出好成绩,于是死缠硬磨地把小湘祥拎到举重队去训练,成了石智勇的师弟。
见“死神”一面 沉寂了四年
张湘祥算得上是少年得志。16岁时,张湘祥是中国男子举重队里最年轻的队员,也是唯一一个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举重被选入国家队的运动员。2000年,年仅17岁的他就获得了悉尼奥运会的铜牌;2001年九运会男子举重的金牌他轻松拿下。
张湘祥又是少年多磨难。2003年,因为一次医疗事故,他休克了3天,与死神擦肩而过。张湘祥由此告别了举重台,这一别就是四年。
四年来,张湘祥消极过,困惑过,也失败过,但他最终没有放弃。因为他割舍不下熟悉的杠铃,还有那沉甸甸的奥运梦想。2007年,张湘祥重返国家队,成绩慢慢恢复并提高。
2008年的全国举重冠军赛,在这场决定奥运资格的关键战役中,张湘祥爆发了,他从高手云集的62公斤级中脱颖而出,夺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项金牌。而他320公斤的总成绩是3年来该级别的世界最好成绩。
“这么多年,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张湘祥说,“作为一名运动员,最大的心愿就是参加奥运会。我在2000年参加过奥运会,但错过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我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2008年8月11日,这位多灾多难的举重名将终于登上了他盼望已久的最高领奖台,这是他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圆了夺冠梦,张湘祥拥吻杠铃。
- 上一篇:科技助力运动会 带GPS全球定位运动鞋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