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 谁能笑到最后?
【摘要:奥运会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著名品牌企业较量的一个大舞台,甚至可以这样说,奥运会期间竞争激烈的地方,除了赛场就是市场!然而,在这一场较量中,牵手奥运会的企业却是有喜有忧。】
借力奥运 企业实现飞跃
说到企业奥运营销的典范,不能不提到韩国三星。30年前,三星只是一家作坊式小工厂,给日本三洋做“产品代加工”。然而从然而从1988年赞助汉城奥运会开始,三星只用了20年时间,便发展成为国际著名品牌。
毫无疑问,赞助奥运会这样的顶级赛事可以极大提高品牌美誉度,而品牌美誉度恰好是检测企业营销效果的一种工具。研究表明,品牌美誉度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将为企业拉动约0.32%的销售量。通常,在同等投入下,奥运营销的效果要超过常规营销的2~4倍,这也是众多企业争夺奥运赞助商资格的原因。 以联想为例,在本届奥运会上,联想提供了近3万台设备、580名工程师,服务涉及北京、青岛、香港等7个奥运城市,覆盖38个竞赛场馆和18个非竞赛场馆、7个IT场所和2200场比赛。为超过2万名媒体人员、10万名志愿者和1.5万名以上的运动员提供IT服务。
有数据显示,在常规年份,联想品牌美誉度的增幅约为20%。而借力北京奥运会,联想2007~2008年品牌美誉度增幅达到54.79%,成为了非常成功的企业之一。
九成企业营销尚未成功
不过,中国品牌研究院新近发布的《2008奥运营销报告》指出,在62个北京奥运赞助商中,90%企业的奥运营销尚未获成功,其巨额投入可能将无法获得足够回报。
报告指出,只有10%的企业取得了较好的营销效果。比如强生、伊利、可口可乐、VISA、联想、百威、金龙鱼这7家企业,最终有可能借助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身份获得巨大成功。 而柯达、欧米茄、统一方便面、燕京啤酒、思念食品等11家企业的奥运营销效果,只相当于常规效果。其余30家企业的效果,甚至远不如常规营销,多达25家企业的品牌美誉度增幅在5%以下。
记者观察名人效应正在逐步减弱
借助名人效应创办企业,李宁是最成功的人物。不过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这种名人效应推动企业发展的力度随着社会发展正在逐步减弱,李小双品牌和邓亚萍品牌的市场表现就可以证明。据了解,目前这两个品牌全年的销售额大致就在2000万元~3000万元,而目前这两个品牌在成都的专门门店已为数不多。李小双和邓亚萍创办的企业业绩为何落后于李宁品牌呢?业内人士表示,李宁的成功有特速的社会背景,以前的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实度很高,一旦认定品牌就会一直选择。而随着社会发展,消费者追求时尚和新奇的消费观念在增强。在体育品牌很多,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的同时,名人的轮换频率也在加速。比如今天流行这个明星,可能下一个月人们就关注其他人了,因此想用名人效应来锁住消费者是很困难的,不过名人效应在产品在开发初期还是有一定推动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