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用品零售市场第三大巨头解体
2008-10-27 10:39:19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本来商量好我们产品准备铺入全国他们新开的十家店,结果没想到USG解散了,我们的计划只好作罢。”一家外资体育用品品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他所说的USG,即是联合体育集团(United Sport Group),在2007年由国内4家区域性体育用品经销巨头组建,包括深圳领跑、四川劲浪、上海锐力、沈阳鹏达。
USG解散
在去年USG成立时,关系良好的4家公司一致认为“领跑”之名既有争做行业第一的希冀,又与体育行业暗合,因此,四川劲浪去年改为四川领跑,沈阳鹏达在今年改为沈阳领跑。
近日,一篇题为《耐克、阿迪撒手,体育零售巨头领跑解体》的新闻报道成为热点。但据业内资深人士介绍,这个说法有问题,并非领跑解体,而是领跑与全国另3家公司联合成立的USG解体,实际上这4家公司自己的业务仍在正常运营。而舆论将矛头引向 “深圳领跑”也是有渊源的,因为这家公司“领跑”的名称由来已久,公众眼中的“领跑”多认为就是深圳领跑。然而深圳领跑实际上是指早在2006年就由“深圳龙浩时尚运动产业部”独立出来,并于彼时成立的深圳领跑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在去年USG成立时,关系良好的4家公司一致认为“领跑”之名既有争做行业第一的希冀,又与体育行业暗合,因此,四川劲浪去年改为四川领跑,沈阳鹏达在今年改为沈阳领跑。四川劲浪公司一位中层也这么认为,“比较准确的名称是四川领跑体育。”他强调,公司在宣传品牌方面还是劲浪。“这个项目处于前期,我们没有介入很深就遇到这个突发状况。USG解散对终端经营基本没有影响。只是在整体战略发展上可能有变化或者其他情况。原来4家合起来主要是为了把自己做得更强更大”。他认为主要是为了在国内谋求更大的份额,与百丽、宝成的竞争倒不是重要的,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他们明显是当地“老大”。
三足鼎立成过眼云烟
关于USG解散的原因流传为“后续运营资金不到位,牵头人不准备投资了”。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认为,金融危机可能只是表面因素。
四川劲浪在川渝地区有上千家网点,据传营业额过10亿元。沈阳鹏达是东北地区很有实力的经销商。上海锐力起源于温州,主要在华东地区,目前拥有700多家连锁专卖店。深圳领跑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世界顶级运动品牌代理企业。四家在各自的区域市场苦心经营多年。
2007年百丽的成功上市令人瞩目,在立足制造基础上,积极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建立起独立的零售渠道,“滔博体育”不负众望。而宝元背靠为耐克和阿迪达斯生产运动鞋的台湾宝成企业,在占据生产环节的同时用“胜道”努力占领市场渠道。
此种情况下,地方“诸侯”举起联合大旗,重新建立USG品牌不能不说是对此的一大回应。此时,耐克、阿迪达斯、美津浓、匡威等国内外数十种知名体育品牌在大中华区的市场被百丽、宝成、USG的零售店基本瓜分殆尽,中国体育用品零售市场“三足鼎立”。业内人士指出,过去的一年中,这三家零售巨头每一家的销售额都在50亿元以上。
USG被寄予厚望,且对2008年奥运年的经营期待甚多,最终倒在奥运之后不能说不可惜。“从此之后,又恢复到地方中小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的时代。百丽的领先地位一时将难以撼动。”一位业界资深人士认为。
在体育用品零售市场上,可惜的不只是三足鼎立成过眼云烟,还有零售商做大作强、争取上市的雄心壮志一时间化为泡影。据公开资料显示,上海锐力在2006年引入了外商投资,争取几年内上市。鞋类品牌企业喜得龙公司的副总裁刘鸣,曾旁听过四川劲浪的一场介绍会,他对其老总的雄心壮志留有深刻印象。“他们都是国内鞋服行业销售比较成功的零售商,零售产业的优秀代表。强强联手的效果可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很多细节问题。我注意到今年上半年这几家的市场表现没有往年优秀,可能市场反应不好,或者整合的时机不对。”
关于USG解散的原因流传为“后续运营资金不到位,牵头人不准备投资了”。据说USG的总部设在上海,处在风口浪尖的上海锐力(浙江锐力)表示不予回答,总经理吴建光的手机一直处在关机状态,其他3家公司也保持缄默。“金融危机对集团公司的海外其他产业有影响。这个项目因此暂时停止投资,计划稍微搁置一下。”前述四川劲浪人士表示。
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认为,金融危机可能只是表面因素。“连锁零售每天产生现金流,即便是受到总的投资风险影响,也不用先把会下金蛋的母鸡宰了,甚至卖掉都可能比拆掉合算。深层可能是联盟内部利益分配不均和千丝万缕的纠葛难以妥协,并且这样的经销商联盟动了别人的奶酪。”
经销商仍未成熟
“中国体育市场每年都有30%左右的增长速度。这是一个值得看好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中国还缺少大型零售连锁巨头。USG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合作模式值得探讨总结。”
有消息称,USG主要是由一家叫United in Sports的私募股权基金支持的,背后的投资人具有NIKE、ADIDAS的从业背景,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这些品牌公司整合优化销售渠道的意图。“零售行业发展的趋势就是渠道为王。包括品牌、厂商对渠道越来越看重。本身我们在渠道上很有优势,Nike、Adidas无非就是把这个整合一下,将来可能做的更大,我想这是这些品牌的初衷。”四川劲浪人士表示。
据张庆介绍,体育零售领域的很多形式在中国还没有兴盛。综合性的体育用品卖场只有有限几家在几个城市,特许体育产品的零售分销网络在国内也比较少。另外,包括体验式、仓储式、折扣式卖场等业态没有丰富起来,所以这个领域仍有发展空间。
“中国体育市场每年都有30%左右的增长速度。这是一个值得看好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中国还缺少大型零售连锁巨头。USG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合作模式值得探讨总结。相信不会影响其他投资人对于体育经销零售领域的投资愿望。”张庆认为。
体育用品终端市场尚未成熟
在361℃体育用品公司顾问、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杨振燕看来,且不论投资组合、发展战略、单店选址、商圈管理等问题,单从基本的模式来看,目前的经销商各自为战、小打小闹,不论是200~2000平方米的单店规模,还是人流量、折扣力度,都未达到三四万平方米的理想规模,没有形成连锁式的体育用品商城。经销商还未成为产业链中主导环节,尚未成熟,难以用“三足鼎立”来形容。目前很多人做体育用品零售都是在试探。另外,目前我国处于体育用品高速增长期,仍然完全是品牌主导的状态,只有等发展到高平台期,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的时候可能会有分化出强大的经销商的可能。现在消费者的认知仍然是品牌,而不是经销商品牌。
“拿家电业来看,苏宁、国美也是在家电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出现的。现在的体育用品市场远未达到这样的水平。等运动品牌高速成长结束后,5~10年后发展到竞争白热化阶段,这样的零售巨头业态才可能出现。现在这些经销商还没有话语权。”他认为。
USG解散
在去年USG成立时,关系良好的4家公司一致认为“领跑”之名既有争做行业第一的希冀,又与体育行业暗合,因此,四川劲浪去年改为四川领跑,沈阳鹏达在今年改为沈阳领跑。
近日,一篇题为《耐克、阿迪撒手,体育零售巨头领跑解体》的新闻报道成为热点。但据业内资深人士介绍,这个说法有问题,并非领跑解体,而是领跑与全国另3家公司联合成立的USG解体,实际上这4家公司自己的业务仍在正常运营。而舆论将矛头引向 “深圳领跑”也是有渊源的,因为这家公司“领跑”的名称由来已久,公众眼中的“领跑”多认为就是深圳领跑。然而深圳领跑实际上是指早在2006年就由“深圳龙浩时尚运动产业部”独立出来,并于彼时成立的深圳领跑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在去年USG成立时,关系良好的4家公司一致认为“领跑”之名既有争做行业第一的希冀,又与体育行业暗合,因此,四川劲浪去年改为四川领跑,沈阳鹏达在今年改为沈阳领跑。四川劲浪公司一位中层也这么认为,“比较准确的名称是四川领跑体育。”他强调,公司在宣传品牌方面还是劲浪。“这个项目处于前期,我们没有介入很深就遇到这个突发状况。USG解散对终端经营基本没有影响。只是在整体战略发展上可能有变化或者其他情况。原来4家合起来主要是为了把自己做得更强更大”。他认为主要是为了在国内谋求更大的份额,与百丽、宝成的竞争倒不是重要的,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他们明显是当地“老大”。
三足鼎立成过眼云烟
关于USG解散的原因流传为“后续运营资金不到位,牵头人不准备投资了”。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认为,金融危机可能只是表面因素。
四川劲浪在川渝地区有上千家网点,据传营业额过10亿元。沈阳鹏达是东北地区很有实力的经销商。上海锐力起源于温州,主要在华东地区,目前拥有700多家连锁专卖店。深圳领跑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世界顶级运动品牌代理企业。四家在各自的区域市场苦心经营多年。
2007年百丽的成功上市令人瞩目,在立足制造基础上,积极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建立起独立的零售渠道,“滔博体育”不负众望。而宝元背靠为耐克和阿迪达斯生产运动鞋的台湾宝成企业,在占据生产环节的同时用“胜道”努力占领市场渠道。
此种情况下,地方“诸侯”举起联合大旗,重新建立USG品牌不能不说是对此的一大回应。此时,耐克、阿迪达斯、美津浓、匡威等国内外数十种知名体育品牌在大中华区的市场被百丽、宝成、USG的零售店基本瓜分殆尽,中国体育用品零售市场“三足鼎立”。业内人士指出,过去的一年中,这三家零售巨头每一家的销售额都在50亿元以上。
USG被寄予厚望,且对2008年奥运年的经营期待甚多,最终倒在奥运之后不能说不可惜。“从此之后,又恢复到地方中小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的时代。百丽的领先地位一时将难以撼动。”一位业界资深人士认为。
在体育用品零售市场上,可惜的不只是三足鼎立成过眼云烟,还有零售商做大作强、争取上市的雄心壮志一时间化为泡影。据公开资料显示,上海锐力在2006年引入了外商投资,争取几年内上市。鞋类品牌企业喜得龙公司的副总裁刘鸣,曾旁听过四川劲浪的一场介绍会,他对其老总的雄心壮志留有深刻印象。“他们都是国内鞋服行业销售比较成功的零售商,零售产业的优秀代表。强强联手的效果可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很多细节问题。我注意到今年上半年这几家的市场表现没有往年优秀,可能市场反应不好,或者整合的时机不对。”
关于USG解散的原因流传为“后续运营资金不到位,牵头人不准备投资了”。据说USG的总部设在上海,处在风口浪尖的上海锐力(浙江锐力)表示不予回答,总经理吴建光的手机一直处在关机状态,其他3家公司也保持缄默。“金融危机对集团公司的海外其他产业有影响。这个项目因此暂时停止投资,计划稍微搁置一下。”前述四川劲浪人士表示。
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认为,金融危机可能只是表面因素。“连锁零售每天产生现金流,即便是受到总的投资风险影响,也不用先把会下金蛋的母鸡宰了,甚至卖掉都可能比拆掉合算。深层可能是联盟内部利益分配不均和千丝万缕的纠葛难以妥协,并且这样的经销商联盟动了别人的奶酪。”
经销商仍未成熟
“中国体育市场每年都有30%左右的增长速度。这是一个值得看好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中国还缺少大型零售连锁巨头。USG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合作模式值得探讨总结。”
有消息称,USG主要是由一家叫United in Sports的私募股权基金支持的,背后的投资人具有NIKE、ADIDAS的从业背景,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这些品牌公司整合优化销售渠道的意图。“零售行业发展的趋势就是渠道为王。包括品牌、厂商对渠道越来越看重。本身我们在渠道上很有优势,Nike、Adidas无非就是把这个整合一下,将来可能做的更大,我想这是这些品牌的初衷。”四川劲浪人士表示。
据张庆介绍,体育零售领域的很多形式在中国还没有兴盛。综合性的体育用品卖场只有有限几家在几个城市,特许体育产品的零售分销网络在国内也比较少。另外,包括体验式、仓储式、折扣式卖场等业态没有丰富起来,所以这个领域仍有发展空间。
“中国体育市场每年都有30%左右的增长速度。这是一个值得看好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中国还缺少大型零售连锁巨头。USG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合作模式值得探讨总结。相信不会影响其他投资人对于体育经销零售领域的投资愿望。”张庆认为。
体育用品终端市场尚未成熟
在361℃体育用品公司顾问、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杨振燕看来,且不论投资组合、发展战略、单店选址、商圈管理等问题,单从基本的模式来看,目前的经销商各自为战、小打小闹,不论是200~2000平方米的单店规模,还是人流量、折扣力度,都未达到三四万平方米的理想规模,没有形成连锁式的体育用品商城。经销商还未成为产业链中主导环节,尚未成熟,难以用“三足鼎立”来形容。目前很多人做体育用品零售都是在试探。另外,目前我国处于体育用品高速增长期,仍然完全是品牌主导的状态,只有等发展到高平台期,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的时候可能会有分化出强大的经销商的可能。现在消费者的认知仍然是品牌,而不是经销商品牌。
“拿家电业来看,苏宁、国美也是在家电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出现的。现在的体育用品市场远未达到这样的水平。等运动品牌高速成长结束后,5~10年后发展到竞争白热化阶段,这样的零售巨头业态才可能出现。现在这些经销商还没有话语权。”他认为。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