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鞋革中小企业过冬 要输血更要自救
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倾斜政策,让他们似乎看到了生机。但是在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看来,政策的实际作用目前还没有传导到中小企业,“更多的起到了心灵按摩的作用。”
而温州中小企业主的重生,除了政策扶持外,显然还需要靠自己去寻找转型或升级之路。
杯水车薪的倾斜政策
率先在温州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最早将在十月中旬营业。不过,相对于温州数百亿的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最高32亿的贷款总额,显然只是杯水车薪。
7月14日:小额贷款公司开始率先试点温州。然而,这个承载了太多期待的小额贷款公司,显然并未让温州36万家中小企业的老总们圆梦。
温州因其在中国民营企业内的标杆地位,也因为周德文等人的大声疾呼,沾了点政策倾斜的光:本来,温州的11个区县,每个区县只有一个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名额,后来增加到了16个。
尽管倾斜的政策来之不易,但在周德文看来,这16个小额贷款公司,并不能在危难之中拯救温州所有的中小企业。
按照相关规定,温州每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规模最高2亿元,16家小额贷款公司最多能够提供32亿元的资金。“实际上,还达不到32亿元,市区的可能有2亿元,县里的多是1亿啊,5千万啊。”周德文说。
那么,温州36万家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有多大呢?根据周德文的估计,20%的中小企业陷入了停产、半停产状态,剩下的80%中小企业,也存在资金紧张的状况。
周坦言,这个资金缺口很难计算。“从民间贷款的额度增长可以管中窥豹”。2007年,温州民间借贷资本是450亿元,今年的规模增长到了600亿元。“我估计,民间借贷再需要400亿元,可能才能缓解资金紧张的问题。”
周德文考察发现,温州中小企业的日子,其实还不是最难过的。“全国都存在这些情况,但温州是标杆,比较受关注,其实全国4200万中小企业,很多都存在资金困难。”
年关或成鬼门关
温州有一个习惯:年底拆债。如果你借了钱,春节之前,债主会想尽办法要钱,债务不过年关。但是,有多少企业能挺过去呢?
由于政策的传递链条往往比较长,因此一些优惠政策要想真正惠及中小企业,尚需时日。
以刚刚开始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为例,僧多粥少,而且刚刚开始试点,因此“这些企业都非常谨慎,他们也会选择困难较小的中小企业。那些资金链条非常紧张的中小企业,反而可能贷不到款。”
周德文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9月16日,银根松动,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给中小企业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受此影响,政策红利将给温州市扩大10亿元的贷款额。
不过,一家商业银行的负责人跟周德文坦言,“这些扩大的贷款额,还是会选择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本来就困难,我再贷给他们,风险太大了。”
实际上,在银行贷款的愿望破灭后,不少中小企业已转向民间资本。“这些向民间资本借贷的企业,可能在春节前,遭遇索债潮。”
在周德文看来,只有过了年底这一关,明年的减税等利好政策的继续出台,中小企业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缓过年底,这些企业的困难期才算真过了。”
然而,目前处境下的中小企业能挺过去吗?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温州部分遭遇资金困难的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生产就死,停产慢慢死。”
然而,在周德文看来,也许这一切可能并非坏事。20%停产、半停产的中小企业中,基本上成长空间不大。他们的普遍特点是:技术相对落后、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竞争力不强。“这次的倒闭潮,其实可以促进温州中小企业的升级与换代。”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盛岳明告诉记者,他在多个地方的考察时发现,江苏的中小企业的日子比浙江、广东好过一些。“这些企业主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他们一开始创业时,就选取了门槛较高、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业。”他举例说,江苏的一些中小企业生产机电产品的配套零件,由于这些生产设备的技术门槛高,不像日常消费品那样在CPI走高所导致的产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大大降低,因此这些中小企业的日子仍然比较好过。
期待激活民间资本
在中小企业为贷不到款而陷入困境的同时,温州民间6000亿的民间资本也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出路而犯愁。
尽管中小企业的利好政策频频出台,然而由于借贷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都不愿承担风险,对于资金最为紧张的中小企业而言,是否已无回天之力?
周德文认为,政府应从减税等方面实行宽财政,同时放开对内金融市场。因为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中小企业为贷不到款而陷入困境的同时,温州民间6000亿的民间资本也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出路而犯愁。
在周德文看来,对内金融的放开显然是好出路。“政府应该制定政策,为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牵线搭桥。”
周德文发现,温州的民间资本,目前正在回归。他接触到的一些中小企业主,已纷纷把自己在北京、上海的房子卖掉,拿到几百万元的资金,“房子不炒了,先救企业的命。”
在周看来,温州6000亿的民间资本,只要拿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就完全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他的理由是,即使国家不使这个资金流合法化,地下钱庄也遏制不了;而且由于民间借贷的困难,这些地下钱庄的利率多在银行利率的数倍以上。“既然堵不住,不如疏通。”
另外,如果是本地资本的互相拆借,诚信机制也相对容易解决。周德文说,“都是本地人,彼此较为了解。”
多渠道找活路
温州当地的一家眼镜企业刚刚从泥泞中挣扎出来。
这家太阳镜企业是做外贸的,生意一直非常好。太阳镜的毛利润在5%左右,不过在人民币升值以后,他们的毛利润降低到了1%。老板很郁闷:继续生产可能会赔钱,而一旦停产了,手头的客户就会流失,显然他也不甘心。
后来,这家企业老板和外国客户商量了一个对策:由于外国客户对于比较时尚的一些金属眼镜,需求量非常大,而这种金属眼镜的附加值比较高,毛利润在12%左右。于是,他们简单改造了生产线,开始生产金属镜片。当本地很多中小企业苦苦挣扎的同时,这家眼镜企业仍然能够运行得很好。
然而,专家也提醒:在实现升级、转型的同时,生产线的改造不能太大。如果改造过大,会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成本。另外,在升级换代的同时,也不要放弃老客户,要努力挖掘老客户的新需求。
“可以减少一些部门,其工作可以外包,减少成本。”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在中国产业集群化论坛上如是建议。吕政在上海考察时发现,上海有一个设计室,这些艺术青年们专门为中小企业做设计,而找他们做设计的中小企业,就省下了设计人员的聘用费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财务人员、律师等,也不用一个企业请一个,这样的话,人力成本会减少很多。”
吕政表示,中小企业还要搞专业化,即使是只生产一种零部件,也可能产生小巨人。“你在零部件的生产方面,做到行业最好,前景也会不错。”他认为,中小企业应该退出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专业生产自己最擅长、利润最高的产品。“这样,才能最有效地利用比较紧张的资金,产生最大化的效益。”他举例说,北京亦庄有一家企业,老板是科班出身,文化素质比较高。他的企业给一家国际知名企业生产零部件。由于是挂靠上了龙头企业,因此他们的产品销售就有了保障,现在“活得很不错”。
盛岳明也给中小企业开了另外的药方:不妨在创意上下工夫。比如在浙江、广东等地,中小服装企业很多,其科技含量也较低,进入门槛并不高,容易产生恶性竞争,但是“可以在设计方面追求创意”。他举例说,意大利的皮革业是典型的传统制造业,科技含量并不高,但由于他们在设计方面领先,商品附加值较高,所以中小企业依然生机勃勃。
目前温州企业正在探索的几条出路:
★往西走:比如奥康集团西进重庆,从而带动了一批企业前往。
★向境外转移:比如哈杉鞋业正筹划投资建设非洲鞋都工业园。
★内部整合:比如温州的一些阀门中小企业开始组合集团或挂靠大集团公司。
★国内外上市:今年约有10家温州企业准备在中外上市,其中有两家要到新加坡股市上市。在未来四五年内,还有50家企业准备上市。
- 上一篇:真皮市场遭遇合成革的挑战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

- CURRY 12 "WHAT THE BAY" 鸳鸯配色发布,致敬湾区传奇与全明星荣耀
- 耐克全新品牌宣传片《不争辩,只争胜》,致敬女性运动员和运动的力量
- 奥康情人节礼物已送达!
- On 昂跑推出 Cloudsurfer 家族革新之作 Cloudsurfer 2 训练型跑鞋
- 高蒂女鞋GAODI情人节特辑 | 以鞋为礼,步步生爱
- 诺贝达女鞋ROBERTA DI CAMERINO来点水钻高端局
- 斯米尔
- Charles&Keith
- 骆驼服饰
- 啄木鸟包包
- 康莉
- 金狐狸包包
- 老鞋匠
- 唯聚时代
- 德尼尔森
- 莱斯佩斯
- 花椒星球
- 红蜻蜓童鞋
- 意尔康
- 途漾潮鞋
- 康奈
- 四季熊童鞋
- 沙驰
- 牧童
- 卡西龙
- 花花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