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应商洗牌
“我并不指望人们立刻跳起来说,‘这个计划太好了’。”在北京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沃尔玛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斯科特(Lee Scott)说。这家靠低价采购策略纵横多年的零售巨头,似乎早已习惯了供应商们如潮的抱怨声。
当沃尔玛的供应商们开始频频抱怨“成本上升、海外订单减少、生意难做”时,这个全球最大的采购商,却在当下提出了更苛刻的采购标准。
业界普遍预计,这将进一步推高制造商高企的成本,提高供应商的门槛,让部分供应商的处境雪上加霜。“沃尔玛采购量比较大,而且订单比较稳定,付款信誉好,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没有多少生产商敢失去沃尔玛的订单。”第一纺织网的总编辑汪前进说。
“你想完全按(沃尔玛的)标准去生产产品,那你很可能会完全改变生产线,然后再去重新设计产品,这个过程并不简单。”环球资源全球COO裴克为认为,对许多供应商来说,这都是个坏消息。
对于沃尔玛的中国供应商来说,“这将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一个新的权衡正在开始,要么忍受更低的利润,要么失去一大笔订单,让生产线空置。
无法转移的成本
“(沃尔玛)这样做,估计是针对原来没有达到标准的企业。”10月27日,上海青浦工业园区,声科家居用品(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强乐观地认为。
他的公司主要生产塑料垃圾袋、保鲜膜和食品袋,主要供应包括沃尔玛在内的国内外大型零售商。沃尔玛自有品牌“惠宜”,亦由声科代工。2007年,声科的收入约为2亿元,上海市场占有率20%左右。
范强称,声科并不需要额外投入多少成本去应对沃尔玛的新环保要求。“我们早就通过了ISO14000环境保护认证,以及各大国际零售企业的社会责任审核,完全符合沃尔玛这次提出的环保要求”。
在他看来,这对声科来说甚至是一个机会。
“那些污水乱排,工人超时加班的企业成本当然低,但这样一来,它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范强对本报记者称,有些薄膜公司已无法继续经营,声科可能通过收购扩大自己的规模。并且,在“灰色厂商”减少后,“我们的议价能力会强一点,日子会好过一点”。
但范强并不否认,要达到沃尔玛的标准,代价不菲,“固定资产投入有点高”,并且,这样的成本并不容易转移。
在范强看来,声科的成本分为两块,“一个是可控的,一是不可控的”。可控成本是指公司由于管理、技术不同,每件产品消耗的资源和能源不同;不可控的是指原材料、能源等的采购单价,国家的劳动、税收政策等。
过去3年,成本的上涨是一个常态。据范强介绍,声科每年的人力成本平均上涨约10%,2008年更是上涨了15%。原料成本的上涨更为致命,“特别是2008年上半年油价飞涨的时候,原材料成本一度累计上涨超过50%”。并且,“2007年出口退税率降低到5%,一下子出口基本上没什么利润了。”
虽然范强称,声科应对成本上涨的策略是,自己消化一半左右,向下游零售商转移另外的一半。“那些不可控成本,行业内都是一样的,我涨,别人也涨。既然是整个行业成本的上涨,那些大型零售商们就不得不提高它们的采购价了。”
但沃尔玛是声科客户名单上的特例。范强坦言,近两年,沃尔玛只是少量接受那“另一半”的成本转移。
供应商的两手准备
成本无法转移,那些有能力的中国供应商已经开始做两手准备。
“我们的客户比较分散,每家都不会超过总销售额的10%,沃尔玛也就占4%-5%,万一价格谈不拢失去某个客户,我们也能调整。”范强强调说。
他底气来自其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2008年,我们的国内业务大增了40%。到明年,国内与国外就能打成平手,那样,我们的腾挪空间就更大了。”
“我们其实并不愿意接沃尔玛的订单。”义乌双童日用品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卢程航,也对本报记者称,沃尔玛通常将订单的利润压到只有其它订单的一半以下,只有当工厂产能有富余的时候,才会安排沃尔玛的生产订单。
义乌双童是全球最大的吸管制造商,占据了全球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这家工厂通过一家美国的中间商向沃尔玛供货。
温州哈杉鞋业的董事长王建平,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哈杉来说,和沃尔玛合作最大的好处在于其稳定的订单和规范的生产管理——这家工厂和沃尔玛已经有超过10年的合作历史,沃尔玛会定期到企业检查,“连打卡机都是沃尔玛装的。”
不过,这家制鞋企业早已预见到“给沃尔玛打工”的未来,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发展海外业务和自主品牌。目前,哈杉已经是非洲销量最大的中国制鞋企业。据其透露,海外业务的利润,正逐步赶超代工业务。
沃尔玛“新宠儿”
而事实上,除了“质量更高、价格便宜”,沃尔玛的采购兴趣也在发生变化。对中国供应商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更为彻底的变化。
一个重要的背景是,美国人的钱包瘪了,但是今年美国口红的销量却增长了50%。零售商们正在拼命盘算着,在经济形势剧烈变化的时候,该采购什么样的商品来寻找新的卖点。
环球资源全球COO裴克为对本报记者称,“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买家们必须寻找新的商品出售。”在他看来,即使在经济危机当中,沃尔玛最大的任务也还是“把自己的货架填满并将商品都卖出去”。
“沃尔玛以前最主要的定位为最低价格。但现在,沃尔玛的产品越来越贵了,他们很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卖点。而环保是一个很好的卖点,许多消费者可能会喜欢。”裴克为表示,根据环球资源网这些年和沃尔玛打交道的经验,沃尔玛一直很想贯彻目前欧美流行的环保路线。
沃尔玛总裁李斯科特在北京也曾表示:“可持续发展将带来更好的业务表现。作为零售商,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未来成功的关键。”
过去3年,沃尔玛在美国已推出了一系列的“环保”概念产品,包括开发太阳能系统和推广可持续更强的产品,如低能耗的灯泡。2008年,它还引入了包装记分卡,来评估包装商在减少包装浪费上的努力。
2008年,在美国堪萨斯城召开的沃尔玛年会上,李斯科特对沃尔玛经理人员称,“对于那些符合我们标准的供应商,我们会比较偏爱,某些情况下,甚至会支付更高的价钱”。
在欧美,环保运动已经有30年的历史。环保概念正在成为老牌跨国零售公司的业务增长明星。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玛莎公司的“A”计划,通过“A”计划,玛莎的品牌价值得到极大地提升。据玛莎2007财年的年报显示,玛莎的品牌价值上升了192%,并被研究公司Millward Brown Optimor评为全球100大顶级品牌之一,位列第七名。
而全球第三大零售商Tesco,也在英国开展了贯穿整个供应链的碳减排管理,力求把企业自身的减排努力与整个供应链的减排结合起来。其于2007年宣布,计划在70000种产品包装上贴上碳标志,以推动减碳排放活动。
不过,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消费者们会不会愿意掏更多的钱来购买环保商品,则是摆在沃尔玛面前的一个新的挑战。
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耀昌日前也表示,在经济低迷时,推广节能环保项目确实有挑战,但是“全球经济早晚会回升的,但这却是一个长期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