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奇缺成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软肋
“我们的企业确实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最难的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奇缺!”记者日前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化工大检查行动到宁夏大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采访时,该企业的领导一见到记者就诉苦。这是一家民营化工企业,坐落在贺兰山下。
“前几年,我们还特地跑到高校去招聘大学生,可来了没多久都说太苦,就辞职不干了。自主培养吧,花了钱不说,一样留不住,学了真本事就跑到大企业去了,谁肯留在这山沟里面!”
宁夏金牛集团有限公司,一个在当地效益还不错的企业,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该企业主管人事的负责人说,不要说高素质人才,就是普通技术工人也留不住。每个月都是几十人来,几十人走。一线操作工人文化水平低,稳定性差,直接导致事故的多发。
她举例说,去年的一起事故就是新招来的年轻工人没有遵守安全规程,导致自己被水泥门砸死。“其实我们都严格按照规定对他们进行了培训,但是培训几天就上岗还是存在很多隐患的。新招聘的工人对化工没有基本专业知识、安全意识又差,很容易出事故,我们也很为难。”
“西部地区气候条件差,化工企业起步又晚,确实条件比较艰苦,很多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这里来工作。”国家安监总局三司司长、此次化工大检查的宁夏组副组长王浩水说,“但是既然招新存在困难,企业就更应该加强自主培养人才,不过我看这里的企业还没有行动起来。”
在宁夏金和化工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由于空气中污染严重,普通玻璃都变成“毛玻璃”了,然而就在这个车间内,一个监视硫酸存贮罐的年轻工人正在身着便服地工作。
“你为什么没穿硫酸防护服呢?”记者不禁替他捏了一把汗。而他只是腼腆地笑笑,答道:“麻烦。”“你知不知道这样对身体是有伤害的?”“问题不大吧,墙上写着‘空气中硫酸浓度符合国家标准’呢。”
当记者正想告诉他,符合国家标准的硫酸浓度下也是需要穿着硫酸防护服的时候,他的手机突然铃声大震,说了句“不好意思”之后,他若无其事地接起了电话,而就在旁边的警示牌上,赫然写着红色的大字:“危险!厂区内严禁使用手机!”
“你来到这家企业多久了?”在他接完电话后,记者和他聊了起来。
“不到一年。”“企业有没有对你进行过技术培训?”“简单讲了讲。”“培训了多久?都是关于什么的?”
“记不清了,好像就说了说怎么操作之类的。”
“公司有没有给你们讲明氟化铝的生产流程和原理,以及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犹豫了片刻后,他说“没怎么讲过”。
当记者问道他今后是否打算在这里长期发展时,他轻轻摇了摇头。“为什么?”
“钱太少。厂里只有几个正式工,培训、拿学历、涨工资都轮不上我们。”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名工人所说的情况在非公有制化工企业中并不是个别现象。除了简单的操作说明,年轻的临时工们得不到进一步关于化学生产原理的讲解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方法的培训,也很难得到再学习和晋升的机会。
然而,正是这些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和安全生产意识的工人在一线进行着危险化学品生产的操作。
更为严重的是,不仅仅是这些学历低的年轻工人不懂化工技术。在石嘴山市安监局,记者发现,管理着129家化工企业的安监局只有10名公务员,而这10人中,竟然没有一人是学化工专业的!
面对这种情况,王浩水也很担忧:“地方安监局的公务员都不懂专业,到了企业只能听一听报告,被人家引着走马观花地看一看,这样怎么可能真正检查出问题,更别提给企业负责人和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了!”
不过他表示,安监总局现在正在大力加强对地方安监局公务员的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