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文化席卷亚洲篮球鞋界
摘 要: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时候,《都市流行酷》这本杂志第一次将日本的街头潮流杂志带入了中国大陆地区。而那个时候什么最为流行,从第一页翻开的Air Jordan 13的介绍便可略知一二。
日本的街头篮球鞋款
如果说哪里是亚洲篮球鞋文化的策源地,非日本莫属。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时候,《都市流行酷》这本杂志第一次将日本的街头潮流杂志带入了中国大陆地区。而那个时候什么最为流行,从第一页翻开的Air Jordan 13的介绍便可略知一二。其中比较出彩的还有Air Jordan 1-12的街拍,在那个时候,篮球鞋在日本的流行程度在那一组片子上便可以看出。如今在中国的某一个城市,站在街头凑足穿着1到23代乔丹鞋的人,恐怕还不那么容易。十几年过去了,东京的街头和《都市流行酷》其中介绍的风格比起来,球鞋方面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而这个天翻地覆的焦点就是篮球鞋。在东京的街头,几乎看不到如同纽约那样随处可见的篮球场,也很难得见到一个穿着最新款式的篮球鞋走在大街上的年轻人。可以说十几年间,日本的篮球鞋文化如同铅笔轻描一般,被橡皮一擦而光——不要忘记,乔丹第二次复出的时候,曾经在日本有两场公牛队的常规赛,这与近年来举行的NBA中国赛有着天壤之别。只是可惜,一切随风而去了。
1997年成分水岭
应该说日本街头流行的风向标转换的一个标志在1997年。在这之前的1995年左右,是日本年轻人最追捧Hi-Tech风的一段时间。其中以Air Max 95为最。这双已经出道13年的球鞋直到最近由于nike在大力推广Air Max 90才被暂时停掉一段时间,应该说13年间,Air Max 95凭借着前后掌的Max气垫为nike赚足了钱。同时期的篮球鞋的状况在《都市流行酷》中也体现得一览无余,除了一直很火的Air Jordan外,Air Pippen,Air Penny一系的产品,只要看上去属高科技流的,一般都是店家会卖的好一些的产品,因此在那个时候,Reebok、 adidas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最新科技,无论科技是否有真正的创新,最重要的在于,要的是外表的科技感觉,这是实现销售目标的必要保障。
变化在于1997年,我们依旧拿篮球鞋的科技先驱来举例,Air Max 97是Air Max 95之后最为成功的一双高科技跑鞋,的确,这双鞋到现在来看依旧持有着未来的感觉。同时期的Air Jordan 13,Air Pippen 1以及Foamposite One几乎要将科技流推向了一个巅峰。当然这一切本该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的,但是1997年恰好是一个分水岭。巧合的是,就在这一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亚洲,包括日本。
不能说亚洲金融危机对日本街头文化的影响就是如此,但恰恰在这段时间,日本年轻人对于球鞋衣着有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就在这一年,Atoms的老板多次往日本本土带来的老款Dunk终于开始了化学反应,属于日本年轻人聚集地的里原宿的“里Dunk”出现了,这双鞋的出现,代表着另一种偏生活化的街头文化风格的崛起,而恰好是这种文化才是亚洲人创造出的街头文化。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日本受美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影响甚至成为了日本民族文化中的一种烙印,很多时候日本人对这种文化的接受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所以在很多次的交流中,他们对这样的事情基本上就当吃饭喝水一样来说,并非是一件什么令人不齿的事情。所以基本上来说,1997年前,日本年轻人对于美国的文化,尤其是球鞋这样的东西几乎来者不拒。几乎每一个品牌的每一个产品线在日本都有十足的销量,只要这个品牌和NBA挂上一些关系,杂志上就会有具体的介绍,因此就着NBA,Fila这样的牌子也曾经在日本的潮流杂志上露过那么一小脸。
到了1997年的时候,这种局面慢慢地发生了变化。nike的篮球鞋文化突然止步不前,但是日本的里原宿地区,这个年轻人聚集的地区开始了结合美国球鞋文化创造自己的球鞋文化的事业。这便是“里Dunk”出现的大背景,复古鞋从此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故事。原本是美国流行什么,日本流行什么,但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变化, 可能美国正在流行的,在日本反而不流行,而在美国其他时期曾经流行过的,日本反而开始流行。Dunk在日本崭露头角,并开始出现诸多的日本别注之后,反倒是很多美国的年轻人注意到了这一点,无论如何,在文化这方面,日本再度“偷袭”了一把。
“篮球”不再体现个性
时间到了今天,这一切又是怎样的呢?1997年过后的一段时间,这种属于日本自我意识的街头文化渐渐开始兴盛起来,其实从1997年到2008年的这段时间,除了将美国街头潮流的球鞋、服装进行一些本地化的改变之外,借鉴西方的流行物品,并进行深度地改造,强调设计感、质感的日本自主品牌也在渐渐地发展了起来,如曾经一度超级流行的Bape便是典范之一,无论是衣服的款式还是设计的风格,都与美国的嘻哈文化、军事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恰巧加入了亚洲人细腻的制作和设计,让日本一直走在亚洲街头文化的前沿。
日本街头
如果现在站在东京的街头,每一个年轻人似乎都已经活脱脱地有了自己的感觉。日本著名的街头杂志《Smart》和《Street Jack》都曾经有过大篇幅的街拍专题。我们可以看到在杂志上所刊登的街头年轻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穿着方式,而且每一个人的气质与其所穿着的服饰是浑然天成的,和多年前的《都市流行》相比,除了篮球鞋不再,其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如果说有什么更细微的差别,似乎我们已经看不出他们身上穿的是什么牌子的衣服,因为在日本已经有足够的自我品牌,我们所熟知的大牌、Logo,都已经不那么重要。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东京,走在街头,你会发觉,其实刚才所说的两本杂志所拍摄的对象,在大街上随意可见。其实,在每一个人的个性之上,大一统的局面是每一个人都要遵从“个性”的宗旨。
无论1997年之前,还是2008年之后,其实对于个性的追求没有变化,只是1997年之前篮球鞋是追求个性的一种最佳手段,而2008年之后,篮球鞋绝迹。
而我们自己呢?由于过于迅速接受了过多的文化种类,我们可以在大街上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所流行的趋势,而目前最庞大的一个群体应该是NBA所带来的篮球、篮球鞋文化的Fans群体,其次是Hip-Hop、日本街头潮流的群体。在北京的街头,能够看到一个世纪中街头文化的演变。
我们要求的并非是某某文化的主导,也并非是大一统的街头文化,做到人人自得其乐,把自己打扮得就是自己,才是最为快乐的事情,勿要去看别人穿什么,也去忽视别人怎么看你。
- 上一篇:美两华裔研发纳米线缝衣鞋走路可发电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