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面临“用工荒” 人才吸纳效应逐步显现
就在很多地方都担心企业大批裁员,不少地区农民工提前返乡之际,福建泉州却面临着很大的用工缺口。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当地用工需求较大的主要是中小企业,品牌企业的人才吸纳效应正逐步显现。
企业招工费劲
拥有160多万外来工的泉州是福建省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最活跃的城市,共有民营企业12.7万家,占当地全部工业总产值的九成以上。
受持续加深的金融危机冲击,泉州部分企业订单萎缩、利润下滑,生产经营遭遇困境。但就在此经济“寒冬期”,当地就业市场仍然具有很大潜力。据泉州劳动就业中心调查,截至2008年底,全市缺工总数达6万人左右,预计2009年全市仍有10余万空岗。
记者日前在聚集了五、六百家工厂的泉州清濛经济技术开发区看到,有不少企业都在门口贴出了招工广告。纺织企业东源公司的招工告示上写着,招聘挡车工、包装工、电工等60多人,开出的工资最高达到了2000元。公司招聘人员说,目前公司生产状况仍属正常,一线熟练工人还是紧缺。
据了解,虽然有部分企业因危机影响停工减产,但2008年以来泉州市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未升反降。2008年1月至10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2%,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0.03个百分点。
在泉州晋江,记者看到一家生产雨伞的小工厂在门口打出了“常年招收熟练技工”的横幅。公司老板告诉记者,缺工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公司每年都得为招工费劲。虽然现在经济不景气,但工厂仍在苦苦支撑。“机器不敢停啊,一旦生产停下来,那些原材料供应商都得上门来要账。”
不少企业“养工留人”
在用工缺口面前,有人“欢喜”有人“忧”。名乐公司是泉州的一家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依靠品牌战略和销售渠道管理,名乐有效化解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2008年以来公司已实现销售收入4亿多元,预计全年销售量增幅将在15%左右。
公司营销总监郭辉明确表示,2009年我们不缺工,当然更不会裁员,只是招工的门槛相对更高了。事实上,2008年比2007年还多招了200多名工人。
与名乐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不少企业用工问题上的“捉襟见肘”。此次金融危机中,大批中小型外贸企业遭遇困境,“用工荒”对他们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部分企业反映,订单萎缩、产能下降导致员工队伍流失,反过来又影响了企业的后续生产经营。
一家生产防水布料的外贸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08年9月份以后就基本没接到过订单,生产线几乎全部停工,员工队伍也散了。“即使偶尔有小订单找上门,我们也没办法再组织生产,临时上哪再找懂技术的熟练工人?”
为了防止员工流失过快,很多企业不得不采取“养工留人”的办法,通过减少生产量和劳动时间来维持员工数量和企业的运转。在泉州一家机械厂打工的江西人小陈告诉记者,现在工厂给我们放假,每天发放20元至30元的生活费,极力挽留大家。
品牌企业人才吸纳效应显现
由于一线工人尤其是技术工总体仍处缺乏状态,不少闲置劳动力迅速在当地的品牌企业、优势企业“内部消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部分企业的用工压力。
安踏是泉州一家运动鞋、服装制造企业,生产的运动鞋已连续七年位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综合指数第一名。2008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额达22.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3%,预计全年将突破50亿元。安踏副总裁赖世贤说,受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劳动力相对充裕,公司的用工环境也更加宽松。据了解,安踏现已拥有员工1万余人,2008年12月初公司又在厦门举办了人才招聘会,招纳了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才。
据泉州市劳动就业中心调查,少数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停工关厂后,失去岗位的熟练工很快就能在本地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找到工作,这部分人占到了失业员工的80%以上。“虽然经济不景气,但找不到工作的总是那些没技能、没特长的工人,有技术的到哪都能找到饭吃。”郭辉说。
记者在做服装的利郎、劲霸、做运动鞋的名乐、安踏等泉州企业了解到,由于品牌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目前这些公司已分别聚集了上百家中小企业进行配套或代工生产,对稳定当地就业岗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福建纺织行业协会的负责人认为,从整体上看,目前用工“荒”的主要是中小企业,尤其是那些过度依赖贴牌、代工生产,又缺乏定价权的外贸型企业。而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抗风险能力较强的行业龙头则能从容应对,甚至从当前的用工形势中觅得“揽才”的良机。
对此,当地业内人士分析,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泉州的企业正在经历一次大规模洗牌。洗牌不仅是市场、产能的兼并重组,目前已出现了一种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