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专业学生是购鞋好参谋
2007年9月1日以前,谢冬怎么也想不到,读大学居然学的是做鞋。一年半过去了,他已经亲自动手做了两双鞋,一双是女式浅口皮鞋,一双是男式外耳鞋。“穿上自己亲手做的鞋,成就感这才油然而生。”谢冬目前已是武汉科技学院高职学院07鞋类设计与工艺班班长,15
名同学的领头羊,短发,中等偏瘦,一脸笑意,很阳光的小伙子,他的理想是学好手艺,开自己的制鞋工作室。
叶文娟也是07鞋类设计与工艺班的学生,“本来填的是应用电子专业,到校后听说有制鞋专业,主动转了专业。”
见到记者,叶文娟眼睛不由自主地朝记者脚下望过来,她笑称,读了这个专业,对鞋比较敏感,看人第一眼往往不看脸,而直接看看穿的什么鞋。
她还有个本事,看鞋猜价格,“准得很”!于是同学也好,亲友也好,买鞋常请她做参谋,“还的价格经常让老板心里发毛。”叶文娟说,其实没什么技巧,一看材料,二看缝线,三看样式,有此三看,谁都行。
老师绝技是让男生学会逛街
“制鞋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一双鞋,工艺流程最少10余种,最多百余种,仅鞋底构成,一般就包括内底、外底、半内底,还有勾心(在鞋底中间,起支撑作用,一般由钢或铁制成)等。”说起制鞋,高职学院制鞋专业老师陈婷头头是道,“不过很少给自己做鞋,主要是没时间。”
陈婷和琚海燕是教设计和制作的惟一两位老师,都是硕士毕业,分别来自我国仅有的两所拥有鞋类设计与工艺研究生专业的陕西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
琚海燕的绝技是让男生学会逛街,并写出调研报告,“学鞋类设计与工艺,只有逛街才能知道市场最新流行趋势。”琚称,逛街不仅要到大商场,知名品牌鞋类专卖店,也要逛街头小店,要知道最高级的鞋子是怎么样的,也要了解廉价鞋子来自何处,两者差别在什么地方。
李亚林是鞋类班辅导员,一个大男人,他说自己也常和学生逛街,“学生每周至少要集体逛一次,”为防止男生偷懒,逛完后还要写出调研报告,就鞋类流行样式、价格、用料等作出分析。
扶贫扶出制鞋专业
武科院高职学院郭维琪书记介绍,制鞋专业本来的名称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鞋类设计与工艺方向),最初成立时间是2004年,当时,院里考虑到部分同学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想给这些同学找到一些既能解决学费问题,又能解决就业问题的办法。这一想法正好与台资企业诚达集团的需求吻合,这家企业在鞋类产品企业中名气很大,正好需要一批高技能、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双方一拍即合,校企合作成立诚达班,企业为学生提供每年4000元左右助学金,学生毕业考核合格直接到诚达上班。
为让学生有更多实践机会,学校设有三个实验室,仅鞋类楦形就有千余种,备有各种制鞋原料用于校内制鞋。
据悉,到目前为止,该校鞋类专业已有36名毕业生,全部就业,在校尚有三个班级,共6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