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进出口数据解读
眼下已经是立春时节,但是海关公布的我国1月份商品进出口统计数据,带给我们的却仍然是严冬的刺骨寒意。
在去年11月和12月连续两个月下跌之后,今年1月份我国商品进出口总值继续双双下跌。1月份进出口总值为1418.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9.0%。其中出口904.5亿美元,下降17.5%;进口513.4亿美元,下降了43.1%。这样大的跌幅,是近三十年来所仅见。
进出口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出口持续下跌对经济增长、就业、税收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巨大。因此,各个方面都非常关心当前的外贸形势。
誗全景篇誗
进出口持续双下跌局面
根据中国海关近期公布的数字。1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为1418.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9.0%。其中出口904.5亿美元,下降17.5%;进口513.4亿美元,下降43.1%。
从贸易方式看,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首次出现了下降,但是一般贸易的降幅小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732.5亿美元,同比下降25.0%。其中出口458.1亿美元,下降11.6%;进口274.3亿美元,下降40.1%。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542.1亿美元,同比下降33.8%。其中出口387.0亿美元,下降25.3%;进口155.1亿美元,下降48.3%。
从经营主体看,1月份国有企业进出口下降幅度超过了外商投资企业而升至首位。国有企业进出口总值316.5亿美元,同比下降34.8%。占我国外贸半壁江山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40.5亿美元,下降32.3%。而集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似乎更强一些,他们的进出口总值为361.0亿美元,仅下降13.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25.5%,比去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
从国别市场情况看,与去年11和12两个月双边贸易有增有降不同,1月份我国对几乎所有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都出现了下降。其中,对一些新兴经济体进出口下降的幅度甚至超过了对发达国家。美国是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也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中最早开始减速和下降的国家,但是1月份我国对美出口下降幅度已经收窄至百分比个位数。
当然,由于春节所在月份不同,每年年初的月度进出口增长数据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失真。有消息人士认为,剔除因为春节而造成的工作日减少因素,今年1月份实际进出口情况并不像数据反映的那么糟糕。此种意见值得参考。但是仅仅根据工作天数比去年1月少几天就认定出口同比没有下降,反而是增长了几个百分点,却也有些牵强。因为如果市场有需求的话,企业提前加班加点也会完成客户订单,而不可能把本应1月份出口的商品推迟到2月。
誗透视篇誗
需求变化决定外贸走势
从短期需求看,面对金融危机突然爆发、市场预期急剧转向、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形势,国内外进口商、出口商和生产厂家不得不大规模调减和消化库存,签订新合同时也会比原来谨慎许多。这个过程一般持续一、两个季度甚至更长时间。这是造成2008年11月以来我国商品进出口像坐了升降梯一样连续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从中长期需求看,这场危机的深层背景是全球经济的明显失衡,尤其是美国人长期寅吃卯粮,消费高于产出,已经到了不可持续的临界点上。
决定当前进出口走势的主要因素,还是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需求变化。
从短期需求看,危机之前世界经济贸易经历了7年的快速增长,出口和进口市场需求都十分旺盛,价格也持续走高。因此,国内外进口商、出口商和生产厂家库存大多比较充裕。面对金融危机突然爆发、市场预期急剧转向、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形势,他们不得不大规模调减和消化库存,签订新合同时也会比原来谨慎许多。这个过程一般持续一、两个季度甚至更长时间。这是造成2008年11月以来我国商品进出口像坐了升降梯一样连续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从中长期需求看,这场危机的深层背景是全球经济的明显失衡,尤其是美国人长期寅吃卯粮,消费高于产出,已经到了不可持续的临界点上。金融危机将带来强制性的调整。美国要重建美元的信用,就必须抑制过度消费,提高储蓄率,减少贸易逆差。就全球而言,由于美国的需求受到抑制,在一定时期内由美国吸收以及拉动的出口量(估计目前应占全球出口量50%以上)将下降或放慢增长。
而美国以外国家和地区需求的增长短期内又难以填补美国造成的缺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份已经将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测值调降至0.5%,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的最低增长速度。世界银行去年12月份发表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量将下降2.1%,是为198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无可置疑的是,全球经济和全球贸易都将进入战后一段低迷时期。
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必须适应这些调整和变化。经济增长必须适当减少对外需,尤其是对发达市场的过度依赖。这对我们是极大的考验。
除了对经济前景悲观,商品价格走低,信用风险增大以外,金融危机以后一些国家保护主义泛起,各种贸易摩擦增多,贸易环境恶化,也都影响到我国进出口的顺利进行。在外需普遍疲软,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大幅下滑情况下,我国进出口增长速度回落,在一段时间出现负增长或低于GDP增长,是世界经济贸易调整的要求和表现,也是我们顺应这种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必须付出的代价。
由于目前市场预期还很不确定,所以我国外贸的下滑和低迷可能还会持续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持续时间究竟会有多长,要看金融危机还会不会进一步加深和蔓延,以及加深和蔓延的程度。
进口之忧不亚于出口
继去年11和12两个月进口总值同比分别下降18.0%、21.3%以后,今年1月份进口总值同比又下降了43.1%。由于进口大幅减少,我国外贸顺差再次迅速扩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进口滑坡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出口。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进口大幅下降表明,虽然近年来国家强调积极扩大进口,实现进出口大体平衡发展,但是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支撑进口稳定增长的机制,进口与国内市场和需求的联系不那么紧密。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进口滑坡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出口。继去年11和12两个月进口总值同比分别下降18.0%、21.3%以后,今年1月份进口总值同比又下降了43.1%。由于进口大幅减少,我国外贸顺差再次迅速扩大。11月和12月外贸顺差分别达到创纪录的401.7亿美元和389.8亿美元,1月份外贸顺差为391.1亿美元。
进口下降的这样快,与我国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主要是能源和资源性产品占较大比重有着直接关系。危机之前,我国经济连续几年持续快速增长,进口能源和资源需求也迅速扩张。而同期国际市场的初级产品的价格却一直大幅上涨。在量、价齐涨的情况下,2008年我国初级产品进口值增长了49.2%,初级产品占进口总值的比重则上升到了32.0%。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市场预期转向和库存急剧调整使得我国初级产品进口自第4季度起呈现了量、价齐跌的局面。在1月份大宗进口商品中,大豆(3412,83.00,2.49%)进口量和进口值分别下降12.0%和35.2%,铁矿砂及精矿进口量、值分别下降11.2%和44.1%,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量、值分别下降11.4%和58.3%,初级形状的塑料(7955,80.00,1.02%)进口量、值分别下降了17.6%和45.3%。
进口下降部分中还有很大一块是由出口下降引起的。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1月份也首次由增长转为下降,并且降幅分别高达39.3%和44.0%。同样是1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转为下降,降幅分别为20.9%和28.0%。加工贸易在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有较大比重。很多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零部件是为出口而进口的。所以,进口下降反映了当前和今后我国出口低迷的态势仍将持续。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进口大幅下降表明,虽然近年来国家强调积极扩大进口,实现进出口大体平衡发展,但是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支撑进口稳定增长的机制,进口与国内市场和需求的联系不那么紧密。在我国重点进口商品中,1月份只有化肥、飞机等少数商品进口实现了增长,其他大部分投资类和消费类产品的进口都随着出口的下降而大幅下降。这与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显得很不协调,也不利于国内外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利于加快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如果外贸顺差再次急剧扩大,会对人民币汇率和宏观经济平衡形成不小的负面影响,并且给我国贸易环境的稳定带来新的压力。
传统优势商品出口有望回稳
在1月份主要出口商品普遍下跌的同时,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中服装出口了105.1亿美元,增长5.7%;鞋类出口29.1亿美元,增长1..6%;箱包出口11.5亿美元,增长8.3%;塑料(7955,80.00,1.02%)制品出口12.5亿美元,仅仅下降了1.7%。如果从1月份进出口数据中寻找亮点的话,那么值得一提的应当是一些我国具有优势的传统出口商品的表现。那么,这些商品的出口为什么会由低迷或下降转为回升呢?
如果从1月份进出口数据中寻找亮点的话,那么值得一提的应当是一些我国具有优势的传统出口商品的表现。在1月份主要出口商品普遍下跌的同时,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中服装出口了105.1亿美元,增长5.7%;鞋类出口29.1亿美元,增长10.6%;箱包出口11.5亿美元,增长8.3%;塑料制品出口12.5亿美元,仅仅下降了1.7%。而这些商品在人民币升值、欧美等发达市场需求下滑以及各种成本上升的影响下,去年以来出口增长一直乏力,有些月份,尤其是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还率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那么,这些商品的出口为什么会由低迷或下降转为回升呢?恐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这些商品都属于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其需求具有一定刚性。虽然危机发生后消费者日常开支变得节俭,可能更倾向于购买物美价廉商品,但是他们购买这类商品的开支不会有大的消减。
二是我国目前已经是消费类商品主要生产地,产业聚集度高,技术、质量和产品档次也都不断提升,价格方面仍具有较强的优势,正好符合物美价廉的要求。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经销商的订单仍将纷至沓来。
三是自去年8月以来,国家已经4次较大范围上调出口退税率,主要涉及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和其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人民币汇率近期也一直比较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口企业经营成本上的压力。此外,近几年国家外经贸政策调整,人民币持续升值,已经使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经历了一轮优胜劣汰,留下来的出口企业多数是产品适销对路、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营销更贴近市场的企业。他们比较容易挺过金融危机。
发展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是我国的优势,对于解决就业问题意义重大。但是从中长期看,我国在一些资源、能源密集、环境影响大的制成品出口上并不具有优势,依赖低廉劳动力价格的粗放型加工贸易增长空间也越来越小。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困难,实际上也是他们加快技术进步和经营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新的动力,将促使他们由只注重低廉价格竞争转变为更多注重技术、质量、研发、营销等方面的竞争,发展精深加工,努力创造新的综合竞争优势。这也正是人们的期望。

坊间曾说,“70后炒房,80后炒股,90后炒币,00后炒鞋。”“球鞋一面墙,堪比一套房。”据报道,2019年8月19日,26款热门球鞋单日...
[详细]
- CURRY 12 "WHAT THE BAY" 鸳鸯配色发布,致敬湾区传奇与全明星荣耀
- 耐克全新品牌宣传片《不争辩,只争胜》,致敬女性运动员和运动的力量
- 奥康情人节礼物已送达!
- On 昂跑推出 Cloudsurfer 家族革新之作 Cloudsurfer 2 训练型跑鞋
- 高蒂女鞋GAODI情人节特辑 | 以鞋为礼,步步生爱
- 诺贝达女鞋ROBERTA DI CAMERINO来点水钻高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