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制革技术应用开发成效显著
我国是制革大国。皮革行业产值超过4000亿元,从业人员约500万,在发展实体经济、促进就业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制革生产过程污染严重,其中,准备工段产生的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水质中的悬浮物(SS)等占制革全过程的70%以上,氨氮、S2-、石灰占95-100%,耗水量占60-70%,是制革的主要污染来源。
采用先进实用的制革准备工段清洁生产集成技术,从源头消除或削减制革污染,促进行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制革废弃胶原、毛的回收利用,发展制革循环经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清洁制革过程与绿色产业链接技术的应用开发”成功开发了以酶制剂为基础的无硫化钠保毛脱毛技术、无石灰浸碱技术、无氨脱灰技术等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并实现了集成应用,形成污染源头控制与集成减排的循环经济新模式。同时,对回收的毛和废弃皮胶原,开发了将其转化为制革化工材料和系列环保材料的新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该成果已经申请相关国家发明专利15项,获得授权3项。
目前,我国已经有15个猪、牛、羊皮制革企业采用该项成果,据统计,制革水用量减少30%,氨氮、污泥减少80-90%,废水中的COD、BOD、SS等平均降低40%。下一步,计划通过5年时间,下大力气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专用原酶等关键技术,并着手建立科研单位-制革企业-皮革化工企业构成的战略联盟,实现从关键化工材料到应用工艺技术的同步优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该成果大规模产业化转化步伐,促使成果快速辐射到我国70%以上制革企业,更有力地推动制革行业的清洁生产。
- 上一篇:制鞋材料PVC期货将上市大商所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