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下半年可能走出阴影
【中国鞋网】上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博鳌亚洲论坛刚刚结束不久后来到泉州晋江,为当地党政干部和企业家做了一场主题为 “用好政策,化危为机”的演讲。演讲中,龙永图就博鳌亚洲论坛中关于全球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与未来走向,作了分析和判断,并就当前形势下我国经济要如何应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分析1
经济复苏的三个基本条件
龙永图综合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各方的主要观点表示,对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业界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反应过度,国际金融危机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这次博鳌亚洲论坛对于整个全球金融形势的主要观点,或者说主流的观点是,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最困难和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全球经济可能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在美国的带动之下,逐步走向复苏。”龙永图说,这是这次博鳌亚洲论坛对于全球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走向的一个基本判断。
龙永图提到全球经济复苏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就是:不出现第二波的金融海啸;不出现以石油为代表的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大幅的波动,特别是大幅的上升;不出现严重的、恶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如果这三个基本条件能够满足,那么全球经济就可能按各方的预期,出现复苏的势头。“如果以上三个基本的条件不具备的话,全球经济的复苏可能还要推迟。”他说。
龙永图就这三个基本条件的变数作了分析。首先,对于前一段时间,有一些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可能全球还会出现第二波的金融海啸,地点最大可能是出现在东欧”的观点,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经过分析后,普遍观点认为,在东欧爆发第二波金融海啸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因为东欧的金融系统主要和西欧的金融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况且,东欧的经济总量也不至于达到影响全球的地步,因为它的经济总量没达到某种层次。
第二, 经过论坛中各方的讨论,普遍观点认为从去年七八月份以来的全球以石油为代表的主要初级产品的价格波动,基本上已经见底了,油价每桶已经跌掉了近100美元,近期的油价大约是石油最高价格时期的约65%,铁矿石和粮食价格也跌了很多。这一次以石油为代表的初级产品的价格的回落,或者说是暴跌,应该说是一个理性的回归。他说,这一次金融危机背景之下的全球以石油为代表的初级产品的大幅度暴跌,是美元炒作和美元过剩的结果,那么在现在美元市场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全球以石油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也基本不存在了。
第三,经过了过去的二三十年的全球化进程,全球的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分工格局,全球的经济格局出现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样一种局面、贸易格局,决定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恶性的贸易保护主义与全球资产保护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另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在这么多年的谈判过程中,应该说已制定了一套限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比较严格的规则,这对恶性的贸易保护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龙永图提醒,不排除类似有关流感等意外因素会拖延经济复苏的可能,但复苏的趋势不会受阻。他同时还强调,全球经济的复苏一定是要在美国的带动下,而不能轻信一些认为中国能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声音。他说:“中国的GDP只占全球GDP的7%—8%,这样一个指数来带动全球经济指数是不可能的,所以目前我们没有这个本事,不需要强出头。”
他说,美国经济的活力和美国克服困难的那种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由于这次金融危机的祸端出在美国,他们也因此必须承担起带领大家走出危机的责任。
分析2
中国经济
面临的挑战
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将面临哪些挑战?龙永图说,他自己总结认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实现中国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是金融危机后的挑战。
龙永图说:“这次金融危机再次证明我们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这是中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全球的经济竞争中成为我国经济的最大优势。第一季度我们中国的外贸出口大幅度下滑,但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下滑的幅度比较小。在第一季度当中,我们的纺织品出口还增加了5.7%,我们鞋业还增长了10%,所以我们中国在全球经济最困难的时候,还得靠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不仅仅是解决中国最重要的就业问题的一个基础,而且是我们中国在全球经济上的一个优势。
龙永图特别驳斥“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夕阳产业”的观点。他说,不能以是否是劳动密集型来判断是否是夕阳产业,不能认定结构调整就是要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保障中国广大农民工就业的基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重要任务是把就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对此,他列举马来西亚前总理曾对他说过的话:税收和就业是马来西亚的两个基本任务,当两者不能兼得时,就要先保证就业而舍财政。龙永图说,这句话同样适合中国,保护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保就业,这应该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启发。
谈到“传统制造业污染环境”的说法,龙永图认为,不应把制造业都当成污染的产业,所有的产业都可能成为环保的产业。“我们不能把造纸、水泥等统统归入污染产业,我的观点是没有污染的产业,只有污染的技术、污染的管理和体制。”他说。
龙永图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将制造业和服务业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包含服务业的完整产业链。他认为,在晋江,安踏等品牌将制造业延伸到销售等服务环节,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品牌和服务业的延伸,有利于把劳动密集型产业打造成高附加值的产业。
分析3
外贸经济
的未来走向
龙永图谈到,金融危机影响下,建立一个可持续增长的中国内需的体制越来越重要。他说,在第二季度发表的数字当中,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过去五年中,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占39%,消费占38%,进出口占23%,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GDP的60%都是靠投资,42%是靠消费,而进出口的贡献度是-2%。这就说明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一个重要的启迪,即必须考虑怎么样建设一个以内需为主的运作模式。
“从中长期来讲,中国必须打造一个可持续增长的内需市场。那么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内需市场的基础是大力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两个进程。加快当前城镇化建设进程,使我国1.4亿农民工成为城镇化居民很重要。我们不可能使1.4亿农民工处于长期的活动状态,处在临时户口、暂住人口的状态,如果我们今后每年能够把1000万农民工和他们的家属变成永久的、正式的城市居民,那么我们中国城镇化进程就会稳定下来,那么我们中国的内需体制就会真正建立起来。”他说。
龙永图同时提醒,不能够因为目前外需市场的减少,就忽视外需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他强调,绝对不能够减少外需市场对中国市场的拉动,特别是在比较困难的时候。他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今后长时间拉动中国经济的出口,保持在20%到25%的贡献度还是必需的,还是很重要的。他说:“现在这个-2%的贡献度,只是一个暂时性的,希望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在今天眼睛盯住国内市场的时候,另外一只眼睛还要睁大盯住国际市场,如果我们只盯住国内市场,到明年可能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体系拉动了全球的需求,而我们对此没有准备的话,我们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
“前几年,我们的外需对GDP的贡献度是23%,那么我相信23%的比例,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保持的,因为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内需市场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真正地、全面地建立起来。对外开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国经济才更安全。”龙永图说。
分析4
中小企业
的产业地位
龙永图说,目前很多地方在解决就业的问题上,忽视了中小企业的作用。中小企业一段时间以来没有得到大的发展,主要是国内缺少对中小企业一整套的支持机制。“这次金融危机对我们政府也好,对行政主管部门也好,最大的促进作用就是,我们认识到,不能协助中小企业,我们就不能解决中国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业。”他说。
他说,我们必须在全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拿出一套可执行的方案。因为中小企业解决了中国80%以上的就业,中国不能只依靠几十个大的企业,把国家的经济支撑起来。这几个大的企业只是形成了中国经济一个庞大的骨架,而中国经济的血和肉是中小企业。
中国要培养出真正的具有全球竞争的企业,就必须把中小企业扶持起来。德国、日本的经济在过去十年、二十年当中长期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但是由于他们有一个非常坚实的中小企业基础,日本经济和德国经济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尤其是他们的制造业。
龙永图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是历史性的机遇,民营经济发展的地区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地区。“大家应该从这次的金融危机当中,得到很多的启示,我们必须要坚持改革,打破那些垄断企业对很多行业的影响,必须降低中小企业的发展门槛,这样才能使我们中国的经济出现一个生机勃勃的、持续发展的局面。”他说。
龙永图最后总结说,中国的经济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可能有很大的发展——只要能够坚持改革开放这样的一个战略。“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外汇储备也好,贸易也好,财政也好,每年都有20%、30%的增长,这是前所未有的局面,所以这次克服金融危机,没有别的路子,还是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能走出目前经济下行的这样一个局面,在今年下半年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我相信这是可能的!”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