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结缘运动鞋企 带来的不只是钱
【中国鞋网】近日,国内运动鞋生产厂商匹克(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匹克公司”)高调宣布,其获得红杉中国、建银国际、联想投资总共4亿元的注资,成为继安踏、特步之后又一家成功引入私募股权基金注资的福建体育服饰用品企业。这也是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在福建民营企业的最大一笔投资。
在国内运动品牌获得私募股权基金(PE)投资后纷纷上市时,匹克集团也离上市越来越近。据了解,去年12月匹克已获准在香港上市,但因金融危机的加剧,此项计划一延再延。虽然到本次4亿元私募基金投资事宜确定时,匹克公司仍未宣布上市时间表,但业界人士均认为其“好事近了”。
近年来,在福建运动品牌上市的进程中,PE机构的影子频繁出现。对此,霸菱亚洲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曾光宇评价说:“从民营企业的角度来看,这说明他们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那么,PE结缘福建运动品牌企业,又如此“大方”,合作双方各打着什么算盘呢?这样的合作,将带来怎样的双赢?
合作的底气
事实上,PE机构的眼光十分“犀利”,在选择之前,往往会经过一番深入的评估与权衡。厦门高能资本有限公司CEO杨克民告诉记者,“私募基金在进行项目评估时,不仅看重项目的盈利能力,这个企业在其行业所处的地位、未来的成长性、管理团队的潜力等都是评估的重点。”而PE机构之所以青睐福建运动品牌,杨克民认为,正是因为福建运动品牌企业近几年来发展势头强劲。
的确,福建运动品牌这几年来盈利方面的表现十分抢眼。龙头老大安踏集团于2007年上市后,年报年年劲速增长。其最新年报显示,安踏2008年营业额为46.3亿元,同比增长55%;净利为8.94亿元,比增66.38%。另一家上市企业特步集团,2008年净利大幅增长1.29倍,达5.08亿元。
从营销端来看,安踏、匹克近年来大力推行国际化战略。匹克把触角伸向国际,不仅赞助NBA球队火箭队、雄鹿队,还成为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安踏则相继签下斯科拉、扬科维奇等国际体育明星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
从渠道拓展来看,这些企业更是全力出击、全国开花。匹克公司总裁许志华谈及此次4亿元融资时就强调,要把钱投入渠道建设中去。据了解,今年匹克公司将在内地铺设千余家专卖店,在继续拓展二三线市场的同时,也将极力向京沪等一线市场扩张。
特步集团的扩张同样底气十足。2008年其全年总收益达到28亿元,较前一年增长了110%。去年其新增了885家零售点,截至2008年底,该集团零售店数量已增至5532家,而今年该集团计划至少增开800家分店。
恒润财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忠森表示,安踏、特步等公司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大举扩张渠道,使得盈利预期不断提高。在铺设渠道的过程中,以往不受控制的终端定价权也逐渐被生产端掌握,使得公司利润空间进一步扩大。这些都是其深受PE青睐的重要因素。
虽然目前尚未公布确切的私募股权盈利数据,但以安踏等企业逐年上涨的盈利规模来看,入股的私募股权获得丰厚的回报应该不成问题。如摩根斯坦利,其在安踏上市前选择退出,获得的回报是成为安踏在港上市的承销商,从而赚取了丰厚的佣金。
PE带来的不只是钱
如果说PE机构瞄上运动品牌行业,看中的是其美好的“钱景”,那么,对于福建的运动品牌企业来说,近些年来其对PE的态度从不冷不热转变为积极结盟,又是打着什么样的算盘呢?
对此,杨克民认为,这是因为不少运动品牌企业正处于上市准备期,而与银行贷款、企业间拆借等融资渠道相比,PE机构投资更对上市企业的“胃口”。此外,福建的运动品牌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其家族式的管理、股权结构的混乱一直被外界所诟病。在上市过程中,这些民营企业往往会遇到财务报表混乱、产权划分不清等问题。在倪忠森看来,这些企业与其自己关起门来明晰股权,还不如引进战略投资者帮忙解决这些问题。
曾光宇则认为,许多PE机构投资者同时也是券商,对上市时机的判断力比企业自身强,能运用的资本市场资源也更多。从这个角度看,与PE结盟不仅能给运动品牌企业带来充足的资金,还能使其上市质量大大提高。他同时认为,近年来福建运动品牌企业频频与PE机构合作,也与企业越来越具备开放意识有关。以往这些民营企业对私募股权敬而远之,是担心外来资金会危及原有家族股东的权益。而今,随着经营意识越来越开放,企业逐渐看到了与PE机构结盟所带来的诸多机遇。特步集团市场部经理尉海说,对企业而言,引进充足的资金就能办很多事,如可以聘请有市场号召力的代言人,可以拍摄制作精良的广告,可以签来优秀的设计师等。
晋江市上市办主任刘向阳告诉记者,近年来,晋江不少运动品牌企业都与PE机构有过接触,特别是2007年底,许多企业处于上市辅导期,对PE投资的渴望很强烈。而今年以来,泉州市已组织多场PE机构与运动品牌企业的对接会,红杉资本、摩根斯坦利、高能资本等PE机构投资者对福建企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双赢的可能
倪忠森指出,PE是快速投资,往往3-5年就要回收资金,这对企业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企业不具备良好的基础,高速发展、盲目扩张也只能带来恶果。
泉州市上市办主任吕涌波在最近一次私募股权和企业对接会上表示,目前,泉州运动品牌企业对PE的追求存在着几种心态。一些优秀的龙头企业希望借助私募基金的介入,既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资金,又能理清企业内部的产权关系,吸引人才;一些生存状况出现问题的企业,希望借尽快融资赌一把;而更多的企业是抱着盲目跟风的心态。值得注意的是,为获得PE机构的注资,个别企业可能会过度包装甚至虚假包装自己,在财务报表上“作文章”,但这种做法风险极大,PE机构有所察觉后可能就会撤资。
据业内人士介绍,金融危机的危急形势已经稍稍缓解,国内股市自去年以来出现了回暖的迹象,各种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也悄悄“醒来”,在创业板即将推出、市场处于上升趋势的背景下,PE投资将迎来新一轮的萌动。曾光宇提醒说,对于那些有意引进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来说,先要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只有在细分市场上做大做强,才可能越做越精,占领市场高地,从而吸引PE进入并取得双赢。
倪忠森对此表示认同。在他看来,企业在牵手PE前,要练好内功,规整内部治理结构,明晰企业产权,为两者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上一篇:中国鞋企拓展国际市场三大理念
- 下一篇:蔡崇信豪赌估值30亿欧元的脏脏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