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温州名购”尴尬前行

“温州名购”尴尬前行

2009-08-28 09:05:50 来源:青年时报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中国鞋网】旨在推动温州品牌的“名品进名店”工程,走到了十字路口。

    就在一周前的21日,瓯江边温州国际会展中心,近50个品牌参与展览。另一方,则是中国百货业的300家会员单位参观。按照当地政府之前的计划,是希望双方能在此次展会中擦出“火花”。

    实际上,这已是当地在去年以来举办的第二次类似活动。去年底,金融危机肆虐,温州市政府倡导发起“温州名购”,为温州品牌与商场牵起红线,但两者并没有出现迅速结合的迹象。而业内也坦言,效果并不理想。

    这场由政府搭台、企业演角的大戏,该向何方去,成为温州各界反思的核心问题。

    国内主流商场聚温州

    8月20日晚,温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刻有“奥康·商场联盟战略”的冰雕在镁光灯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当天,包括奥康在内的一批温州名企,与上海百联、法国欧尚、大连大商等国内主流商场结成联盟。

   “也就是,他们的商场开到哪,我们的专柜就可以卖到哪。”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透露,去年一年,奥康各地专卖店的租金达到了3亿多元,对企业压力不小。此次结盟,对一直想实现商场与专卖店平行走路的奥康来说,无疑找到了捷径。

    当天,温州本土近400个品牌与来自国内的200多家大中型商场主要负责人实行“对接”,并联席参加第二天开始的展会。

    根据安排,包括百货业协会、商场以及温州知名品牌,各方均表示将在接下来的时间内通力合作。

    而在今年1月15日,首个“名品进名店”项目在天津麦购时代广场面世,汇集23家温州知名鞋服品牌,统一设置了“温州名购中心”标识。

    攻下一个商场奖200万

    在温州名购的背后,则是当地政府的强力推动。

    2008年11月,温州市政府提出“拓市场、保增长”,强调政企合力共渡难关,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两年内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100家“温州名品购物中心”。

     随后,当地政府还给予“温州名购”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比如对每攻下一个大商场的“温州名购”以200万元的推广、宣传费用,并给每家入驻的企业补助5万元专柜装修费。

    近日,温州再次出台《名购项目实施方案》,方案鼓励企业之间组成营销专业团队,寻找目标商场;并根据不同开业面积给予相应补助;安排协作银行设立名购专项贷款资金。

    “温州名购的模式可以使企业在渠道建设上降低成本,”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认为,温州这么多品牌,每家分别去考察一个项目与组团一次性考察,商务成本的下降显而易见。另外,结成区域品牌与商场对话势必底气更足。

    名购运作的反思

    事实上,推行了近十个月的“温州名购”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收效。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原燕莎百货总经理万文英就坦言,商场是利益的群体,它不可能不考虑利益,就算温州品牌进去了,营业额达不到商场指标,一样会被淘汰掉。

    名品?名店?存在一个定位的问题。同样,“温州名购”缺乏运作的主体。

    作为“温州名购”最初发起单位之一,奥康集团并没有出现在温州市委市政府推动的第一波企业名单中。这令人意外,也为第一波高潮过后的反思埋下了伏笔。

    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温州当地知名企业的“缺失”源于对名购模式的两点担忧:一是对“温州名购”低准入门槛的担心;二来自于对运营“温州名购”平台公司股权划分与确立。

     由于没有严格、明确的准入标准,不少大型企业对“温州名购”未来发展持保留意见。他们担心,“温州名购”会成为一个鱼龙混杂、缺乏明确定位、统一形象的综合体。这样一来,反而对自身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由于“温州名购”涉及的企业不会以个位数来计算。因此,一些企业希望组建一个规范的运营平台,以保证自身利益。

    温州的苏宁模式?

    “不一定哪家企业控股,但必须明确平台的股权构成,以及由此带来的平台日后运营方向。”王振滔表示,若股权不明晰,温州企业的参与热情不会长久。
 
    因此,众多当地企业代表在此次接触中提出,出现一个具有操作权的运营主体迫在眉睫。

    按照初步设想,在这个平台中,政府是前期组织者,行业协会是参与者,长久操作的重任则落到企业头上。

    “我们甚至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重新组建新的运作公司。”王振滔也表示,温州知名品牌基本集中在生活消费品领域,类似家电业的国美、苏宁一般,如果运作得当,温州也能出现自己的“苏宁”,从而掌控渠道。

    对于这一设想,郑晨爱则透露,就目前来看,温州本地品牌并不强势,在开拓渠道上往往需要看各地商场的脸色,“同样的产品,国外品牌对商场更有话语权;而温州品牌则需交纳高额扣点,点数往往在28%左右。”他说。

    其中,有当地企业提出,如果组建新的公司操作,并顺利引入投资者,加上政府推动,温州名购的脚步也许可以更快。“一年可以开设300家门店,以每个省份10家计算,可全面覆盖国内30个省市。”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