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小鞋企路在何方?
中国鞋网12月09日讯,随着全球化、资本化的新一轮经济洗牌到来,市场形势也经过了危机一番洗礼后出现新的态势。国内制鞋行业也似乎都处在摇摆、茫然困顿的状态中,中小型更是步履艰难。在全球化的左奔右突中,在品牌基因扭曲的构建过程中,中小型鞋企是否真正重新开始想象自身立足的商业价值?是否摒弃了那些投机、侥幸或者自我满足?是否把企业的发展真正开始建立在人性化的基础上?后危机时代,中小型鞋企又如何翻身呢?
受危机影响国内中小型制企业亏损面已达21%。这些以劳动密集型且“重资产”的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远远没有大型企业强。这种传统产业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面临残酷的考验是其必然。媒体称,位于温州的浙江霸力(鞋业)集团于2009年8月16日午间突然宣布停产、解散,让员工和供应商大惊失色。然而在此并无倒闭苗头,出事当天早上还在生产,它的突然坍塌使得温州鞋业一片错愕。温州鞋料商会秘书长朱世灏说,保守估计霸力集团对当地鞋料供应商的欠款应该在700万元左右。鞋料供应商的欠款和他们的逼债可能是压垮霸力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绝不是致使坍塌的主要原因。常年累积形成的经营病态早已让霸力集团诟病深远。我们也应该看到,资本垄断的背后更多的是陷阱 、荆棘,致使中小型鞋企无法逾越的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在营销策略下提倡多元化,盲目跟风。当然,这个多元化是许多品牌取得成功的盾牌。由于见到这品牌鞋企的成功,致使中小型头脑膨胀,缺失深度冷静的思考,还没考虑这种营销是否符合自己,就盲目地见风使舵,所谓的战略决策在瞬间完成。这一系列因素都呈现出弊病所在,那么遭遇滑铁卢是必然的。
显然,在资源紧张,竞争转向品质的今天,中小型鞋企更多的是需要重新洗牌,应该从企业经营模式、效率、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跟风模仿上。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新的目标怎么下,怎么走才能更加健康持续是每个中小型鞋企必须冷静思考的问题。提高质量是使很多品牌真正成为排头兵的根本,产品不仅要符合国家标准外,还应该注重舒适性、美观性、安全性。应该在此研究下做更大开发。如今市场已经有以质量,以价格,以品牌决胜成败的今天,鞋商们不仅要在科研上詹卓,还应了解市场行情,明白消费者对鞋产品的追求,摒弃传统销售网点,开辟新模式,打造自身品牌。当然品牌制造已经不是单纯的表面符号,在产品品质,技术升级、健康环保等深层次也发生质变,这个模式早晚得跨越。相信经过洗牌之后,那些拥有技术含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型鞋企业将会脱颖而出,通过整合后将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具有竞争力。
做企业没有捷径可走,其实还是要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去做,没有一个营销战略是所有企业都能通吃的,对于中小型鞋企更应该有自主的独特生长基因和企业文化。整合市场资讯,无非就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才是鞋企的最终出路。想要拔得头筹笑到最后必定困难重重,因此,中小型鞋企要收集一手流行资讯,了解市场最新需求,开发具有引领品质的鞋材显得尤为重要,然后对症下药,切切实实地分析市场,加大科研,制造出更多更好的鞋子出来,让自己真正处在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