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制革工业清洁化生产开先河
中国鞋网12月28日讯,“海宁这个科技创新项目不仅有突破常规的想法,更有实实在在的做法。”全国制革清洁技术首席专家石碧院士,日前对海宁市“新型循环高效节水与清洁化制革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工艺在国内外首次将循环节水技术用于皮革产业化,有利于我国皮革产业的转型升级。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制革工业中心,而海宁的皮革工业经济总量居全国同行业之首。不过,与制革业相伴而生的是高排放和重污染。据测算,采用传统制革工艺,加工一张裘革需耗水160.3升,并产生废水156.7升。
如何实现清洁化生产,成为制革产业提升的关键所在。2006年开始,作为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新型循环高效节水与清洁化制革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在海宁实施,项目投入科研经费2700多万元。
“这是对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典型。”据海宁市科技局副局长周文俊介绍,该项目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创新,自主开发了三大关键共性技术,实现了制革业减量化、清洁化生产。采用新工艺加工一张裘革的用水量仅为50升左右,节水率达到68%。
新工艺既达到了生产减污减排的目标,还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产品质量不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附加值反而得到了提高。”作为项目参与方之一的海宁市富升裘革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根算了一笔账,以年产30万张裘革计算,技术革新后企业用水及污水处理费用可节约15.86万元,同时通过新工艺有效改善了皮革品质,其附加值能提高三分之一,由此每年可新增产值1400多万元。
- 上一篇:真皮标志企业高调亮相展会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