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就业人员预期达18万
2004-02-11 10:47:17 来源: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北京市2004年政府拟办实事之十三
内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落实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培训农民工10万人次,为郊区农民提供5万个非农就业岗位。
主要责任单位:市农委
项目负责人:市农委李进山记者调查嫌苦不愿当菜馆收银员有关人士称:就业的关键是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天桥社区:协管员“挖岗”忙
昨天下午2时多,记者赶到天桥社区时,负责社区就业的主任和劳动保障协管员都不在。大约15分钟后,两位女同志拿着一份协议书兴冲冲走进主任办公室,原来她们又成功地从附近的眼镜店争取来一个就业岗位———一份配镜员工作,月薪1000元。她们管这样的工作叫“挖岗”,就像挖萝卜一样,虽然挖的过程辛苦,但挖到了便很有成就感。
胡秀庭是社区的劳动保障协管员,目前的主要工作是想尽办法搜罗信息,为失业人员尽可能多的寻找就业岗位,宣武、丰台、昌平、大兴、石景山、海淀都散布着她搜索到的各种岗位。胡秀庭以挖岗为乐趣,在介绍失业人员就业的过程中逐渐寻找到了自信,因为半年前她也曾是一名失业人员。成立编织社创造工作机会
其实不只社区就业的专员张罗着挖岗,所有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脑子里都一直绷着这根弦。几天前,天桥社区和大栅栏石头社区就跨街道建立了友好社区,其中一个重要的合作项目就是帮天桥社区的“巾帼编织社”寻找商机。天桥社区共有600多名失业人员,其中妇女占一半以上,根据这个情况社区里找来教授编织的老师,培训有兴趣的妇女学习编织,这个小组就是“巾帼编织社”。而大栅栏社区石头居委会刚好也有编织社,而且已经发展成产销一条龙的格局,产品销售兴旺。
目前,两个社区书记正忙着为两家编织社牵线搭桥,大家心里有数:一旦合作成功,编织社又将创造出若干工作机会。月坛街道:岗位多,就职少
在西城区月坛街道社保所所长说,社区开发、政府出钱提供出来岗位,一些失业人员却不一定看得上,“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在安排就业中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20至30岁的低龄失业人群中。
前不久,辖区内的一家菜馆空缺一名收银员岗位,开价1000元,但要求下班时间稍晚。就是这个条件,一些本市失业人员以“太辛苦”为由,拒绝接纳。“开发岗位不是主要问题,就业的关键还是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建立地区单位再就业小组
“为了拿到一个岗位,我们的工作人员要四处拉关系,说好话,就这样还不一定成。”由于社区内的单位很多是国家直属单位,有的时候联系岗位的街道工作人员连门都进不去。
在今年的工作中,月坛街道计划联系建立地区单位再就业小组,聘请辖区内单位人员参加,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手段获得辖区内单位的理解和实际支持。失业人员信息烂熟于心
为了使岗位开发和推荐更有目标性,今年月坛社保所将设置“失业人员专干”,他们的工作就是将重点失业人员的个人档案熟记在心,一旦有岗位就可以直接联系。丰台区:小范围举办招聘会
丰台区宛平办事处不久前举办了一次招聘会,办事处社保所的工作人员收集整理了辖区内新分流出来的富余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用工单位的用工信息情况,把一些有专长的持有职业证书的富余人员和有特长的持有职业证书的下岗失业人员,作为这次招聘会上的应聘对象,最后,有76人在会上找到工作。
像这样针对小范围内富余劳动力的招聘会,几乎每个街道办都举办过。西城区职介所朱长合主任在提及失业人员再就业时,跟记者说过这么一句话,“北京的失业人员不算少,可是大家不会恐慌,因为上有政府下有社区”。的确,街道在提供就业岗位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部门说法农村富余劳动力是今年就业新难点
实现新增就业人员1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其中“4050”失业人员再就业5万人,开发置换10万个社区就业岗位。这样一个预期目标对项目负责人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欣庆来说,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就业压力大,几乎每个生存在北京的人都有过这样的切身感受。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今年全市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45.1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劳动力为22.1万人,失业人员总?课?27万人。“4050”失业人员达到8万人,再就业难度相对较大。还有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23万人,新增外来劳动力预计2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今年,由于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及首都机场东扩等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全市将有12万农民转非。于是,今年将会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与城市失业人员一起,竞争劳动岗位。北京市职介中心负责人在对今年北京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做点评时曾认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要想在城里找到合适的岗位,不仅仅是一个供求渠道的提供,首先得有一个相关的技能培训。
今年北京市将实行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在求职登记、就业服务、服务标准、就业管理上平等待遇的就业制度,并将其纳入本地区就业工作考核;采取劳动部门组织协调,城乡地区联手、相关部门合作等多种措施,优先解决失地、新成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环境;完善城镇就业与失业登记制度,对农转非人员和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均进行失业登记。今年将培训高技能人才1.5万
高技能人才匮乏是去年北京劳动力市场一个持续的特点。据调查测算,全市现有企业技术工人101.1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仅有10.12万人,按照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高技能人才应达到47.21万人,尚有缺口37.1万人,加快培训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十分紧迫。
对此,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今年将大力推进“三年百万”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重点抓好三类培训:一是按照“定向招生、定单培训、定岗就业”的要求,开展失业人员定岗培训,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0%;二是健全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村劳动力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职业教育、技能和技术培训;三是制定并启动“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引进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和优质培训资源,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启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数控机床和电子信息”等一批培训项目,年培训高技能人才1.5万人;整合利用首都教育资源,鼓励多元化的资金投入,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区域协调、依托社会培训资源和用人单位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工作格局;打通统一标准、自由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用的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公益性岗位纳入社区就业项目
2003年,北京为发展公益性就业组织,安置特困人员就业,出台了《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专项补助办法》,使就业“托底”机制有了政策和资金保障。
到目前,全市列入公益性就业项目的岗位已扩展到社区保洁、保绿、保养、保安、社区车辆看管、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和城管社区协管员等7个。全市已建立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150个,累计安置就业特困人员8176人,占已认定就业特困人员的97.8%。
今年,劳动保障部门依然会结合北京市的城市建设状况,推广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开发就业岗位,同时公益性就业项目和岗位将优先定向安置“4050”失业人员,推行就业助理制度,对“4050”人员实行“一对一”的全程就业服务。
内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落实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培训农民工10万人次,为郊区农民提供5万个非农就业岗位。
主要责任单位:市农委
项目负责人:市农委李进山记者调查嫌苦不愿当菜馆收银员有关人士称:就业的关键是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天桥社区:协管员“挖岗”忙
昨天下午2时多,记者赶到天桥社区时,负责社区就业的主任和劳动保障协管员都不在。大约15分钟后,两位女同志拿着一份协议书兴冲冲走进主任办公室,原来她们又成功地从附近的眼镜店争取来一个就业岗位———一份配镜员工作,月薪1000元。她们管这样的工作叫“挖岗”,就像挖萝卜一样,虽然挖的过程辛苦,但挖到了便很有成就感。
胡秀庭是社区的劳动保障协管员,目前的主要工作是想尽办法搜罗信息,为失业人员尽可能多的寻找就业岗位,宣武、丰台、昌平、大兴、石景山、海淀都散布着她搜索到的各种岗位。胡秀庭以挖岗为乐趣,在介绍失业人员就业的过程中逐渐寻找到了自信,因为半年前她也曾是一名失业人员。成立编织社创造工作机会
其实不只社区就业的专员张罗着挖岗,所有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脑子里都一直绷着这根弦。几天前,天桥社区和大栅栏石头社区就跨街道建立了友好社区,其中一个重要的合作项目就是帮天桥社区的“巾帼编织社”寻找商机。天桥社区共有600多名失业人员,其中妇女占一半以上,根据这个情况社区里找来教授编织的老师,培训有兴趣的妇女学习编织,这个小组就是“巾帼编织社”。而大栅栏社区石头居委会刚好也有编织社,而且已经发展成产销一条龙的格局,产品销售兴旺。
目前,两个社区书记正忙着为两家编织社牵线搭桥,大家心里有数:一旦合作成功,编织社又将创造出若干工作机会。月坛街道:岗位多,就职少
在西城区月坛街道社保所所长说,社区开发、政府出钱提供出来岗位,一些失业人员却不一定看得上,“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在安排就业中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20至30岁的低龄失业人群中。
前不久,辖区内的一家菜馆空缺一名收银员岗位,开价1000元,但要求下班时间稍晚。就是这个条件,一些本市失业人员以“太辛苦”为由,拒绝接纳。“开发岗位不是主要问题,就业的关键还是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建立地区单位再就业小组
“为了拿到一个岗位,我们的工作人员要四处拉关系,说好话,就这样还不一定成。”由于社区内的单位很多是国家直属单位,有的时候联系岗位的街道工作人员连门都进不去。
在今年的工作中,月坛街道计划联系建立地区单位再就业小组,聘请辖区内单位人员参加,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手段获得辖区内单位的理解和实际支持。失业人员信息烂熟于心
为了使岗位开发和推荐更有目标性,今年月坛社保所将设置“失业人员专干”,他们的工作就是将重点失业人员的个人档案熟记在心,一旦有岗位就可以直接联系。丰台区:小范围举办招聘会
丰台区宛平办事处不久前举办了一次招聘会,办事处社保所的工作人员收集整理了辖区内新分流出来的富余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用工单位的用工信息情况,把一些有专长的持有职业证书的富余人员和有特长的持有职业证书的下岗失业人员,作为这次招聘会上的应聘对象,最后,有76人在会上找到工作。
像这样针对小范围内富余劳动力的招聘会,几乎每个街道办都举办过。西城区职介所朱长合主任在提及失业人员再就业时,跟记者说过这么一句话,“北京的失业人员不算少,可是大家不会恐慌,因为上有政府下有社区”。的确,街道在提供就业岗位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部门说法农村富余劳动力是今年就业新难点
实现新增就业人员1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其中“4050”失业人员再就业5万人,开发置换10万个社区就业岗位。这样一个预期目标对项目负责人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欣庆来说,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就业压力大,几乎每个生存在北京的人都有过这样的切身感受。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今年全市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45.1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劳动力为22.1万人,失业人员总?课?27万人。“4050”失业人员达到8万人,再就业难度相对较大。还有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23万人,新增外来劳动力预计2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今年,由于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及首都机场东扩等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全市将有12万农民转非。于是,今年将会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与城市失业人员一起,竞争劳动岗位。北京市职介中心负责人在对今年北京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做点评时曾认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要想在城里找到合适的岗位,不仅仅是一个供求渠道的提供,首先得有一个相关的技能培训。
今年北京市将实行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在求职登记、就业服务、服务标准、就业管理上平等待遇的就业制度,并将其纳入本地区就业工作考核;采取劳动部门组织协调,城乡地区联手、相关部门合作等多种措施,优先解决失地、新成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环境;完善城镇就业与失业登记制度,对农转非人员和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均进行失业登记。今年将培训高技能人才1.5万
高技能人才匮乏是去年北京劳动力市场一个持续的特点。据调查测算,全市现有企业技术工人101.1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仅有10.12万人,按照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高技能人才应达到47.21万人,尚有缺口37.1万人,加快培训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十分紧迫。
对此,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今年将大力推进“三年百万”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重点抓好三类培训:一是按照“定向招生、定单培训、定岗就业”的要求,开展失业人员定岗培训,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0%;二是健全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村劳动力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职业教育、技能和技术培训;三是制定并启动“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引进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和优质培训资源,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启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数控机床和电子信息”等一批培训项目,年培训高技能人才1.5万人;整合利用首都教育资源,鼓励多元化的资金投入,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区域协调、依托社会培训资源和用人单位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工作格局;打通统一标准、自由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用的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公益性岗位纳入社区就业项目
2003年,北京为发展公益性就业组织,安置特困人员就业,出台了《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专项补助办法》,使就业“托底”机制有了政策和资金保障。
到目前,全市列入公益性就业项目的岗位已扩展到社区保洁、保绿、保养、保安、社区车辆看管、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和城管社区协管员等7个。全市已建立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150个,累计安置就业特困人员8176人,占已认定就业特困人员的97.8%。
今年,劳动保障部门依然会结合北京市的城市建设状况,推广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开发就业岗位,同时公益性就业项目和岗位将优先定向安置“4050”失业人员,推行就业助理制度,对“4050”人员实行“一对一”的全程就业服务。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 上一篇:2004年英式口语将在中国大行其势
- 下一篇:金山有位坚守了几十年的“宝藏”修鞋匠!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