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来放风筝 西湖鲨鱼忽隐忽现
2004-04-01 11:59:24 来源: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当风筝遇上风即使快乐的痛,仍能乘着狂风天空中爱得英勇……”“天上的风筝哪去了,一眨眼不见了……”关于风筝的歌似乎真的很多,似乎也特别受到人们的青睐,是源于风筝情结还是向往风筝的自由、无拘无束?风筝像是承载着自己的一个实现自由的梦想,当我们看到风筝高高地飘在空中,我们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看,飞得多高啊。”那一种的兴奋,还真不亚于真正
放风筝的人,或许这正是风筝的魅力和动人之处。
享受怡然自得的乐趣
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放风筝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使人更多地参与户外活动,放松心情。我们只需选择造型简单、无须过多技巧的风筝,因为我们享受的只是那一份悠闲自得的心情,我们会为了一只翱翔高飞的风筝而雀跃,尽管那只是一只连小学生都会放的风筝,但这又何妨?我们需要的不就是那种舒心的欢笑吗?
初春时节,经过中山大学北门,又或是路过天河体育中心,我们都能看见少则几只、多则几十只五彩斑斓的风筝飞在广场上空。在这一带放风筝的多是一些学生、中青年或者是一家三口。
在中大北门的一群人中,有一位“李老师”。老师并不是他的职业,而是在广场上,大家有关风筝方面的疑问都向他请教,久而久之,就成了大家的“老师”。广场上好些人放的风筝都是他亲手做的。“没专门学过,就是看书自己研究设计出来的。现在我几乎什么风筝都能做出来,只要给我描述一下就行。做风筝讲究立体感、平衡性,不然风筝就飞不好。”熟能生巧,如今他也算是一个玩家了。放风筝的时间长了,对风筝也产生了感情,他说:“风筝就跟人一样,你好好待它,做它时要细致,放它时要耐心,不然它就跟你闹别扭,在天上不好好飞。你对它好了,你就可以少操心了。”
对于风筝玩家来说,繁嚣的广州并非一个放风筝的好地方。放飞风筝时要选择空旷处,避开障碍物及其他放飞者,不要在有高压线、电塔、电线杆处放飞。为避免风筝线割伤路人,也不能在闹市、马路附近放风筝以及进行低飞。
在广州适合放风筝的地方不多,于是不少风筝玩家已转移阵地,在番禺等地的一些大型楼盘绿地,成了他们放飞的好去处。而要观赏大型风筝、与专业玩家切磋技艺,就要到阳江跑一趟了。
位于阳江的南国风筝竞赛场,是全国第一座专业的风筝放飞场,占地12万平方米,平日里,经常有市民在此放风筝,这里也是阳江风筝代表队的训练场所。如果看得手痒痒,还可以在竞赛场周围买到漂亮的民间风筝,带入场内体验放飞的喜悦。
风筝一扎七十年
普通人放的只是一般的风筝,无须太多技巧,发烧友们放的可是发烧级的风筝。
阮嘉培,一位79岁的老翁,就居然能一个人同时放五只风筝。大到208米长、小到直径10厘米的风筝,他都放过。
阳江是全国闻名的“风筝之乡”,阮伯就出生在阳江市江城区一个制风筝世家。孩童时代,他就跟爷爷学扎风筝,爷爷去世后,父亲又把所有技艺悉数传授。阮家是闻名阳江的制风筝世家,尤其以扎蜈蚣、宫灯风筝见长。几个兄弟中就数他真正领悟了扎风筝的道道,解放前他就已经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风筝师傅。“人的兴趣各有不同,扎风筝是我的喜好,所以我坚持了下来”。
如今担任着阳江市风筝协会副会长一职的阮伯说:“风筝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能在‘秘技’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那才叫本事。”阮伯把扎风筝当作一种追求,一种文化艺术。由此,70年的制筝生涯中他从没有卖过一只风筝,对乡邻朋友之求,欲来者不拒。
阮伯曾经和20多个年轻人一起放巨龙风筝,龙有208米长,是阳江有史以来最长的,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后放飞庆祝过,由黄、青、蓝、黑四色五节串成,巨龙倒不算重,不到5公斤。但放飞这条庞然大物实非易事,要讲究技巧。放前先要查看风势,倘若风力不够,就只好鸣金收兵,勉强为之会伤筋动骨。风力尚可时乘着风势开始放第一节40多米的龙尾,待飞行稳定,再挂上第二节、第三节……直至龙头。由于风向常常不稳,难免风力不足,这时需要快速取下一两节龙身,风力恢复后再挂上去,挂挂取取,几个人来回跑动,非常辛苦。谈起这只风筝,阮伯就滔滔不绝。
阮伯家中不乏风筝精品,包括中国风筝一绝“灵芝”,还有几次在全国获奖的“宫灯”。宫灯形如宫廷花灯,无尾,飞上天后随风飘摆,风从灯中过,煞是好看。而最绝的当属大小两只“吹蛾”风筝,形如蝴蝶,大的直径接近1米,小的只有10厘米,比真蝴蝶稍大,竟然也能飞上天空。最神奇的是这种风筝能携带烟花爆竹上天后引爆,如果装入鞭炮烟花升空,反复燃放,一群“飞蛾”闪闪扑扑非常壮观。
放风筝好像玩杂技
不要以为平常我们玩风筝很多姿多彩,其实,那只是在图案和款式上做做文章而已。真正说到高超的,还要说到风筝的杂技表演。中国风筝杂志的编委、国家级的风筝裁判张乃锋向记者娓娓道来了风筝的“另类玩法”,他们俗称“喂饭”。
他说,“喂饭”分为好几个类型,一是风筝上天后,操控员把风车、小蝴蝶等一些装饰品挂到风筝线上,让风将装饰物送上去。二是放鞭炮、烟花,就是装饰物既带火种又带鞭炮、烟花,当上到一定的高度就会自动点燃。龙类的风筝还能放烟幕,这会有一种腾云驾雾的视觉效果。至于风筝本身,还有活灵活现、滚动攀爬的龙类风筝和能自己隆隆作响的灵芝风筝。这都是中国的传统的风筝玩法。
玩家们还介绍,近年我国还引进了国外的双线操控的风筝,那些风筝也能玩出很多的花样。风筝也能像战斗机一样旋转、直行、滑翔、俯冲。芭蕾型运动风筝,像高雅的芭蕾在空中翩翩起舞,前进、倒退、旋转、随意停止。翻滚型风筝,能做出平翻、前翻、后翻等特殊动作。
西湖鲨鱼 忽隐忽现
游人惊呼,却是有人放水上风筝
昨日(2004-2-22)下午,杭州西湖湖面上出现一条“大鲨鱼”,它一会儿潜入水中一会儿浮出水面,游人见了纷纷惊呼“好看”。其实这是一只鲨鱼风筝,为退休工人老田亲手制作,所用材料均为防水尼龙布。据悉,在湖面上放风筝的难度极高,老田潜心研究了一年多才逐渐掌握这个技巧。(photocome供图)
相关链接
扎制风筝是一门艺术风筝是我国人民的智慧产物。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风筝”,至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至于风筝的得名,据《古今事物论》记载,五代时有人做纸鸢放飞,上装竹笛,有风吹入,竹笛便发出丝竹之声,故名风筝。
普通的风筝看似简单但也要经过设计、选料、整形、绑扎、裁剪、绘画、装配、拴脚线、试放等十道工序,其主要工艺过程可概括为扎、糊、绘、放四部分,通常称骨架、裱糊,做“风筝四艺”,也有的总结为“扎、糊、绘、放、风、线”六门技能。
风筝很讲究平衡,只要风筝结构合理,一般放时利用风力作用就能飞上空中。但相比起来,龙风筝等一些复杂造型的风筝就要讲究多了。风筝的头尾大小、风筝的面积、竹篾的厚度、软硬度等都要考虑在内。我国风筝的造型和图案多样,从花草鱼虫、鸟兽动物、人物图像一应俱全,常见的有双桃、双凤、石榴、百鸟归巢、孔雀开屏等各种式样的风筝,但不同的地方制作的风筝有着不同的风格。北京的风筝注重写实,特点是工细、华丽,属传统的宫廷风筝;天津的风筝制作精巧,也有独特的风格;潍坊和南通风筝的特点是绘画艺术性强,既有鲜明的民间艺术色彩,又有浑厚凝重的国画笔墨。
放风筝的人,或许这正是风筝的魅力和动人之处。
享受怡然自得的乐趣
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放风筝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使人更多地参与户外活动,放松心情。我们只需选择造型简单、无须过多技巧的风筝,因为我们享受的只是那一份悠闲自得的心情,我们会为了一只翱翔高飞的风筝而雀跃,尽管那只是一只连小学生都会放的风筝,但这又何妨?我们需要的不就是那种舒心的欢笑吗?
初春时节,经过中山大学北门,又或是路过天河体育中心,我们都能看见少则几只、多则几十只五彩斑斓的风筝飞在广场上空。在这一带放风筝的多是一些学生、中青年或者是一家三口。
在中大北门的一群人中,有一位“李老师”。老师并不是他的职业,而是在广场上,大家有关风筝方面的疑问都向他请教,久而久之,就成了大家的“老师”。广场上好些人放的风筝都是他亲手做的。“没专门学过,就是看书自己研究设计出来的。现在我几乎什么风筝都能做出来,只要给我描述一下就行。做风筝讲究立体感、平衡性,不然风筝就飞不好。”熟能生巧,如今他也算是一个玩家了。放风筝的时间长了,对风筝也产生了感情,他说:“风筝就跟人一样,你好好待它,做它时要细致,放它时要耐心,不然它就跟你闹别扭,在天上不好好飞。你对它好了,你就可以少操心了。”
对于风筝玩家来说,繁嚣的广州并非一个放风筝的好地方。放飞风筝时要选择空旷处,避开障碍物及其他放飞者,不要在有高压线、电塔、电线杆处放飞。为避免风筝线割伤路人,也不能在闹市、马路附近放风筝以及进行低飞。
在广州适合放风筝的地方不多,于是不少风筝玩家已转移阵地,在番禺等地的一些大型楼盘绿地,成了他们放飞的好去处。而要观赏大型风筝、与专业玩家切磋技艺,就要到阳江跑一趟了。
位于阳江的南国风筝竞赛场,是全国第一座专业的风筝放飞场,占地12万平方米,平日里,经常有市民在此放风筝,这里也是阳江风筝代表队的训练场所。如果看得手痒痒,还可以在竞赛场周围买到漂亮的民间风筝,带入场内体验放飞的喜悦。
风筝一扎七十年
普通人放的只是一般的风筝,无须太多技巧,发烧友们放的可是发烧级的风筝。
阮嘉培,一位79岁的老翁,就居然能一个人同时放五只风筝。大到208米长、小到直径10厘米的风筝,他都放过。
阳江是全国闻名的“风筝之乡”,阮伯就出生在阳江市江城区一个制风筝世家。孩童时代,他就跟爷爷学扎风筝,爷爷去世后,父亲又把所有技艺悉数传授。阮家是闻名阳江的制风筝世家,尤其以扎蜈蚣、宫灯风筝见长。几个兄弟中就数他真正领悟了扎风筝的道道,解放前他就已经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风筝师傅。“人的兴趣各有不同,扎风筝是我的喜好,所以我坚持了下来”。
如今担任着阳江市风筝协会副会长一职的阮伯说:“风筝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能在‘秘技’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那才叫本事。”阮伯把扎风筝当作一种追求,一种文化艺术。由此,70年的制筝生涯中他从没有卖过一只风筝,对乡邻朋友之求,欲来者不拒。
阮伯曾经和20多个年轻人一起放巨龙风筝,龙有208米长,是阳江有史以来最长的,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后放飞庆祝过,由黄、青、蓝、黑四色五节串成,巨龙倒不算重,不到5公斤。但放飞这条庞然大物实非易事,要讲究技巧。放前先要查看风势,倘若风力不够,就只好鸣金收兵,勉强为之会伤筋动骨。风力尚可时乘着风势开始放第一节40多米的龙尾,待飞行稳定,再挂上第二节、第三节……直至龙头。由于风向常常不稳,难免风力不足,这时需要快速取下一两节龙身,风力恢复后再挂上去,挂挂取取,几个人来回跑动,非常辛苦。谈起这只风筝,阮伯就滔滔不绝。
阮伯家中不乏风筝精品,包括中国风筝一绝“灵芝”,还有几次在全国获奖的“宫灯”。宫灯形如宫廷花灯,无尾,飞上天后随风飘摆,风从灯中过,煞是好看。而最绝的当属大小两只“吹蛾”风筝,形如蝴蝶,大的直径接近1米,小的只有10厘米,比真蝴蝶稍大,竟然也能飞上天空。最神奇的是这种风筝能携带烟花爆竹上天后引爆,如果装入鞭炮烟花升空,反复燃放,一群“飞蛾”闪闪扑扑非常壮观。
放风筝好像玩杂技
不要以为平常我们玩风筝很多姿多彩,其实,那只是在图案和款式上做做文章而已。真正说到高超的,还要说到风筝的杂技表演。中国风筝杂志的编委、国家级的风筝裁判张乃锋向记者娓娓道来了风筝的“另类玩法”,他们俗称“喂饭”。
他说,“喂饭”分为好几个类型,一是风筝上天后,操控员把风车、小蝴蝶等一些装饰品挂到风筝线上,让风将装饰物送上去。二是放鞭炮、烟花,就是装饰物既带火种又带鞭炮、烟花,当上到一定的高度就会自动点燃。龙类的风筝还能放烟幕,这会有一种腾云驾雾的视觉效果。至于风筝本身,还有活灵活现、滚动攀爬的龙类风筝和能自己隆隆作响的灵芝风筝。这都是中国的传统的风筝玩法。
玩家们还介绍,近年我国还引进了国外的双线操控的风筝,那些风筝也能玩出很多的花样。风筝也能像战斗机一样旋转、直行、滑翔、俯冲。芭蕾型运动风筝,像高雅的芭蕾在空中翩翩起舞,前进、倒退、旋转、随意停止。翻滚型风筝,能做出平翻、前翻、后翻等特殊动作。
西湖鲨鱼 忽隐忽现
游人惊呼,却是有人放水上风筝
昨日(2004-2-22)下午,杭州西湖湖面上出现一条“大鲨鱼”,它一会儿潜入水中一会儿浮出水面,游人见了纷纷惊呼“好看”。其实这是一只鲨鱼风筝,为退休工人老田亲手制作,所用材料均为防水尼龙布。据悉,在湖面上放风筝的难度极高,老田潜心研究了一年多才逐渐掌握这个技巧。(photocome供图)
相关链接
扎制风筝是一门艺术风筝是我国人民的智慧产物。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风筝”,至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至于风筝的得名,据《古今事物论》记载,五代时有人做纸鸢放飞,上装竹笛,有风吹入,竹笛便发出丝竹之声,故名风筝。
普通的风筝看似简单但也要经过设计、选料、整形、绑扎、裁剪、绘画、装配、拴脚线、试放等十道工序,其主要工艺过程可概括为扎、糊、绘、放四部分,通常称骨架、裱糊,做“风筝四艺”,也有的总结为“扎、糊、绘、放、风、线”六门技能。
风筝很讲究平衡,只要风筝结构合理,一般放时利用风力作用就能飞上空中。但相比起来,龙风筝等一些复杂造型的风筝就要讲究多了。风筝的头尾大小、风筝的面积、竹篾的厚度、软硬度等都要考虑在内。我国风筝的造型和图案多样,从花草鱼虫、鸟兽动物、人物图像一应俱全,常见的有双桃、双凤、石榴、百鸟归巢、孔雀开屏等各种式样的风筝,但不同的地方制作的风筝有着不同的风格。北京的风筝注重写实,特点是工细、华丽,属传统的宫廷风筝;天津的风筝制作精巧,也有独特的风格;潍坊和南通风筝的特点是绘画艺术性强,既有鲜明的民间艺术色彩,又有浑厚凝重的国画笔墨。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 上一篇:飞镖由来和玩法
- 下一篇:50岁的女人,夏天试试下面这四双鞋子,好看又时髦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