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排行榜上居末位 哈尔滨市应该正视压力与机遇
2004-05-13 09:40:10 来源: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近日,哈尔滨市政府有关部门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在东北四大城市中,哈尔滨的综合竞争力得分最低。而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哈尔滨位列第十四,仅仅比末位的西安市略高一些。这一结果再次激发了哈尔滨人的紧迫感——
排行榜上“忝”居末位
“2003年,全国十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首次超过万元,达到1044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3.3%,其中哈尔滨尽管排在第九位,但其增幅却排在第二位,仅比居首位的沈阳市低0.2个百分点。”4月6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这项最新调查结果,让哈尔滨人颇感欣慰。
但是,来自哈尔滨市政府的另一项调研排名统计,却又让哈尔滨人平添了压力:
这项旨在分析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调查统计表明,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及东北四大城市中,哈尔滨分别位居第十四位和第四位,“说明哈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东北四市中均居下游水平”。
根据这份报告,东北四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名次序是: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
报告中列举了哈尔滨市的部分比较优势,如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技术及人才优势和文化优势等。其中哈市的文化和技术人才优势都位居东北四城市的首位。
将哈尔滨城市综合竞争力拖下水的因素也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经济实力不足、对外开放度不高、基础设施水平低和软环境薄弱。调查显示,哈尔滨的人均GDP、综合市场占有率在15个副省级城市和东北四市中均居下游水平,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值、利润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排在末位。
哈尔滨的另一个“短腿”是在开放竞争力方面,这项指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14位,在东北四市中排第3位,哈尔滨的进出口总额在15个副省级城市和东北四市中均居末位。
听领先者诊脉哈尔滨
根据这份调查,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大连位居第十位,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分居第十二、第十三和第十四位,东北四市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其中,大连的城市环境竞争力在全国排在首位,沈阳则是全国的商贸中心之一,在保持着东北工业龙头地位的同时,沈阳还保持着东北商贸龙头的地位,长春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汽车生产科研基地,汽车和光电子均为长春的支柱产业。
相比较而言,哈尔滨的不足方面更加明显。“哈尔滨地处东北最北部,比较闭塞,缺少机会。”4月21日晚,《辽沈晚报》房产专刊部主任李韬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截了当地说。“而沈阳是东北三省的门户,国内外的大企业、大资金、大品牌要打东北市场时,首选的就是沈阳,然后才可能是长春与哈尔滨,所以沈阳的外来投资者多,商贸流通业发达,黑吉两省都在其辐射范围之内。”
作为一名曾在哈市工作过的经济记者,李韬光说沈阳的另一个优势是周围卫星城市经济较发达,其一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各个城市间形成了良性互动。“而哈尔滨则是一个孤零零的大城市,周围小城市都不够发达。”再者沈阳离沿海的大连、营口只有二三个小时的车程,而黑龙江则完全是个内陆省份,区位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开放水平的高低。
而不久前在亚布力举办的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四届年会上,吉林省副省长李锦斌在演讲时则介绍了长春的比较优势。“以汽车为主的制造业发达,并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此外长春拥有吉林大学等一批重点高校,人才优势明显,光电子产业也在国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家人的反思
“振兴老业工业基地的战略,是哈尔滨市难得的机遇,再不充分利用,我们就再也翻不了身了。”这是时下许多哈尔滨市民和政府部门的共识。
“哈尔滨曾经位列全国十大城市,与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齐名。”而如今哈尔滨在全国200个城市中,综合竞争力排在了第三十五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十四。这些变化,就发生在最近这一二十年,发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表面上,是南方各省的个体私营经济抢了我们的彩,而实质上是体制和观念绊住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最根本的是计划经济的因袭太重,观念上始终没有大的突破,同时民营经济的比重太低,使经济整体上缺乏活力。”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蒋立东在分析哈尔滨市的综合竞争力时说。
而我省另一位多年研究市场经济战略的学者指出,南方许多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秘诀就是寻找“间隙”和“边缘”,他们不争论、不务虚,认准之后就一声不响地干起来,而哈尔滨的战略则是“尾随型”的,亦步亦趋地执行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措施,缺乏因地制宜的创新。缺乏自觉的改革和创新意识,专家们认为这是哈尔滨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后的重要原因。
政府的努力:应从软肋着手
进入四月以来,伴随着全国新一轮火车提速,哈尔滨市行政效能提速行动也在有声有色地开展。严禁“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刁难勒卡”、“推诿拖延”等“七条禁令”向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这种可喜的变化也与哈尔滨的综合竞争力分析联系了起来,人们认为这是政府部门从软肋着手改变形象提高行政效率的自觉努力。
在哈尔滨市政府有关部门所进行的综合竞争力分析中,“软环境薄弱”成为哈尔滨的主要劣势。哈市的软环境竞争力在15个副省级城市和东北四市中均排在末位,是综合竞争力指标中最薄弱的环节。按照综合竞争力理论,软环境主要指制度竞争力和政府管理竞争力,包括政府管理制度、法制制度以及对社会经济和市政活动进行规划、协调、监控和服务的行为,主要体现为政府行政效率方面。
对于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企业家们的感受是最深的。哈市一位资深的流通企业老总在分析近来哈埠零售业面对的困难时认为,哈尔滨的流通主管部门这些年一直处在机构改革与重组之中,致使一些主要的国有商业企业一直没有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也没有像上海那样促进企业去联合做大,如今国内外的零售业巨头已经纷纷在哈尔滨站稳了脚跟,因为前些年的良机坐失,现在哈市的秋林、哈一百等商业企业正面临改组改造和与国外商业巨头面对面竞争的双重挑战,形势相当严峻。
此外,一些需要政府利用市场手段去进行组织与管理的社会公共事务,在哈尔滨市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譬如,近年国内各地普遍开展的早餐工程,在哈市至今还处在论证和起步阶段;最令市民头痛的还有那些屡见不鲜的“拉锁马路”,它暴露的是有关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的“行政痼疾”。
冰城“竞争力”潜力可期
“哈尔滨虽然在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屈居东北四市和副省级城市的末位,但如今形势正开始好转,可以说机会又来了。”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焦方义教授说。焦方义所称的机会,包括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家对粮食主产地的扶持政策,以及哈市新的区县调整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等。
“区域经济和周边经济不发达,一直是制约哈尔滨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的不利因素。”对于这一点,在哈尔滨做市场的人有着深切的体会,“沈阳为什么是商贸流通的中心,因为周围卫星城经济较发达,购买力很强,而哈尔滨周围城市化率偏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购买力偏低。市场缺乏活力。”海信电视哈尔滨公司总经理孙耀军说。
而哈尔滨周边农村今年面临的大好机遇,正为哈尔滨区域性核心城市腾飞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松北新区和呼兰区的设立,城市化率的迅速提高,都为哈尔滨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助推作用。“国家今年一步到位取消了黑龙江农民的农业税,这对于有十一个县的哈尔滨来说,正意味着城乡互动的共同发展,从这个方面来讲,哈尔滨的潜力是巨大的,再加上随着进一步的开放,哈尔滨与俄罗斯接壤的地缘优势也将进一步显现,哈尔滨的综合竞争力会由此得到大幅提升,到那时,它在东北四市和在国内的地位就应该重新书写了。”焦方义说。
同时专家也指出,面对这样大好的发展机遇,政府部门必须更新观念,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哈尔滨再也不能继续输下去了。
排行榜上“忝”居末位
“2003年,全国十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首次超过万元,达到1044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3.3%,其中哈尔滨尽管排在第九位,但其增幅却排在第二位,仅比居首位的沈阳市低0.2个百分点。”4月6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这项最新调查结果,让哈尔滨人颇感欣慰。
但是,来自哈尔滨市政府的另一项调研排名统计,却又让哈尔滨人平添了压力:
这项旨在分析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调查统计表明,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及东北四大城市中,哈尔滨分别位居第十四位和第四位,“说明哈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东北四市中均居下游水平”。
根据这份报告,东北四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名次序是: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
报告中列举了哈尔滨市的部分比较优势,如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技术及人才优势和文化优势等。其中哈市的文化和技术人才优势都位居东北四城市的首位。
将哈尔滨城市综合竞争力拖下水的因素也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经济实力不足、对外开放度不高、基础设施水平低和软环境薄弱。调查显示,哈尔滨的人均GDP、综合市场占有率在15个副省级城市和东北四市中均居下游水平,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值、利润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排在末位。
哈尔滨的另一个“短腿”是在开放竞争力方面,这项指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14位,在东北四市中排第3位,哈尔滨的进出口总额在15个副省级城市和东北四市中均居末位。
听领先者诊脉哈尔滨
根据这份调查,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大连位居第十位,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分居第十二、第十三和第十四位,东北四市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其中,大连的城市环境竞争力在全国排在首位,沈阳则是全国的商贸中心之一,在保持着东北工业龙头地位的同时,沈阳还保持着东北商贸龙头的地位,长春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汽车生产科研基地,汽车和光电子均为长春的支柱产业。
相比较而言,哈尔滨的不足方面更加明显。“哈尔滨地处东北最北部,比较闭塞,缺少机会。”4月21日晚,《辽沈晚报》房产专刊部主任李韬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截了当地说。“而沈阳是东北三省的门户,国内外的大企业、大资金、大品牌要打东北市场时,首选的就是沈阳,然后才可能是长春与哈尔滨,所以沈阳的外来投资者多,商贸流通业发达,黑吉两省都在其辐射范围之内。”
作为一名曾在哈市工作过的经济记者,李韬光说沈阳的另一个优势是周围卫星城市经济较发达,其一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各个城市间形成了良性互动。“而哈尔滨则是一个孤零零的大城市,周围小城市都不够发达。”再者沈阳离沿海的大连、营口只有二三个小时的车程,而黑龙江则完全是个内陆省份,区位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开放水平的高低。
而不久前在亚布力举办的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四届年会上,吉林省副省长李锦斌在演讲时则介绍了长春的比较优势。“以汽车为主的制造业发达,并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此外长春拥有吉林大学等一批重点高校,人才优势明显,光电子产业也在国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家人的反思
“振兴老业工业基地的战略,是哈尔滨市难得的机遇,再不充分利用,我们就再也翻不了身了。”这是时下许多哈尔滨市民和政府部门的共识。
“哈尔滨曾经位列全国十大城市,与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齐名。”而如今哈尔滨在全国200个城市中,综合竞争力排在了第三十五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十四。这些变化,就发生在最近这一二十年,发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表面上,是南方各省的个体私营经济抢了我们的彩,而实质上是体制和观念绊住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最根本的是计划经济的因袭太重,观念上始终没有大的突破,同时民营经济的比重太低,使经济整体上缺乏活力。”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蒋立东在分析哈尔滨市的综合竞争力时说。
而我省另一位多年研究市场经济战略的学者指出,南方许多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秘诀就是寻找“间隙”和“边缘”,他们不争论、不务虚,认准之后就一声不响地干起来,而哈尔滨的战略则是“尾随型”的,亦步亦趋地执行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措施,缺乏因地制宜的创新。缺乏自觉的改革和创新意识,专家们认为这是哈尔滨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后的重要原因。
政府的努力:应从软肋着手
进入四月以来,伴随着全国新一轮火车提速,哈尔滨市行政效能提速行动也在有声有色地开展。严禁“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刁难勒卡”、“推诿拖延”等“七条禁令”向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这种可喜的变化也与哈尔滨的综合竞争力分析联系了起来,人们认为这是政府部门从软肋着手改变形象提高行政效率的自觉努力。
在哈尔滨市政府有关部门所进行的综合竞争力分析中,“软环境薄弱”成为哈尔滨的主要劣势。哈市的软环境竞争力在15个副省级城市和东北四市中均排在末位,是综合竞争力指标中最薄弱的环节。按照综合竞争力理论,软环境主要指制度竞争力和政府管理竞争力,包括政府管理制度、法制制度以及对社会经济和市政活动进行规划、协调、监控和服务的行为,主要体现为政府行政效率方面。
对于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企业家们的感受是最深的。哈市一位资深的流通企业老总在分析近来哈埠零售业面对的困难时认为,哈尔滨的流通主管部门这些年一直处在机构改革与重组之中,致使一些主要的国有商业企业一直没有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也没有像上海那样促进企业去联合做大,如今国内外的零售业巨头已经纷纷在哈尔滨站稳了脚跟,因为前些年的良机坐失,现在哈市的秋林、哈一百等商业企业正面临改组改造和与国外商业巨头面对面竞争的双重挑战,形势相当严峻。
此外,一些需要政府利用市场手段去进行组织与管理的社会公共事务,在哈尔滨市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譬如,近年国内各地普遍开展的早餐工程,在哈市至今还处在论证和起步阶段;最令市民头痛的还有那些屡见不鲜的“拉锁马路”,它暴露的是有关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的“行政痼疾”。
冰城“竞争力”潜力可期
“哈尔滨虽然在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屈居东北四市和副省级城市的末位,但如今形势正开始好转,可以说机会又来了。”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焦方义教授说。焦方义所称的机会,包括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家对粮食主产地的扶持政策,以及哈市新的区县调整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等。
“区域经济和周边经济不发达,一直是制约哈尔滨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的不利因素。”对于这一点,在哈尔滨做市场的人有着深切的体会,“沈阳为什么是商贸流通的中心,因为周围卫星城经济较发达,购买力很强,而哈尔滨周围城市化率偏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购买力偏低。市场缺乏活力。”海信电视哈尔滨公司总经理孙耀军说。
而哈尔滨周边农村今年面临的大好机遇,正为哈尔滨区域性核心城市腾飞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松北新区和呼兰区的设立,城市化率的迅速提高,都为哈尔滨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助推作用。“国家今年一步到位取消了黑龙江农民的农业税,这对于有十一个县的哈尔滨来说,正意味着城乡互动的共同发展,从这个方面来讲,哈尔滨的潜力是巨大的,再加上随着进一步的开放,哈尔滨与俄罗斯接壤的地缘优势也将进一步显现,哈尔滨的综合竞争力会由此得到大幅提升,到那时,它在东北四市和在国内的地位就应该重新书写了。”焦方义说。
同时专家也指出,面对这样大好的发展机遇,政府部门必须更新观念,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哈尔滨再也不能继续输下去了。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