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市场 > 全球利率处在上升期

全球利率处在上升期

2005-01-13 15:58:47 来源: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2004年,全球多个国家开始升息:美联储5次提高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2.25%;英国年内4次提高利率,将官方利率从3.75%提高到4.75%;瑞士央行下半年两次升息;新西兰央行则5次升息,将利率提高到6.25%;澳大利亚央行早在2003年四季度就两次升息,将利率提到5.25%。   导致全球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复苏加快令通胀压力增大。预计200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左右,这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大特点是美国再一次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而全球化的发展增强了新兴国家的经济活力,中国急速的工业化发展也成为带动全球增长的重要动力;另一大特点则是各国推行的大规模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提振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也导致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从财政政策看,由于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各国财政状况普遍恶化。美国财政预算赤字上升到二战以来最高水平,预计2004年财政赤字将达到GDP的5%。日本财政赤字仍然占到GDP的8%,欧元区许多成员国的赤字状况都高于欧元区《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的上限。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这些工业国家在中期内几乎无一例外地面临着卫生保健和养老费用大幅上升的问题。新兴国家虽然对限制财政赤字做了很多努力,但公共机构的债务一直在增长,已经超过GDP的5%,一些政府还面临国有企业或者银行潜在亏损而带来的巨额债务。财政赤字的增加导致货币供给上升,令通胀压力增大。   从货币政策看,由于全球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在经济加速增长的影响下,通胀压力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显现。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2004年1-11月消费物价指数上升年率为3.7%,而2003年全年增幅仅为1.9%。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费物价指数涨幅也远超上年,2004年前11个月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年率上涨2.3%,较2003年时1.1%的涨幅高出逾一倍。其他国家的通胀也趋于上升,英国2004年5月零售销售增长年率达两年来最高水平,较上年同期增长7.4%,为2002年4月以来最大增幅。瑞士和加拿大经济增长也促使通胀压力增大,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高于加拿大央行的预估。日本长期利率上扬也引起关注。由于经济强劲复苏,日本公债收益率节节高升。10年期公债收益率一度创下2000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此外,2004年油价和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也威胁到全球物价的稳定。   另一个推动通货膨胀上升的因素是亚洲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亚洲经济体用手中的美元大量买入美国国债可能会带来两种影响:其一是将美国利率水平压低,可能引发股票及房产市场的泡沫;另一个后果则可能是,外汇储备将给亚洲国内市场带来过多的现金,从而引起通胀。   世界银行在11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略微放慢,从2004年的4.0%放缓到3.2%。经济学家预计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004年的4.4%放缓到3.5%,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预计美联储将在2005年继续坚持逐步小幅升息的策略。这首先是因为,美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12月17日美国白宫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预计,2005年美国实质GDP增长率为3.5%,2006年将放缓至3.4%;2004年受油价上涨影响达到3.4%的通胀率在2005年将会下滑至2.0%;失业率会自5.5%下降至5.3%。美联储将继续保持对通胀率上升危险的关注,采取小幅升息策略加以控制。   其次,美联储的升息策略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防线。由于美国的双赤字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而国际经济环境又出现一系列不利美元的变化;美国出于减少经常项目赤字的考虑,将在中期继续推行弱势美元政策。美联储继续推行逐步升息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减轻美元进一步下跌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威胁。   12月13日英国央行在其半年一度的金融稳定性评估报告中发出警告称,从全球范围看,对于当前资本流动方式之可持续性的疑虑已经增加,美元面临的下跌风险及未来外汇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上升,而市场对于这些因素对利率、资产价格及活动的影响疑虑也在加深。这可能增大金融机构面临的市场风险及经济增长急剧放缓的国家信贷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拉詹不久前也发出警告称,美元下跌是全球经济风险的一个早期讯号。虽然目前没有迹象显示民间投资者对美元资产失去了兴趣,然而,发生美元崩盘的可能性却有增无减。拉詹认为,面临这种风险,金融市场需要货币政策作为支撑。如果汇市出现剧烈震荡,货币政策将是首道防线。如果美元继续显著走贬,将推动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加快升息步伐,以加强美元的地位。预计美联储上半年将把利率提高到3%,下半年的利率决策将更加取决于经济数据,仍然有很大可能在年底之前,将利率提高到3.25-3.5%。   由于欧元区通胀压力上升,预计欧洲央行将在2005年下半年开始升息。自2003年6月以来欧元区利率一直保持在2%的历史低位。由于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强,而且欧元区经济增长仍然疲弱,预计2005年欧元区利率水平将继续低于美国,在2005年底可能上升到2.25-2.50%。由于自2003年11月以来,英国央行已五次升息,近期数据显示,升息已令英国房屋市场及消费者支出降温,预计英国利率已经接近触顶。   日本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疲软,预计日本央行在2005年将继续维持零利率政策不变,以提振经济和对抗通缩。而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等国家及一些亚洲国家的利率可能继续上升。   2004年,全球多个国家开始升息:美联储5次提高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2.25%;英国年内4次提高利率,将官方利率从3.75%提高到4.75%;瑞士央行下半年两次升息;新西兰央行则5次升息,将利率提高到6.25%;澳大利亚央行早在2003年四季度就两次升息,将利率提到5.25%。   导致全球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复苏加快令通胀压力增大。预计200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左右,这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大特点是美国再一次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而全球化的发展增强了新兴国家的经济活力,中国急速的工业化发展也成为带动全球增长的重要动力;另一大特点则是各国推行的大规模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提振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也导致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从财政政策看,由于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各国财政状况普遍恶化。美国财政预算赤字上升到二战以来最高水平,预计2004年财政赤字将达到GDP的5%。日本财政赤字仍然占到GDP的8%,欧元区许多成员国的赤字状况都高于欧元区《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的上限。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这些工业国家在中期内几乎无一例外地面临着卫生保健和养老费用大幅上升的问题。新兴国家虽然对限制财政赤字做了很多努力,但公共机构的债务一直在增长,已经超过GDP的5%,一些政府还面临国有企业或者银行潜在亏损而带来的巨额债务。财政赤字的增加导致货币供给上升,令通胀压力增大。   从货币政策看,由于全球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在经济加速增长的影响下,通胀压力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显现。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2004年1-11月消费物价指数上升年率为3.7%,而2003年全年增幅仅为1.9%。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费物价指数涨幅也远超上年,2004年前11个月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年率上涨2.3%,较2003年时1.1%的涨幅高出逾一倍。其他国家的通胀也趋于上升,英国2004年5月零售销售增长年率达两年来最高水平,较上年同期增长7.4%,为2002年4月以来最大增幅。瑞士和加拿大经济增长也促使通胀压力增大,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高于加拿大央行的预估。日本长期利率上扬也引起关注。由于经济强劲复苏,日本公债收益率节节高升。10年期公债收益率一度创下2000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此外,2004年油价和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也威胁到全球物价的稳定。   另一个推动通货膨胀上升的因素是亚洲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亚洲经济体用手中的美元大量买入美国国债可能会带来两种影响:其一是将美国利率水平压低,可能引发股票及房产市场的泡沫;另一个后果则可能是,外汇储备将给亚洲国内市场带来过多的现金,从而引起通胀。   世界银行在11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略微放慢,从2004年的4.0%放缓到3.2%。经济学家预计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004年的4.4%放缓到3.5%,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预计美联储将在2005年继续坚持逐步小幅升息的策略。这首先是因为,美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12月17日美国白宫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预计,2005年美国实质GDP增长率为3.5%,2006年将放缓至3.4%;2004年受油价上涨影响达到3.4%的通胀率在2005年将会下滑至2.0%;失业率会自5.5%下降至5.3%。美联储将继续保持对通胀率上升危险的关注,采取小幅升息策略加以控制。   其次,美联储的升息策略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防线。由于美国的双赤字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而国际经济环境又出现一系列不利美元的变化;美国出于减少经常项目赤字的考虑,将在中期继续推行弱势美元政策。美联储继续推行逐步升息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减轻美元进一步下跌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威胁。   12月13日英国央行在其半年一度的金融稳定性评估报告中发出警告称,从全球范围看,对于当前资本流动方式之可持续性的疑虑已经增加,美元面临的下跌风险及未来外汇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上升,而市场对于这些因素对利率、资产价格及活动的影响疑虑也在加深。这可能增大金融机构面临的市场风险及经济增长急剧放缓的国家信贷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拉詹不久前也发出警告称,美元下跌是全球经济风险的一个早期讯号。虽然目前没有迹象显示民间投资者对美元资产失去了兴趣,然而,发生美元崩盘的可能性却有增无减。拉詹认为,面临这种风险,金融市场需要货币政策作为支撑。如果汇市出现剧烈震荡,货币政策将是首道防线。如果美元继续显著走贬,将推动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加快升息步伐,以加强美元的地位。预计美联储上半年将把利率提高到3%,下半年的利率决策将更加取决于经济数据,仍然有很大可能在年底之前,将利率提高到3.25-3.5%。   由于欧元区通胀压力上升,预计欧洲央行将在2005年下半年开始升息。自2003年6月以来欧元区利率一直保持在2%的历史低位。由于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强,而且欧元区经济增长仍然疲弱,预计2005年欧元区利率水平将继续低于美国,在2005年底可能上升到2.25-2.50%。由于自2003年11月以来,英国央行已五次升息,近期数据显示,升息已令英国房屋市场及消费者支出降温,预计英国利率已经接近触顶。   日本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疲软,预计日本央行在2005年将继续维持零利率政策不变,以提振经济和对抗通缩。而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等国家及一些亚洲国家的利率可能继续上升。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