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用人:不“晋”则退
2005-09-07 08:37:39 来源: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杰出的人才是麦肯锡惟一的,也是最重要的资产”,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高旭说。
好玉也需细雕琢。尽管麦肯锡招揽了一流的人才,但各种学习培训将贯穿员工在麦肯锡的整个职业生涯。比如,所有新的咨询人员在开始工作的第一周内将得到“基础咨询入门(BCR)”的培训,BCR设计的宗旨是为了让新的咨询人员在参与首个咨询项目之前了解并运用关键的咨询技能;商业分析员在加入之后的一个月内会接受新人培训(NAT),主要侧重基础的业务理念和咨询技能,以便有效地发挥绩效;在加入后的7-12个月内,商业分析员将参加分析员培训(BAT),培养高级的解决问题的技能、人际沟通技能,为下一年的工作做准备;没有MBA学位的员工还可参加公司“短期MBA”课程培训,与来自全球的麦肯锡咨询人员交流……
除了正式培训以外,麦肯锡对员工帮助更大的是基于工作实践的“导师制”培训方式。麦肯锡的合伙人占咨询顾问的比例是同行业中最高的,达到1∶6左右(一般咨询公司比例为1∶10-1∶20),所以,每位咨询人员都有条件配备一名合伙人担任“发展小组领导”(DGL),作为其专业的导师提供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和专业成长道路。麦肯锡认为,DGL的角色是麦肯锡支持架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这种类似传统国企内部“传帮带”授徒方式的导师制,使麦肯锡员工获益匪浅。
培训是投资,投资自然需要回报。麦肯锡的员工拥有很好的培训机会,同时也时刻面临着不晋则退的考验。
高旭介绍说,一个咨询人员在麦肯锡的同一个职位的平均工作年限是2-3年,在这个年限内,如果不能升职就要离开,这就是麦肯锡用人之道的核心机制———不晋则退。事实上,每6-7个加入公司的咨询顾问中会有1-2人最终成为董事,80%左右的人会在这一过程中离开,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最优秀的人才留下。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成为麦肯锡的董事合伙人,甚至资深董事,也要接受专门委员会的测评,并不存在“锁在保险箱里”不会被淘汰的特权。
当然,作为一个精英汇集的公司,离开公司的80%员工中大部分是主动离开的。选择主动离开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因为凭借公司在商界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麦肯锡的员工一直是猎头公司追逐的目标,经常有一些员工被知名企业“挖”走。二是对于咨询顾问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说,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并且经常出差在外,与家人离多聚少等情况,使一些非常优秀但比较注重家庭观念或者年龄偏大的员工“忍痛割爱”,选择了另外的行业。
在不晋则退的机制下,麦肯锡里很少能见到50岁人的身影。一方面年龄的增长往往使员工很难适应咨询顾问的生活;另一方面公司需要给更年轻的员工提供上升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所以在与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高旭的谈话中,他也谈到他和他的同事把在麦肯锡的工作当作一种经历来看待,很少有人会认为可以在这里做到退休。
很少有人会永远呆在麦肯锡,但是没有人会真正地离开麦肯锡。在麦肯锡的眼中,离职的员工不但不是“泼出去的水”,而且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资源。几十年来,麦肯锡一直通过组织“校友会”(McKinseyAlumni)搭建网络交流平台,通过校友通讯录,举办校友联谊会等方式,搭建其遍布各行业的“毕业生网络”(麦肯锡将员工离职视为“毕业离校”)。
高旭介绍说,麦肯锡从创始的第一天就吸收最好的员工,他们即便离开麦肯锡也能成为社会精英,通过校友会与大家保持很好的联系,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可能会发展成为公司的潜在客户或向公司推荐客户,同样重要的是,他们会传播麦肯锡品牌、推荐优秀人才加盟麦肯锡。
高旭本身就是一个例证。在1996年加入麦肯锡之前,他在另外一家咨询公司就职,正是一个从麦肯锡离职的客户热心地举荐他加盟麦肯锡。更有意思的是,高旭当时的两个同事后来也成为他在麦肯锡的同事;而那个牵线的客户在离开麦肯锡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回来工作。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 上一篇:女老总:要造中国的史克威公司
- 下一篇:金山有位坚守了几十年的“宝藏”修鞋匠!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