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鞋企代表聚首羊城 商议应对之策
早在2月8日,广东8家涉案鞋企携手在广州组成“欧盟对华反倾销应对联盟”(见本报2月9日《72小时,应诉联盟成立》),宣布共同聘请律师,进行无损害“抗辩”。这一举动得到浙江温州、福建泉州等地同业声援,粤闽浙应对欧盟反倾销“大联盟”随即诞生,不少鞋企加入联合“抗辩”行列。
目前,欧盟委员会已正式批准,自今年4月7日起对中国和越南产的皮鞋征收为期半年的临时性反倾销税。在从4月7日起的6个月时间内,欧盟对中国产皮鞋征收的反倾销税将从4.8%过渡到19.4%。不过,皮革儿童鞋和高科技运动鞋不在此列。广东的不少厂家透露,受此影响,欧洲不少采购商已经停止下单,转入观望。
佛山南海金履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旭介绍,在他的公司,欧洲市场订单占20%,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欧洲订单数目已经有所减少,订单流向斯里兰卡等国。
广东省皮革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建新说,欧盟对鞋类反倾销,受伤的不仅仅是中国鞋企,欧盟广大消费者利益也将受到损害。国内鞋企着手选择美、俄、西非等其他市场,也有部分将出口鞋“回笼”国内市场,这又将加剧整个市场的竞争程度。
本周三应诉联盟将再次聚首羊城,总召集人创信集团老总、广东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吴振昌说,这次将集中讨论无损害抗辩的费用分担、聘请律师等细节问题。
谈到行业现状,吴振昌认为目前中国鞋业内部松散,行业数据、信息收集几乎为零,今后必须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掌握行业、市场动态,一有风吹草动就要及时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