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如何促进人才市场发展
2006-06-12 09:49:09 来源:中国鞋网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9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万左右。现在全国在岗的工作人员有900多万,失业率为4%。
由于目前澳大利亚已逐步进入老年社会,现出生人口低于退休人数,劳动力供给的逆差增大。预计到2010年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量将下降40%,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标准也将提高。
据分析,最近20到30年,澳大利亚人员流动性正逐年增强。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情况表明,劳动力会更多地向服务型行业转移。妇女就业的人数会增多,为了兼顾家庭,会出现一个岗位的工作由几个人来做的情况。随着人才市场的全球化,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向海外流失的问题引人关注。现在大企业越来越少,小型公司增多,大部分雇主越来越倾向于要合同工。据统计,现在岗人员中72%为永久雇员,28%是临时雇员(合同制),预计将来合同制雇员将成为多数,青年人在永久性工作岗位上的就业率比较低。
近年来,澳大利亚劳动力市场出现一个新变化,雇主越来越少看重一个人的学历。主要背景是由于失业率低,劳动力成本较高,雇主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成熟劳动力。因此澳人才培养的途径多元化,家长们更多地喜欢送孩子到职业学院学习。在澳大利亚,孩子们从14岁就开始独立,一边上学,一边工作。各个企业也十分重视培养人才,每年到学校作宣传,招收见习生,形成了人才积累经验、技能的氛围。
政府在人才市场发展中的作用
澳大利亚政府除了放手发展中介机构之外,重点在管理、公共服务和引进人才方面,采取了很多的措施。
依法管理。在人力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方面澳大利亚有着比较完善的法律规定,如公平就业法、行业民主法、健康安全法、反性骚扰法等等,执法非常严格,管理有效。在中介机构管理方面,澳大利亚政府一般不办人才中介机构。国家对人才中介机构的建立和运作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人才中介公司依法注册,受“合同法”、“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条文的保护和约束,按照市场规则自行运作,政府不予干预。
公共服务实行购买服务。在促进就业方面,现正在实行“中心链接”项目,“中心链接”是从“联邦就业服务部门”演变过来的,现在“中心链接”项目承接了“联邦就业服务部门”的主要职能,具体方法是每年由私营人才中介公司提出承办就业服务的申请,政府依据人才中介公司规模大小、人员多少、帮助失业人员就业的比例、上年度人才招聘成功率等因素,每年从提出申请的近100家人才中介公司中选择若干个具备资格的公司,为之提供总计约两亿澳元的资金支持,委托他们为失业者就业提供服务。这一项目降低了政府公共服务成本。但是目前还存在有的机构光拿钱,不服务的问题。
政府用人外包。政府录用公务员,一部分会采取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方式进行。中介机构将政府的人才需求信息在媒体上发布,并对前来求职的人员进行初次面试,按比例从中选出若干人推荐给政府,由政府再次组织面试,最终确定被录用者。政府对所委托的中介机构要经过筛选,一般要选择规模比较大,招聘就业率比较高的公司。政府为保证录用人员的质量,也可能把招聘工作同时委托给几家中介公司来做。政府支付人才招聘费用,金额大概是被录用人员年工资的15%-25%。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概况
目前,澳大利亚共有人才就业服务机构300多家,规模比较大的有7家,全部是私人公司。这些机构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人才信息服务公司,主要为求职者提供职位需求信息,不直接办理人才招聘;另一类为人才招聘公司或猎头公司,除发布人才信息,主要是直接从事人才招聘。
人才信息公司。该类公司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运作,一种是利用电子信息化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发布职位需求信息。如赛克公司,八年前成立,有自己的专门网站和独立开发的专业软件,所发布的信息覆盖全国,每月有150万人的浏览量。每年可在网上提供11万个就业机会。公司在网上所经营的业务主要有三项:一是提供就业需求信息;二是向用人单位提供求职人员信息;三是提供网上专业课程培训。求职人员登陆公司网站是免费的;公司的经营收入主要来自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在网站上每发布一条人才需求信息,要向公司交纳平均130多元的费用,虽然如此,也比在报纸上刊登用人广告便宜许多;对于长期客户,公司在费用上多有优惠,因此,用人单位大多愿意利用公司网络发布招聘信息。此外,公司通过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其他方面的广告,也可以获得收入,占到总收入的约10%。公司成立先后投入2000万元,四年后开始赢利。2003年,营业收入7000多万元,纯收入近3000万元。公司从技术上对网站的功能进行改造和提升,用人单位可以直接把人才需求信息登陆到网站。公司可以对所登陆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分析、筛选和把关。同时用专用软件随时把人才需求信息或配置结果发送到求职者的电子信箱和手机。另一种是比较传统的办法,主要是通过报纸发布人才需求信息。通过报纸寻找工作的人大概占到求职人员的50%。如礼拜天的报纸,均有招聘专版,有的达300页。
人才招聘类公司。悉尼HARS人力资源公司就属于这一类,该公司1976年成立,在国内外设立28个办事处,700多名员工,一年可为1100多人找到长期工作,7000多人找到临时工作。年营业收入2.6亿澳元。主要业务是为年收入要达到4—5万元的求职者、欲调换工作的人士谋求工作服务。对于来公司求职的人员,他们是免费的。主要收入来自用人单位(他们称之为客户),收费标准是长期雇员年收入的20%,临时雇员小时收入的8%左右。根据行业人才紧缺状况,公司会将合适的求职者主动推荐给客户。公司对登记求职的人员,不仅要掌握求职者的学历、知识、国籍、工作经验、就业意向等背景资料,还要进行初次面试,做一些心理测试,然后存入信息库备选。公司一般不对求职者开放用人单位需求库,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供需配对,这种运作方式,提高了招聘工作的成功率和效果。公司也同时开展了人才租赁(国内称人才派遣)、猎头等业务。
由于目前澳大利亚已逐步进入老年社会,现出生人口低于退休人数,劳动力供给的逆差增大。预计到2010年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量将下降40%,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标准也将提高。
据分析,最近20到30年,澳大利亚人员流动性正逐年增强。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情况表明,劳动力会更多地向服务型行业转移。妇女就业的人数会增多,为了兼顾家庭,会出现一个岗位的工作由几个人来做的情况。随着人才市场的全球化,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向海外流失的问题引人关注。现在大企业越来越少,小型公司增多,大部分雇主越来越倾向于要合同工。据统计,现在岗人员中72%为永久雇员,28%是临时雇员(合同制),预计将来合同制雇员将成为多数,青年人在永久性工作岗位上的就业率比较低。
近年来,澳大利亚劳动力市场出现一个新变化,雇主越来越少看重一个人的学历。主要背景是由于失业率低,劳动力成本较高,雇主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成熟劳动力。因此澳人才培养的途径多元化,家长们更多地喜欢送孩子到职业学院学习。在澳大利亚,孩子们从14岁就开始独立,一边上学,一边工作。各个企业也十分重视培养人才,每年到学校作宣传,招收见习生,形成了人才积累经验、技能的氛围。
政府在人才市场发展中的作用
澳大利亚政府除了放手发展中介机构之外,重点在管理、公共服务和引进人才方面,采取了很多的措施。
依法管理。在人力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方面澳大利亚有着比较完善的法律规定,如公平就业法、行业民主法、健康安全法、反性骚扰法等等,执法非常严格,管理有效。在中介机构管理方面,澳大利亚政府一般不办人才中介机构。国家对人才中介机构的建立和运作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人才中介公司依法注册,受“合同法”、“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条文的保护和约束,按照市场规则自行运作,政府不予干预。
公共服务实行购买服务。在促进就业方面,现正在实行“中心链接”项目,“中心链接”是从“联邦就业服务部门”演变过来的,现在“中心链接”项目承接了“联邦就业服务部门”的主要职能,具体方法是每年由私营人才中介公司提出承办就业服务的申请,政府依据人才中介公司规模大小、人员多少、帮助失业人员就业的比例、上年度人才招聘成功率等因素,每年从提出申请的近100家人才中介公司中选择若干个具备资格的公司,为之提供总计约两亿澳元的资金支持,委托他们为失业者就业提供服务。这一项目降低了政府公共服务成本。但是目前还存在有的机构光拿钱,不服务的问题。
政府用人外包。政府录用公务员,一部分会采取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方式进行。中介机构将政府的人才需求信息在媒体上发布,并对前来求职的人员进行初次面试,按比例从中选出若干人推荐给政府,由政府再次组织面试,最终确定被录用者。政府对所委托的中介机构要经过筛选,一般要选择规模比较大,招聘就业率比较高的公司。政府为保证录用人员的质量,也可能把招聘工作同时委托给几家中介公司来做。政府支付人才招聘费用,金额大概是被录用人员年工资的15%-25%。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概况
目前,澳大利亚共有人才就业服务机构300多家,规模比较大的有7家,全部是私人公司。这些机构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人才信息服务公司,主要为求职者提供职位需求信息,不直接办理人才招聘;另一类为人才招聘公司或猎头公司,除发布人才信息,主要是直接从事人才招聘。
人才信息公司。该类公司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运作,一种是利用电子信息化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发布职位需求信息。如赛克公司,八年前成立,有自己的专门网站和独立开发的专业软件,所发布的信息覆盖全国,每月有150万人的浏览量。每年可在网上提供11万个就业机会。公司在网上所经营的业务主要有三项:一是提供就业需求信息;二是向用人单位提供求职人员信息;三是提供网上专业课程培训。求职人员登陆公司网站是免费的;公司的经营收入主要来自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在网站上每发布一条人才需求信息,要向公司交纳平均130多元的费用,虽然如此,也比在报纸上刊登用人广告便宜许多;对于长期客户,公司在费用上多有优惠,因此,用人单位大多愿意利用公司网络发布招聘信息。此外,公司通过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其他方面的广告,也可以获得收入,占到总收入的约10%。公司成立先后投入2000万元,四年后开始赢利。2003年,营业收入7000多万元,纯收入近3000万元。公司从技术上对网站的功能进行改造和提升,用人单位可以直接把人才需求信息登陆到网站。公司可以对所登陆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分析、筛选和把关。同时用专用软件随时把人才需求信息或配置结果发送到求职者的电子信箱和手机。另一种是比较传统的办法,主要是通过报纸发布人才需求信息。通过报纸寻找工作的人大概占到求职人员的50%。如礼拜天的报纸,均有招聘专版,有的达300页。
人才招聘类公司。悉尼HARS人力资源公司就属于这一类,该公司1976年成立,在国内外设立28个办事处,700多名员工,一年可为1100多人找到长期工作,7000多人找到临时工作。年营业收入2.6亿澳元。主要业务是为年收入要达到4—5万元的求职者、欲调换工作的人士谋求工作服务。对于来公司求职的人员,他们是免费的。主要收入来自用人单位(他们称之为客户),收费标准是长期雇员年收入的20%,临时雇员小时收入的8%左右。根据行业人才紧缺状况,公司会将合适的求职者主动推荐给客户。公司对登记求职的人员,不仅要掌握求职者的学历、知识、国籍、工作经验、就业意向等背景资料,还要进行初次面试,做一些心理测试,然后存入信息库备选。公司一般不对求职者开放用人单位需求库,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供需配对,这种运作方式,提高了招聘工作的成功率和效果。公司也同时开展了人才租赁(国内称人才派遣)、猎头等业务。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 上一篇:浙洽会成为人才智力引进的重要平台
- 下一篇:金山有位坚守了几十年的“宝藏”修鞋匠!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