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现并驱助推橡胶产业发展
云南农垦集团参与橡胶期货交易已有十多年历史。1999年随着上期所的成立,农垦以集团公司名义成为上期所自营会员。近几年来,尤其是2004年以后,农垦借助期货和现货“两条腿”走路,实现了现货电子交易与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相结合,推动了其橡胶产业的发展规模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新平台保障利润实现
据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何天喜介绍,2004年6月,云南农垦发起组建了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由此迈出了农垦改革的重要一步。据悉,此次改革将原农垦所属18个占95%产量的农场重组到产业公司中,统一由集团期货部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而在此之前,下属的20多个农场以分别在期货部开户的形式参与套期保值。
何天喜表示,成立产业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大、做强、做优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因为云南农垦75%的产值是在天然橡胶上,而天然橡胶又是云南的重要产业。云南天然橡胶上的优势,可以撑起全省的一面大旗。
“这个平台的建立,使得我们在期货的具体操作上发生了质的飞跃,”何天喜说,“利用期货工具,是我们发现价格和锁定预期利润的重要手段。”
据介绍,云南农垦电子商务交易中心2002年的成立,使云南农垦有了并驾齐驱销售橡胶的“期现两条腿”。以期货价格为指导进行现货销售,并通过期货市场进行保值,规避价格风险。
通过期现结合,云南农垦近两年的销售价格明显提高。交易中心主任陈金发向记者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03年海南5号胶产地销售价格比云南高192元/吨,但2004年和2005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2004年海南的5号胶比云南农垦平均低53元/吨,2005年海南继续低于云南42元/吨。
“经过对两地2005年237个交易日的比较,海南有170个交易日销售价格高于云南,为什么他们的平均销售价格反而比我们低呢?大家分析认为,是我们通过期货现货两个平台相结合,在高价位集中销售的结果”,陈金发说。为此,陈金发提供了另一组2005年销售数据:5号胶的销量在16501元-17500元的价格区间内,云南农垦的销售数量占21.73%,而海南仅为9.96%。何天喜表示,依据期现并举的策略,把握好有利的销售时机,云南农垦保障了预期利润的实现。
保护胶工利益 推动产业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云南农垦来说,用期货工具来指导生产和销售,所坚持的是实现企业预期利润的信念和组织保障。不仅如此,这种方式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农场胶工的利益,同时,推动了当地橡胶以及其它产业的发展。
产业公司营销总监张敏介绍说,产业公司是通过电子商务中心当月加权平均价扣除加工费和销售费后全额与胶工兑现的。如果未能按照与胶工的兑现价格将收购到的胶全部销售出去,那么市场风险将由产业公司自行承担。“我们既要考虑胶工的利益,也要保证公司不亏损,所以在利用好期货市场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张敏说。
由于胶工积极性提高,云南农垦的橡胶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在十五计划期间,全国农垦发展橡胶不到150万亩,云南农垦就发展了133万亩。“这个和胶工的兑现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知道有钱赚,积极性提高了”,何天喜表示。据悉,为做大做强云南橡胶产业,云南农垦还计划整合全省的民营橡胶资源,并将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实施“走出去”发展橡胶的战略。
在利用期货市场实现成功保值的同时,农场和胶工有了提高橡胶品质意识。集团公司期货部主任陈德贵告诉记者,由于期货交割的质量要求,农场生产、加工过程中对质量的监控十分重视,都以产品能进入期货市场交割为荣。参与期货农场的质量意识比没有参与期货的农场要强。卖胶的常说“我们产品的质量可以用于期货交割”,买胶的说“我要能期货交割的胶”。“在没有做期货以前,云南农垦生产的云象、东风、金凤三个品牌天胶已是免检产品,参与期货交割以后,全农垦的产品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了,给农垦带来了无形的品牌和资产,使企业受益匪浅”,陈德贵说。
- 上一篇:中国今年进口合成橡胶55万吨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