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华立仪表集团遭遇OEM尴尬
近日,浙江华立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华立”)生产的“华立”牌智能水表产品,因OEM(贴牌生产或委托加工业务)而误入知识产权“雷区”。对于一直积极“维权打假”的浙江华立来说,面对这样的事件显得有些尴尬。
据悉,以生产电能表为主而成为中国仪表行业领军企业之一的浙江华立,凭借“中国名牌”产品———“华立”仪表的影响力进行品牌扩张和产品开发。2004年,浙江华立曾向深圳市某公司购买智能水表产品,并贴上“华立”商标卖到北京市场。这家公司的主要技术人员为深圳华旭科技(以下简称“华旭科技”)前员工,其生产的智能水表产品外观设计与核心技术涉及到华旭科技的相关知识产权,从而使浙江华立陷入了华旭科技的知识产权“雷区”。
在全国智能水表业内,此消息已经不胫而走。特别在北京地区,浙江华立的部分经销商就是否继续经营浙江华立的仪表产品表示担心。
有专家分析,作为“中国名牌”——“华立”品牌扩张的一支劲旅,“华立”智能水表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华旭科技无论从规模、实力还是科技研发能力等各方面,都无法与浙江“华立”相提并论。如果浙江华立真的侵犯了华旭科技的相关知识产权,那么,浙江华立不仅可能失去一部分智能水表的市场份额,其企业形象、品牌美誉度,甚至是品牌价值等都将受到一定的损失。对于我国以OEM生产为主的企业来说,在“拿来主义”和“技术创新”等问题上,一定要先熟悉知识产权的相关法规,以免误入知识产权“雷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或荣誉损失。
- 上一篇:体育营销十大命门,想清楚了再动手
- 下一篇:2万多双爱心童鞋,一路向西 温暖进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