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苯二酚-甲醛树脂合成中PH值的影响因素
间苯二酚-甲醛胶乳(RFL)是纤维增强橡胶生产中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液,可以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胶膜,为橡胶基体提供良好的界面结合层。间苯二酚-甲醛树脂(RF树脂)在RFL中起着硫化剂的作用,其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或反应程度直接影响RFL对玻璃纤维的浸渍处理效果以及玻璃纤维线绳的物理性能。
间苯二酚(R)与甲醛(F)的反应机理属于体型缩聚反应,通常以反应程度来衡量缩聚反应的终点。国内纤维线绳生产企业由于生产技术和工艺条件的限制,一般仅凭经验控制RF树脂的反应程度,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尤其在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很难准确控制RF树脂的反应程度,容易造成产品质量的波动。
RF树脂的反应程度可以用化学法、分光光度法、粘度法和PH值法等表征。覃小红等研究表明,用当量粘度法表征RF树脂的反应程度时需要特制的粘度计,而且粘度计的清洗、烘干耗时费力,不适于生产线的在线检测。由于间苯二酚与甲醛的反应是缩聚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值不断减小。当反应接近完成时,溶液PH值趋于稳定。因此,可以根据RF树脂合成过程中溶液的PH值与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判断反应程度。
本工作研究RF树脂合成中溶液PH值的影响因素并探索反应的适宜条件。
1 实验
1. 1主要原材料
间苯二酚,纯度99.5%,工业级,日本进口产品;甲醛,纯度37%,工业级,南京化学试剂一厂产品;氢氧化钠,化学纯,上海化学试剂一厂产品。
1.2 仪器与装置
RF树脂恒温合成装置,自制,酸度计(精度0.02),上海精科雷磁仪器厂产品。
1.3 操作方法
(1)RF树脂的合成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间苯二酚于反应瓶中,加入配方量的软水,搅拌使之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质量分数0.1的氢氧化钠溶液(催化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配方量的甲醛溶液,充分混合。将溶液分别在25,32和40℃的水溶中反应规定时间。
(2)PH的测定
每隔1h测定一次间苯二酚-甲醛溶液的PH值,同时记录温度。
2 结果与讨论
2.1催化剂
RF树脂溶液中不同催化剂质量分数下PH值-反应时间(t)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①随着溶液中催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大,RF树脂溶液的PH值增大,这是由于催化剂质量分数增大,使得体系中-OH基团增多,减缓了PH值减小的速度;②在体系中催化剂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随反应时间的延长,RF树脂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③当溶液中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01时,RF树脂溶液PH值随时间延长而减小得更显著,反应6h后,RF树脂溶液PH值趋于稳定。
2.2 R/F摩尔比
不同R/F摩尔比下RF树脂溶液pH值-t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当R/F摩尔比在0.8~1.2之间时,RF树脂溶液pH值随t的变化曲线较平缓,反应6h后溶液PH值变化减小,说明RF树脂的合成反应较平稳,易形成线形分子结构。因此,R/F摩尔比在0.8~1.2之间、反应温度为25℃时,适宜的反应时间为6h。
2. 3反应温度
不同反应温度下RF树脂溶液pH值随t的变化情况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
(1) 在RF摩尔比为1时,25℃下,RF树脂溶液pH值随t的延长而逐渐减小,反应6h后溶液pH值趋于稳定;32℃下,RF树脂溶液pH值在4h后趋于稳定,且趋近于25℃下的pH值;40℃下,反应在2h之内较剧烈,pH值快速减小,2h之后,pH值趋于稳定,并明显低于25和32℃时pH值。40℃下RF树脂溶液的pH值减小趋势增大,说明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
(2) R/F摩尔比为0.5时,在40℃下反应6h后,树脂粘度明显增大,出现 胶凝态,RF树脂结构呈支化或体形,完全失去使用价值。说明这时由于甲醛过量较多,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速度快,间苯二酚的官能度大于1,RF树脂的结构可能出现支化或交联现象,完全失去使用价值。
3 结论
试验表明,间苯二酚-甲醛树脂合成过程中,反应溶液的pH值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溶液pH值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和催化剂质量分数的减小而减小,反应6h后,溶液pH值趋于稳定。
(2) R/F摩尔比在0.8~1.2之间,溶液pH值反应时间的延长变化较平缓。
(3) 溶液PH值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减小幅度增大。
综合以上因素,间苯二酚-甲醛树脂合成的适宜条件为:溶液中催化剂质量分数 0.04;R/F摩尔比 1;反应温度 25℃;反应时间
- 上一篇:天胶供应趋紧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