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担心“越南制造”
近日一篇题为《“中国制造”开始让位于“越南制造”》的文章引人关注。文中指出:“越南正以免税、廉价土地和更廉价的劳动力等优惠条件吸引鞋、服装及计算机芯片的制造商”,甚至连中国企业都开始迁往越南。
在此,我们姑且不论“中国制造”是否会让位于“越南制造”,即使让位于“越南制造”又如何?
欧美发达国家并不担心“中国制造”取代“欧盟制造”、“美国制造”,我们又为什么非要担心“越南制造”取代“中国制造”呢?有些人的着眼点只放在“发展”的本身,而往往忘掉了“发展”的目的———更富足、更悠闲的生活。廉价劳动力与其说是一种市场优势,不如说是一种市场初级阶段中不得不接受的现实,这种现实一般是暂时的,除非,你的市场一直停滞在初级阶段。
固然,中国的市场竞争力依然要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廉价劳动力”,但无可置疑的是,我们已发展到“平均工资100至120美元”的水平,就不可能再回到越南“平均工资在50至60美元”的时代。关键的问题是,市场竞争力根本不在劳动力的价格上,谁能说劳动力价格奇高的欧美市场就没有竞争力,又有哪一个欧美国家为保持竞争力而刻意打压劳动力的价格呢?
靠“廉价劳动力”来维持的投资环境只能吸引“机会主义”者,比如报道中提到一家公司自2003年起就将生产基地从中国内地迁往越南,不过是为了免缴美国对中国制造的家具征收的惩罚性关税,但它想过没有,以“廉价劳动力”维持的“越南制造”同样有可能被美国征收惩罚性关税呢?说白了,这样的企业从来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哪个地方劳动力最便宜、有关劳动者权益及环境保护的制度最不健全,哪里就是最适宜的投资环境———等到越南劳动力的价格也上去了,它们同样还会另寻其他“劳动力最便宜”的地方。像这样短视的企业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其实无足轻重,事实上也正如此,撤离中国内地整体迁移到越南去的企业,并无一家国际知名企业在内。更有必要指出的是,“劳动力最便宜”的地方是有限的,作为“劳动力次便宜”的地方,中国将依然保持其“劳动力价格优势”。
事实上,至少在现在,不论是“越南制造”、“中国制造”,都难以摆脱“欧美人出图纸,中国(越南)人出力气”的模式———这样的“制造”越早消失越好。而“市场环境”之好坏标准,也不一定要看外资的脸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