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靰鞡鞋
张福田
我15岁那年,随父母来黑龙江林甸县支边垦荒。被县垦荒办安置在城东荒原上的一个移民新村安家落户。
乍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时,正逢春天。就听当地的不少老乡说,这里冬天怎么怎么的冷!人要戴狗皮帽子,穿厚棉袄、厚棉裤,脚上穿一双“乌拉”。
这“乌拉”是个什么玩艺儿?我当时给造蒙住了。后来,到老村人家串门时,我很留意的让老乡把“乌拉”拿出来仔细的瞅瞅,心想这东西没见过,觉得挺稀奇的。老乡解释说:“它是咱东北地区冬天穿的一种用皮革做的鞋,里面垫着靰鞡草,当地人叫作‘乌拉’”。
俺很早就听到传说,东北有三件宝:“人参、貂皮、靰鞡草。”可见,这种靰鞡草还是咱东北的特产呢。
老村人介绍说,靰鞡草生长在咱当地的草甸子上,秋后草黄了时割下来。到了秋后,老村人上甸子割靰鞡草,我和伙伴们也跟着凑个热闹,头一次认识了它,割回来一大捆。我也学着老村人那样,晒干了,用“棒棰”把它一把一把的棰打的比线麻还要柔软,贮备的足够用一个冬天的。
转眼间,进入冬季。父亲和我来到附近的供销部,见店里有各种尺码的鞋,都是牛皮做的。听店员说,要穿比自己脚大二三号的鞋。留出脚穿毡袜和垫靰鞡草的空隙来。俺爷俩挑选着一人买了一双靰鞡鞋回来。
那年的冬天换季时,俺这些从山东新来的垦荒队员和老村人一样,个个“全副武装”,头戴狗皮帽、身穿厚棉衣、脚穿“乌拉”,看上去还挺威风的!
此时,让我感受到:脚穿靰鞡鞋,既舒适又暖和。无论是遇上大冒烟雪,还是二三十度的严寒,到草甸子上打烧柴时,干一天活都不觉得冻脚。我的脚好出汗,每天晚上,母亲总是把我穿的毡袜和靰鞡草放在炕头上烘干了,第二天起早时再重新穿好,就这样我一连穿了四五冬。
后来,俺这地方不知是人多了,还是天暖了?到了冬季见人们脚穿“乌拉”的人逐渐的少了,穿胶棉鞋、毡靴、皮靴的人多了起来。这不在“以旧换新”吗!
虽说事隔几十年了,但我还难忘那一双靰鞡鞋,曾陪伴我度过那几个数九寒冬,送给我温暖的这份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