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足历程
我曾经在1996年常规赛结束时想尽办法买到一双AIR JORDAN XI,仿佛可以追逐到心目中的偶像重新飞翔的轨迹;我也曾经在2001年总决赛后毫不犹豫将REEBOK ANSWER IV抱回家中,似乎带回了艾佛森永不言败的精神……可当我这次费尽心思将一双普通的天足篮球鞋收入手中时,却一时间说不清楚自己渴求它的原因。 是欣赏鞋子个性的外形,还是怀念天足曾经的辉煌,或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就像是法国足球队一样,1998年的法兰西之夏,他们的夺冠出乎意料,2002年韩日之旅的小组赛出局则让人震惊,人们只能善意地说:“这是天使的恶作剧。”天足系列当年一夜的大红大紫到突然间的销声匿迹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难道他们才真的是天使的恶作剧,顽皮的在地上留下几个让人吃惊的脚印后,就拍拍翅膀飞走了? 一 是要求缓震?还是保证速度? 很久以来,这两方面就像是从同一顶点发射出的两条射线,离原点越远,两者间的距离就越远。 要得到更好的缓震效果,鞋底就会越来越厚重,牺牲速度也是在所难免的。这似乎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事情。 总会有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95年,NIKE推出了ZOOM AIR,十年的时光,ZOOM AIR并没有“随雨打风吹去”。单从AIR JORDAN系列一直坚持使用ZOOM AIR这点来看,就足以证明它的地位。 可谁又能相信:这样的经典之作,十年的王者,险些在推出的第二年就被一个初出茅庐之辈掀下马来? 1996年,ADIDAS喊出了这样一个口号:“FEET YOU WEAR!”——天足系列诞生了。
无论从哪一点看,天足似乎都不是一个王者: 它是将ADIDAS现有的技术进行整合后设计出来的,没有应用新技术的做法令人不由得怀疑它是否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 它的外观风格太过另类,和当时渐渐处于主导地位的流线型设计背道而驰,人们似乎第一眼就能指出它在空气动力学上存在的问题,厚重的外形更是加深了人们的疑虑; 和ZOOM AIR相比起来,代言天足的球星更是相形见拙。无论是如日中天的飞人殿下,还是炙手可热的“便士”哈达威,都不是两个“菜鸟”球员安东尼·沃克和科比·布莱恩特能够相提并论的。一切似乎都对天足不利,我们甚至已经开始为它惋惜:如果不是遇上ZOOM AIR这个太强大的对手,天足也许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只是,形势已经不容得ADIDAS再多做考虑,如果不能尽快夺回市场的话,NIKE凭借着ZOOM AIR等一批产品四面出击,一统天下似乎已经指日可待. 幸好,这并不是一个“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更像是“大鸟”伯德VS“魔术师”约翰逊的翻版。ADIDAS用天足对NIKE的回击让我们想起了同样是日耳曼人在当年世界杯上2:1对荷兰的反败为胜——出乎意料,但让人信服。
97——98赛季,乔丹的最后一个赛季。 赛季首战,公牛队负于凯尔特人队。举座哗然,飞人陛下的谢幕礼没有一个好的开头。 皮蓬缺阵,但人们似乎觉得他还在场上。安东尼·沃克——凯尔特人队的8号均衡的数据统计和场上的全能表现俨然就是“蝙蝠侠”第二,人们对他将拥有光明的前途而充满信心。 同时,人们也注意到他的那双鞋子——天足。 其实,这并不是天足第一次成为聚光灯的焦点。 1997年的全明星赛因为恰逢NBA的50周年庆典而更加引人注目。在这个巨星云集,星光闪耀的盛会上,人们却不时讨论起一个身材消瘦且略显稚气的高中生新秀——科比·布莱恩特。新秀全明星赛上独得31分,创造了得分纪录;扣篮大赛上,一个美轮美奂的跨下换手扣篮,让他夺得了冠军。人们已经把他成为又一个“乔丹接班人”。但与乔丹不同的是:他的脚下没有闪亮的对号,而是一双造型奇特的ADIDAS——天足。或许没有这双鞋子,科比仍然会成为冠军,但是那一刻,没有人会忽视他脚下的装备,就像人们关注即将升空的火箭下方的助推器一样。
天足就随着这惊天一扣,跃入了我们的眼帘。科比的横空出世用最快的速度将它推到了舞台中心,而沃克的稳定表现则成了天足蒸蒸日上的最好注脚;我们习惯了对新生事物产生怀疑和不信任,但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一点:初生牛犊不怕虎。新生事物的冲击力总是会让人大吃一惊。
- 上一篇:原生态手工布鞋
- 下一篇:战疫·秀洲丨小红鞋完成了使命 但抗击疫情的脚步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