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八旬老人修鞋专治疑难杂症
在长白街和大石坝街交界处,有一个修鞋摊,摊主是一名年过八旬的老人。只要他出摊子,前来的顾客络绎不绝。而且,无论什么样的鞋,交到老人手里,老人都能想办法把他修好,让顾客满意。
他最喜欢修的就是那些别人无法修的鞋。前天上午,记者来到老人修鞋的摊点,探个究竟。记者赶到时,老人正戴着老花镜,很仔细地削一只凉鞋的鞋底。每一刀下去,和前面一刀削出的深度都很相近。见有陌生人到来,老人问了一句:“修鞋吗?稍微等一下。”乘着老人忙碌的间隙,记者仔细打量着老人,他身材高大,人很清瘦。老人神情很专注,丝毫不为旁边路上喧闹的人群所感染,一刀刀忙着自己的事情。一位来修鞋的市民告诉记者,老人名叫朱立贵,今年已经83岁了,没有他修不好的鞋。
修鞋老人是高级技工
老人从16岁开始,就到鞋匠店学徒,从鞋底到鞋面,各个工序都做过。后来他到万里皮鞋厂上班,成为一名高级技工,直到1980年退休。退休后,他又被一些私人鞋厂请过去做指导,直到1985年才算真正退休。退休后,他也清闲了几年,可看着别人遛鸟、打牌下棋,他是一点兴趣也没有。他决定,乘自己还年轻,干脆摆个摊子修鞋,继续自己的老本行。尽管孩子们都不支持,觉得这么大年纪,在家吃吃玩玩有什么不好,又不缺钱花。但老人却很执著,觉得不找点事情做,太浪费时间了,光阴宝贵。于是,在老伴的支持下,他正式开始修鞋了。“最近几年,年纪大了,我每天中午吃过饭都要在家休息一会儿,不休息好哪能好好干活啊。”老人笑着说。他每天早上要锻炼两个小时,别看年纪大了,可骑车什么的,没有任何问题,硬朗着呢。
手艺远近闻名
市民沈女士是老人的老街坊了,她说,老人修鞋,除了鞋上面的线是用机器缝的,其他削啊什么的,都是手工的。老人下雨的时候一般不出摊子,不少人甚至将鞋送到他家里。有些人甚至从下关、江宁等地,专门将鞋送过来修。有一天,一位出租车司机到老人修鞋的鞋摊前,请老人把一双大一点的鞋改小,老人毫无犹豫地接了下来,改好后,这名出租车司机成了老人的常客。老人拿着刚才修的鞋告诉记者,这双鞋,原来是一双坡跟的,但因为穿的时间长了,下面的跟变形了,但鞋的主人特别喜欢这双鞋,觉得鞋面很是漂亮大方。老人说,他想了很长时间,才决定把鞋的跟削掉,削平整后,重新在鞋上面上一个底,这样鞋又可以穿不少时间。
小鞋改大是绝活
大鞋改小,不少长期和鞋接触的人都会做,但如果把一双嫌小的鞋改大、改合脚了,却不是每个人都会的,而老人就有这样的绝活。老人说,有一位家住夫子庙的李先生,花了一千多元在国外买了一双鞋,当时试穿觉得感觉不错,可回来后一穿上厚厚的棉袜,就觉得脚挤得难受,慕名找到了老人,请他帮忙看看能不能把鞋改大点。他拿到鞋后仔细看了一下,鞋确实不错,而且也有放大的空间,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天晚上,他回家后,把鞋帮拆开,沿边放宽,又重新用胶等把鞋缝合。“对方来拿鞋时,竟然没看出鞋被我动过了,可等到把脚放进去一试,连声道谢。”老人说,其实,这些都是小事情,一辈子和鞋打交道,无论是鞋底鞋面,每一个环节和工序都已经很熟悉了,做这些也就觉得很简单了。
要修到不能动为止
就在老人和记者说话的间隙,还不停地有人来送鞋取鞋,一见记者采访老人,都纷纷赞叹,说老人价格公道,关键是手艺好得没话说,什么鞋到了他手里都能“起死回生”。老人连声说不敢当。他说,自己有这样的手艺,放着也是浪费,大家挣点钱不容易,能修好了一双鞋不就可以少买一双吗?最近几年,市场流行比较快,老人平时就留心市场上的款式和搭配,等有客人来修鞋或改鞋时,可以不落伍。他说,有活干心情也会很好,既然这么多人肯定他,他会一直修下去,直到修不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