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纵论创新人才开发
[●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关系到教育。要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深化教育改革。
●尽快制定完善科技奖励及评价体制,以避免当下学风浮躁、追求短期效益的现象。
●培养创新型人才,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紧密联系起来,全面营造奖励创新人才迸发活力的“生态环境”。]
9月8日,上海,秋意渐浓。一大早,磁悬浮列车上就来了30余位特殊的乘客。他们是正在参加高级专家理论研究班的两院院士们。感受着磁浮技术带来的“极速快感”,自主创新再次成为院士们的热门话题。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则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此次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举办高级专家理论研究班,也是关心和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重大举措。
“两院院士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大显身手!”对于参加此次高级理论研究班的院士们来说,今年6月份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呼唤至今仍在耳边激荡。作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标兵,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他们观察着,审视着,激动着,思索着。而这一切,无不和“自主创新与人才开发”这一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大课题息息相关。
创新教育 夯实创新人才培养根基
9月9日,院士们聚在一起就“自主创新与人才开发”进行研讨。绵绵的小雨挟着秋寒淅淅沥沥,现场却是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关系到教育。”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年说:“从目前的教育来看,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就开始紧张,中学就开始跟着高考指挥棒转,一直到上高中、上大学。应试教育的后果是让小孩子普遍从小产生厌学情绪,严重挫伤了孩子好奇、求知、创造的积极性。所以,培养创新人才,一定要尽快实现素质教育。”
“现在,到了该认真思考和改变这一局面的时候了。否则,创新人才就没有培养基础。”王红阳院士的语气充满了危机感和紧迫感。
“要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深化教育改革。”贺福初院士呼吁,要切实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改进教育管理,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素质考察制度,引导学生注重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学校教育由传统应试教育向现代素质教育转变。
培养创新人才对于作为大学校长的徐德龙院士来说更是“责无旁贷”。据他介绍,2000年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就发起了“创新工程”,鼓励大学生通过组建各种社团和文化团体,培养求知和学习的热情,激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屡屡在国内和国际大学生赛事活动中折桂,并获准承办亚洲首届国际大学生知识竞赛。
创新机制 造就创新人才成长沃土
“一个科技人员理想的研究环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马伟明院士说,“第一是不用为生存而去做功利性的研究;第二是有施展才能的空间,其所做出的成绩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三是个人有创新思想,要有条件开展研究,而不用去为申请经费、跑课题去花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这个话题引起了不少院士的共鸣。最近,第八届国际纳米材料大会在印度召开,卢柯院士带着两个学生去参加。让他意外的是在前来参会的40个国家近千名专家中,来自中国的代表只有3个,就是他们师徒三人。“这对我们这样一个纳米材料研究大国来说,实在是难以理解。”卢柯对此表示忧虑。他建议,尽快制定完善科技奖励及评价体制,以避免当下学风浮躁、追求短期效益,甚至不惜造假的现象。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创新型国家对大师和帅才的期盼,让不少年轻的两院院士踌躇满志。然而,也有一些院士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渐渐放慢了脚步。
“一方面,是这些中青年科学家的行政事务逐渐增多,做科研的时间大幅度降低。一方面是有些人在经济、社会地位、荣誉、经费等方面得到提升,个人的满足感增加,进取心减弱。”不少院士因此呼吁:“希望有关部门给这批中青年科学家更多空间,鼓励他们保持旺盛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否则,这些中青年科学家在科研的道路上早早止步,造就‘科学巨匠’也就成为空话了。”
创新生态 营造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磁悬浮、洋山深水港、张江高新技术开发区,连日来,对上海众多高科技项目的现场考察让钟志华院士深受触动,也更多地思考了建设创新性国家和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
“沙漠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因为缺乏必要的生态环境。”钟院士说,创新人才培养的症结不仅仅在教育。目前教育问题之所以突出,主要在于教育资源太紧张。他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紧密联系起来,全面营造鼓励创新人才迸发活力的“生态环境”。
“中医药是我们的国粹。但我发现,现在我们医院的煎药机都是韩国进口的。难道我们的工程师造不出煎药机吗?中国的针灸源远流长,但我去了日本之后看到,日本人从我们这里学了之后,马上就造了很多针灸仪器。这些东西如果我们造出来,那就是巨大的产值啊。”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李兰娟院士无限感慨,“自主创新国家不仅是科学家的事情,国家应从政策和管理上鼓励创新意识,促使更多的人投身于自主创新实践。”
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远不是只有科技界的事情,而是维系着整个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伟业,这是院士们在交流中形成的共识。“作为国家战略,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人才队伍配套政策还远远不够。”院士们急切地呼吁:“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一个系统的方案,从教育、文化等多个方面来为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创造环境。”
- 上一篇:十字绣工、职业伴娘等新型从业人探秘
- 下一篇:金山有位坚守了几十年的“宝藏”修鞋匠!

- CURRY 12 "WHAT THE BAY" 鸳鸯配色发布,致敬湾区传奇与全明星荣耀
- 耐克全新品牌宣传片《不争辩,只争胜》,致敬女性运动员和运动的力量
- 奥康情人节礼物已送达!
- On 昂跑推出 Cloudsurfer 家族革新之作 Cloudsurfer 2 训练型跑鞋
- 高蒂女鞋GAODI情人节特辑 | 以鞋为礼,步步生爱
- 诺贝达女鞋ROBERTA DI CAMERINO来点水钻高端局
- 迪欧摩尼
- 法洛蕾
- 斯米尔
- Charles&Keith
- 骆驼服饰
- 啄木鸟包包
- 康莉
- 金狐狸包包
- 老鞋匠
- 唯聚时代
- 德尼尔森
- 莱斯佩斯
- 花椒星球
- 红蜻蜓童鞋
- 意尔康
- 途漾潮鞋
- 康奈
- 四季熊童鞋
- 沙驰
- 牧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