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鞋王”的梦想
在恩城步行街两旁,每5米左右就坐着一个穿戴朴素的补鞋匠。一台缝纫机,一个装满针、线、胶水和刷子的工具包,就是他们全部的补鞋工具。因为补鞋这个行业在这条街由来已久,又相对集中,于是这个城市的居民总喜欢把这条街称为“补鞋街”。在这条街上,有一个人从补鞋档主,一直做到出售补鞋原材料,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人们称他为“补鞋王”,他就是来自湖北的张永合。
摆摊补鞋
张永合来恩平从事补鞋行业前,在老家湖北襄樊靠经营和加工茶叶为生。由于工作辛苦,赚钱又少,1995年,年近而立之年的张永合便盘算着出外谋生,于是他来到了恩平。
初到异地,人地生疏,张永合只能到工厂或工地做点普通的活计。那段时间,张永合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然而就在打工半年后,头脑敏锐的张永合在一次寻常的赶集中,意外地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原来,有一次他去市场买菜时,无意间看到那里补鞋的生意很好。那天,他在一家补鞋摊旁整整看了一天,直到人家收摊。他暗暗在心里计算了一下,发现那个补鞋匠一天光补鞋就挣了100多元。于是他就磨补鞋匠教他学补鞋,3天后,他就自己出来摆摊了。
回想起当初的补鞋经历,张永合说:“当时没有固定的位置,看到哪儿多人就在哪儿摆摊,不过生意还算不错,一天能赚上七八十元。对我们来说,在当时一天能赚上这么多已经很高兴了。就是累,每天都要起早贪黑。”1997年,他联系了在周边城市打工的老乡,希望他们能过来跟他一起打天下。结果一下子就来了七八个,后来慢慢发展,现在已经有几十个人了,而张永合则成了这帮老乡的师傅和领导者。“不是我自己夸自己啊,虽然补鞋麻烦,缝一双起码要10多分钟,但凡找我补鞋的顾客都说我补得好,说我手巧心细。不过做补鞋的就要这样,你弄不好就会把客人的鞋弄坏了,一般补一双才赚三四元,把好鞋弄坏就亏大本了。”张永合告诉笔者。
入室经营
张永合团结一帮乡亲,闯出了一条生路,并依靠过硬的技术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顾客的信赖,促成了“补鞋街”的形成。1998年,张永合结束了四处奔波的生活,在“补鞋街”租下了一间店铺,开起补鞋美容店,在异乡建立了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根据地。租下店铺后,张永合用心经营,补鞋、卖皮鞋、销售鞋料、卖冷饮……他总是能够让每一个角落都发挥它的效用。
走进张永合的鞋店,店墙上是高高的鞋架,上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皮鞋;门口的左边空出一角放置电冰箱、电话,门口的右边放着补鞋的工具。据了解,“补鞋街”上几乎所用的补鞋原材料全部在他这里拿货。2000年,张永合为了把生意继续做大,他聘请专门做鞋的师傅,逐渐把重心转移到经销自产皮鞋上,重新开张营业。虽然店铺的门面不算气派,生意却极为兴旺。
乐观而善良的张永合永远是一副笑脸,让每一个和他相处的人都感到亲切。店铺里的员工都说,张老板对他们像朋友一样。在店里干了5年多的制鞋师傅告诉笔者,他也是外地人,虽然工资没有以前在厂里的高,但在这里工作开心、自由、舒服,老板人又好,家里遇到什么困难,老板总是想办法帮忙解决。他回忆说,他刚来恩平时,由于没有过硬的文凭,一些制鞋的公司都不请他,面对当时的困境觉得很无助,无意中发现这里聘请做鞋师傅,没想到来这里一做就是5年多,现在就是叫他另找门户他还舍不得呢。另外,他还打算两年后把家人接过来一起生活,张永合还四处给他们找住的地方。
心怀梦想
张永合不但有过硬的技术和周到的服务,还很有经济头脑。从鞋店开张至今,店里的生意一直红红火火。张永合说,如果赶上逢年过节,一天可以卖几十双鞋。到张永合店里来买鞋、补鞋的很多是回头客,他们说张永合所销售的皮鞋不但是真材实料,价格适中,还实行售后一条龙服务,顾客可以凭发票享受长久擦鞋待遇和免费补鞋、修鞋等。
昔日摆地摊,今日开店铺,这一过程见证了张永合的艰辛和努力。张永合说,他能有现在这样的成绩,不仅仅是因为有好的机遇,最主要的是有家里人的全力支持。他说当初他告别家人,独自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头一次自己做生意,遇到了很多不顺心的事,有好几次因为种种原因甚至想过放弃,是家人在电话里的鼓励,让他熬到了今天。鞋店开张时,张永合把家人都接到了恩平。如今,张永合投身于补鞋行业已有10个春秋了,他还希望像那些大型的连锁企业那样,在全国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的分店,把“补鞋王”这一招牌打响打亮,如今,他的梦想是当更大的老板。几天前,他在闹市里又新开了一个店铺,里面的经营模式依然走老店的套路。虽然这距离他的目标还很远,毕竟他离心中的目标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