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劳动用工市场:让务工者满意
2006-12-02 16:35:00 来源:卓博人才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宽敞明亮、崭新整洁的房间,配套齐全的生活设施,走进位于扬州市开发区的台资企业川奇光电,仿佛走进了一处星级公寓。11月16日,记者在该公司生活区看到,这个共有2100多名外地员工的企业,生活设施之好令人吃惊:每个宿舍都有空调、淋浴房、洗漱间、写字台、衣柜等,24小时供应热水,这样的住宿条件,每个员工每月只需交60元的费用,且不收水电费;生活区里,卡拉OK厅、健身房、影视厅、网吧、话吧、超市、美容美发厅、医务室等应有尽有,而且收费很低。例如,包一个卡拉OK厅每小时只收5元且不限人数,进健身房和影视厅都是每人收1元不限时;食堂条件就更不用说了,老板、管理干部与普通员工在同一个食堂就餐,一样的伙食标准,普通员工每人每月收60元伙食费,公司补贴300元。记者问了几个山东、河南来的小姑娘,得知她们在厂里干一个月,扣除吃住费用,一般能净挣1200—1500元。
据陪同采访的扬州市劳动部门领导介绍,这是该市目前员工工作、生活条件最好的一家企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还闹过一个“笑话”:去年9月高考录取结束后,扬州市劳动部门在外省建立的劳动力输出基地湖南岳阳市君山区的一家职业学校从当地高考落榜生中招收了一批人进行了技能培训,后经川奇光电考核录取了135人,准备到扬州来务工。学生外出之前,该校校长不放心,特地到公司实地察看一番,并拍成录像带回去放给学生家长看。没想到几位家长把校长打了一顿,骂他是个大骗子,说我们这里大学生公寓、公务员宿舍都没有这么好,学校为了赚钱,花言巧语骗学生外出打工。给这样一闹,只有28人前去报到。这些“勇敢者”到现场一看,发现实际情况比老师讲的还要好,喜出望外,纷纷打电话回去告诉同学,动员他们前来打工。
这是扬州市着力营造和谐、良好的务工环境的一个缩影。今年7月,共青团中央、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扶贫办、教育部等7部委联合授予扬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对劳动部门来说这是一种最高荣誉。国家劳动部门的一位领导说,全国劳务输出基地的典型很多,但劳务输入基地的典型一直找不到,扬州这个典型可谓名副其实。据介绍,劳动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规范标准就是参照扬州市的做法制定出台的。
扬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潘建民介绍说,近年来,国内外资本由苏南向苏中转移,扬州成为承接国内外资本投资的热点地区,由此带来了扬州市劳动用工市场的一个大变化,从原来著名的劳务输出大市变成了劳务输入大市,大量招商引资项目陆续开工,急需大量员工,缝纫工、电子装配工、服务员等熟练工短缺成为让劳动部门最着急的一件大事。面对严重“民工荒”和国内各劳务输入基地的激烈竞争,扬州市提出,谁能吸引务工者,谁就能吸引投资商,营造和谐良好的务工环境,让外来务工者满意就是最好的投资环境。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扬州市劳动部门今年推出了五大举措以进一步改善务工环境:一是零收费服务,务工者从求职到上岗由劳动部门全程服务,不收一分钱费用;二是在全省率先实行务工者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全部交纳,不交齐五大保险企业不得招工;三是规范用工,企业用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一旦接到侵权举报,劳动部门立即上门严肃处理;四是加强对务工者劳动技能培训。今年全市共拿出2300多万元对务工者进行技能培训,务工者在扬州不但能挣到钱,还能学到技术;五是政府与企业联动,改善务工者尤其是外来务工者劳动和生活环境。
除了这些硬措施外,劳动部门还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保姆式服务做法,力求打造“让家长放心、打工者安心、用工单位称心”的“三心”务工环境。比如,不少家长对子女到外地打工不放心,扬州市劳动部门就让外地输送单位派老师或学生代表先来扬州用工企业实地察看以后再作决定;劳动部门还与中集通华公司、新友宝华公司等用工企业约定,外地务工者首次来扬州路费和体检费由企业支付,当地还可派2个人陪送并跟踪考察半个月,这段时间的生活费用也由企业支付,如果后来务工者不想干了,企业还支付回家路费;外来民工一到扬州上班,劳动部门给他们发一封信,告诉他们有关注意事项,有问题找什么部门什么人反映,还在外来员工集中的大企业宿舍区设意见箱,劳动部门派人定期开箱处理。
有些外来投资企业以前片面强调严格管理,对员工人性化关怀不够,导致员工纷纷跳槽。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管理者意识到,人不同于机器,外来民工前来打工,不仅想多挣钱,还希望得到尊重、受到关心、感到温暖,于是纷纷推出各种人性化管理措施:创利皮革公司原来劳资关系很紧张,员工投诉、跳槽甚至罢工不断。劳动部门上门调查后认为,企业管理太严,缺乏人性化关怀,比如,该企业因生产工艺要求,即使在夏天车间也不能用空调,但企业却要求员工必须穿工作服工作。经劳动部门耐心做工作,老板同意在车间装上了电风扇,并允许高温季节职工在车间上班穿背心。受此事启发,企业每月还召开一次职工座谈会,老板亲自参加听取意见;川奇光电有员工向劳动部门反映吃不惯扬州伙食,劳动部门及时与企业协商改进,将北方人爱吃的水饺、面条以及湖南、四川人爱吃的辣椒摆上了餐桌;扬州第一食品公司引进外地民工到厂后,厂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每个人免费用厂里的电话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一声平安,过年时厂里派车将外地员工送回家乡,每人还送一箱厂里生产的五亭包子。这个企业开出的工资并不高,但这些富有人情味的做法给员工一种家的温暖,照样留住了外地员工。
据陪同采访的扬州市劳动部门领导介绍,这是该市目前员工工作、生活条件最好的一家企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还闹过一个“笑话”:去年9月高考录取结束后,扬州市劳动部门在外省建立的劳动力输出基地湖南岳阳市君山区的一家职业学校从当地高考落榜生中招收了一批人进行了技能培训,后经川奇光电考核录取了135人,准备到扬州来务工。学生外出之前,该校校长不放心,特地到公司实地察看一番,并拍成录像带回去放给学生家长看。没想到几位家长把校长打了一顿,骂他是个大骗子,说我们这里大学生公寓、公务员宿舍都没有这么好,学校为了赚钱,花言巧语骗学生外出打工。给这样一闹,只有28人前去报到。这些“勇敢者”到现场一看,发现实际情况比老师讲的还要好,喜出望外,纷纷打电话回去告诉同学,动员他们前来打工。
这是扬州市着力营造和谐、良好的务工环境的一个缩影。今年7月,共青团中央、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扶贫办、教育部等7部委联合授予扬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对劳动部门来说这是一种最高荣誉。国家劳动部门的一位领导说,全国劳务输出基地的典型很多,但劳务输入基地的典型一直找不到,扬州这个典型可谓名副其实。据介绍,劳动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规范标准就是参照扬州市的做法制定出台的。
扬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潘建民介绍说,近年来,国内外资本由苏南向苏中转移,扬州成为承接国内外资本投资的热点地区,由此带来了扬州市劳动用工市场的一个大变化,从原来著名的劳务输出大市变成了劳务输入大市,大量招商引资项目陆续开工,急需大量员工,缝纫工、电子装配工、服务员等熟练工短缺成为让劳动部门最着急的一件大事。面对严重“民工荒”和国内各劳务输入基地的激烈竞争,扬州市提出,谁能吸引务工者,谁就能吸引投资商,营造和谐良好的务工环境,让外来务工者满意就是最好的投资环境。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扬州市劳动部门今年推出了五大举措以进一步改善务工环境:一是零收费服务,务工者从求职到上岗由劳动部门全程服务,不收一分钱费用;二是在全省率先实行务工者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全部交纳,不交齐五大保险企业不得招工;三是规范用工,企业用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一旦接到侵权举报,劳动部门立即上门严肃处理;四是加强对务工者劳动技能培训。今年全市共拿出2300多万元对务工者进行技能培训,务工者在扬州不但能挣到钱,还能学到技术;五是政府与企业联动,改善务工者尤其是外来务工者劳动和生活环境。
除了这些硬措施外,劳动部门还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保姆式服务做法,力求打造“让家长放心、打工者安心、用工单位称心”的“三心”务工环境。比如,不少家长对子女到外地打工不放心,扬州市劳动部门就让外地输送单位派老师或学生代表先来扬州用工企业实地察看以后再作决定;劳动部门还与中集通华公司、新友宝华公司等用工企业约定,外地务工者首次来扬州路费和体检费由企业支付,当地还可派2个人陪送并跟踪考察半个月,这段时间的生活费用也由企业支付,如果后来务工者不想干了,企业还支付回家路费;外来民工一到扬州上班,劳动部门给他们发一封信,告诉他们有关注意事项,有问题找什么部门什么人反映,还在外来员工集中的大企业宿舍区设意见箱,劳动部门派人定期开箱处理。
有些外来投资企业以前片面强调严格管理,对员工人性化关怀不够,导致员工纷纷跳槽。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管理者意识到,人不同于机器,外来民工前来打工,不仅想多挣钱,还希望得到尊重、受到关心、感到温暖,于是纷纷推出各种人性化管理措施:创利皮革公司原来劳资关系很紧张,员工投诉、跳槽甚至罢工不断。劳动部门上门调查后认为,企业管理太严,缺乏人性化关怀,比如,该企业因生产工艺要求,即使在夏天车间也不能用空调,但企业却要求员工必须穿工作服工作。经劳动部门耐心做工作,老板同意在车间装上了电风扇,并允许高温季节职工在车间上班穿背心。受此事启发,企业每月还召开一次职工座谈会,老板亲自参加听取意见;川奇光电有员工向劳动部门反映吃不惯扬州伙食,劳动部门及时与企业协商改进,将北方人爱吃的水饺、面条以及湖南、四川人爱吃的辣椒摆上了餐桌;扬州第一食品公司引进外地民工到厂后,厂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每个人免费用厂里的电话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一声平安,过年时厂里派车将外地员工送回家乡,每人还送一箱厂里生产的五亭包子。这个企业开出的工资并不高,但这些富有人情味的做法给员工一种家的温暖,照样留住了外地员工。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 上一篇:职场“夫妻派”该不该?
- 下一篇:金山有位坚守了几十年的“宝藏”修鞋匠!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 CURRY 12 "WHAT THE BAY" 鸳鸯配色发布,致敬湾区传奇与全明星荣耀
- 耐克全新品牌宣传片《不争辩,只争胜》,致敬女性运动员和运动的力量
- 奥康情人节礼物已送达!
- On 昂跑推出 Cloudsurfer 家族革新之作 Cloudsurfer 2 训练型跑鞋
- 高蒂女鞋GAODI情人节特辑 | 以鞋为礼,步步生爱
- 诺贝达女鞋ROBERTA DI CAMERINO来点水钻高端局
品牌推荐
- 公羊
- 迪欧摩尼
- 法洛蕾
- 斯米尔
- Charles&Keith
- 骆驼服饰
- 啄木鸟包包
- 康莉
- 金狐狸包包
- 老鞋匠
- 唯聚时代
- 德尼尔森
- 莱斯佩斯
- 花椒星球
- 红蜻蜓童鞋
- 意尔康
- 途漾潮鞋
- 康奈
- 四季熊童鞋
- 沙驰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