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是最有效的营销手段
3月1日起,东南三菱对旗下部分车型进行价格调整,最高降幅达8000元,跌破10万元大关。就在东南汽车宣布价格调整的第二天,上海通用汽车表示,自3月2日起,别克凯越全车系价格下调7000元~10000元。紧接着,一汽大众最高降2.1万,北京现代最高降2万,上海大众全系最高降2.7万,07款桑塔纳降1万,爱丽舍16V最高优惠17000元,奇瑞QQ3自动档降价3000元……出现了近20个品牌的100余款车型,集中跳水的热闹景象,让人大感意外。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许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车集中上市、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产品结构性大调整,是促成汽车集中降价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新车集中上市,是促成车价一夜雪崩的“罪魁祸首”。种种迹象表明,3、4月份的车市将迎来一轮新车上市高潮。不少厂家均将重磅新车的上市时间安排在这个期间,初步统计,目前国内新车上市的数量高达20余款,其中包括南汽名爵、上海大众斯柯达明锐、日产骊威、一汽丰田卡罗拉、长安铃木天语、上海通用凯迪拉克赛威、比亚迪07款F3、上海大众新桑塔和新景程,北京现代两厢伊兰特等。
由于今年的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厂家在新车推广上不得不加大声势,采取低价策略,以致部分竞争车型在定价策略上甚至针锋相对。实质上,许多经销商优惠促销并不代表汽车降价了,因为厂家最终宣布的降价后,价格实际上已经被经销商在市场运行了很长一段时期。如上海通用汽车3月2日宣布对旗下别克凯越全车系价格进行调整之前,兰州的销售价格已经与调整之前持平,甚至低于调整前的价格。综合来看,近几年汽车降价的平均幅度也就在每年10%左右,而且经济车型降价幅度高于其他车型,自主车型降价高于合资车型。
很多厂商所谓的降价,其实同时是降低了配置和品质,说的直白一点,许多车型换个马甲就标榜改款换代,新的价格低于老款价格,实际上因为核心部件的更换造成生产成本的降低,也是似降非降。例如骏捷新款上市时,就对旧款车型的一些配置进行了调整,车商不再提供舒适型脚垫,减掉了电瓶的防尘套等。高尔夫的一款车型推出新车后,取消了原款车型上配备的自动感应雨刷,并将自动防眩目后视镜改成了手动,备胎铝合金轮毂改钢轮毂,阻尼拉手变成非阻尼等。即将上市的新毕加索,减掉了方向盘音响控制、侧安全气囊、副驾驶席安全气囊锁止机构、前坐椅航空搁板、后搁板电源插坐,前头枕4向调节改为2向,前照灯电动调节也改为手动调节,甚至将前坐椅扶手、后排空调出风口也减掉。
不管是降品质还是将车型改款重新推出,车价的降低对推动汽车的销售,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使得今年年初的许多车价至今总体比去年年初降低了约10%。今年1月,乘用车销售55.25万辆,同比增长31.0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2.67万辆,比上月增长16.95%,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57%,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在轿车主要品牌中,排名前十位的品牌与过去相比变化较大,其中上月排名第二位的QQ跌到了第五位,福美来和F3代替福克斯和领驭进入前十名,前3名分别为桑塔纳、凯越和夏利。在SUV主要品牌中,瑞虎与哈弗并列第一,排名四至五位的猎豹和本田CRV与上月比降幅较为明显。从MPV销售情况来看,在排名前五位的品牌中,别克GL8由上月的第一下降至第三,瑞风则再度占据首位。
自主品牌的热销与其随行就市的因时降价,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基于此,开始宣布雅绅特不降价的北京现代,只好甘冒消费者之大不讳,最终食言,搞得雅绅特车主不依不饶,弄得官司缠身,好不尴尬。宣布今年不降价的上海通用车型,实际上在经销商那里价格也有较大的松动,才使得它坐上了销售冠军的宝座。一些鼓吹降价不是有效的汽车营销并自鸣得意的厂家,实际上也在暗地里低下高昂的价格头颅,进行降价优惠。
降价,关乎着企业利润和业绩,降价也更容易触到厂家那根敏感的神经,是商家营销措施的一个底线,或者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提升销售的办法。因此,动辄就搬出国外同种车型价格已经和国内接轨了,或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的品质和服务的提高说事,忽悠并不成熟的中国消费者,就成了一些企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功课。目的自然是维护其暴利,这还不能说明降价是有效的营销手段?
中国汽车降价是大趋势,是不可逆的潮流。汽车厂家说不降价,那是掩耳盗铃。消费者对付他们的惟一、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持币待购。
- 上一篇:网络营销的九大败招!
- 下一篇:2万多双爱心童鞋,一路向西 温暖进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