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铁鞋”难寻修处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走在路上,突然鞋跟掉了,却一时找不到修鞋的地方,只好把另一只鞋的鞋跟也掰断,就这样走在路上,或者直接脱掉鞋子,打赤脚回家?你是否曾有过喜欢的皮鞋,鞋底磨坏了,想扔又舍不得,想修却不知道哪里有修鞋匠,可以让你的皮鞋恢复以前的美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泉州城里的修鞋摊点已慢慢减少,如果没有人指点,你根本不知道上哪里去找小时候随处可见的修鞋点。尽管有一些专业的擦鞋、修鞋店开张,但其价格和时间似乎并不太如人意。于是有人感叹:日渐稀少的修鞋摊点,要是有一天完全消失,生活该有多不方便啊!
修鞋的大叔仍专心为顾客修补磨坏的皮鞋
新鞋断跟惹麻烦
前几天,小方的姐姐从厦门给她带回来一双新的高跟鞋,说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挑中的,还跟店家砍了半天价,样式简单但不失流行,据说泉州找不到那样的鞋子。小方迫不及待地试了试,果然合脚又好看。于是在大家的一片称赞声中立马把旧鞋换掉,踩着新买的鞋子出门逛街去了。
可惜好景不长,才走到一家肯德基坐下没多久,小方就发觉脚上不太对劲,拉起裤脚一看,右脚的鞋跟居然断了!不过还好,没有完全断裂,还粘在鞋板上,调整一下还可以凑合着穿,只是没走几步鞋跟又歪到一边,一脚高一脚低的。小方这下可尴尬了,本来想着穿漂亮的鞋子逛街,现在看来只能找个地方修鞋了。可偌大的城市,大家竟然都想不起来哪里有修鞋的摊子。这下可把小方害苦了,街也逛不成了,只好直接打车回家了。
后来有人告诉小方,中山路有一个修鞋的阿姨,可以把鞋子拿去那里修。可小方说,她家住在泉秀街东段,哪有那个闲功夫特意跑到中山路去修鞋,而平常逛街也不可能总拎着一双破鞋,万一找不到修鞋的地方,不是麻烦死了。就这样,小方那双新买的才穿了一次的漂亮鞋子,至今还躺在原来的鞋盒里,等着哪天小方心血来潮把它拿去修一修。
想起这事,小方就觉得很不平静:如今想修个鞋怎么那么难啊?以前满大街修鞋的人都“藏”到哪里去了?怎么城市发展了,修鞋的也跟着“蒸发”了?
修鞋摊曾很红火
在朋友指引下,记者找到了台魁巷“保和堂”旁边一个修鞋的摊点。修鞋的大叔就在那棵“白来叶”树下摆了个小小的摊子,一架车鞋机,一个工具箱,里面有锥子、钳子、各种线、皮革等。
大叔说,他在这里修鞋已经有十几年了,不仅修鞋,皮包、拉链、雨伞坏了,都能修。这条巷子里的人和邻近街道的住户都知道他在这里摆摊修鞋,碰到有什么小东西坏了,都会直接拿过来让他修,有人跟大叔修东西都修熟了,有个鞋子或雨伞什么的坏了就干脆放在他这里,等改天有空了或想起来了再过来拿。而大叔总是尽快帮街坊们把东西修好,保管好,等着人家来取。
“十年前修鞋的很多,中山路、西街等几条比较老的街道聚集了一批修鞋匠,大家都已经形成一种习惯,有鞋子坏了就拿到这里来修。”大叔说,那时候修鞋的生意还不错,常常有人坐在鞋匠为他们准备的小凳子上等着修鞋。
那时,修鞋的人中午都不回家休息,一般都是自己带了饭过来,抽个空挡吃完饭,继续修鞋;有的则是家里人给他们送饭。大叔说,背着个鞋摊来回跑很不方便,大家索性都一呆就是一整天,而摆摊的地点基本上比较固定,大家也不会互相抢位置。
当年,补一只鞋一般是一毛钱或两毛钱,价格低手艺好,修鞋摊可谓红极一时。
城市改造鞋匠少
一位来修皮鞋的阿姨告诉记者,她家就住在巷子里,她是这里的常客,家里有什么鞋子坏了她就拿过来给大叔修。这回是一双看起来价值并不低的皮鞋。
大叔接过鞋没再说话,便埋头修了起来。他先仔细地看了看鞋子破损的地方,而后用锥子把鞋底戳通,把一根结实的绳子放在锥子的倒钩上,把锥子往回一抽,由于用力过猛,头发都跟着颤抖起来。等他把鞋子缝合好,又用一种胶在上面涂抹了一层,看他做得那么细致,阿姨又把另一只鞋也递给他,让他也顺便缝一下。大叔又按原来的步骤缝结实了,才递给阿姨。
记者问这样缝一双鞋要多少钱,大叔说五块。“现在什么东西都涨价了,没办法,我们也只好跟着提高价格,否则就维持不下去了。”大叔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泉州城市不断扩展,街道也一直在改造,路边已经不允许再随便摆摊做生意,很多以前跟他一起修鞋的人都纷纷改行了,有的则是换了地方,常有人找到他的时候就说:“现在修个鞋可真难啊,连地方都找不到了。”
说到现在市场上出现的专门的擦鞋、修鞋店,大叔说,那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别说一般鞋匠做不到,就是开了店,生意也不一定有以前好。据曾经到过修鞋店去换鞋跟的小陈介绍,在那样的店里,需要先交钱,服务员给你开个收据,然后把鞋子留下,过几天才能修好拿走,而那里的价格也比路边修鞋摊贵了很多,那次他去换一双皮鞋的鞋跟,就花了35块钱。“没办法,找不到几年前的那种修鞋摊,又挺喜欢那双皮鞋,只好拿去店里修了。
便民摊点难继续
每天早上,大叔都会早早来到台魁巷,把摊子摆开,天黑了收摊,多年不变。很多路过的人都会与大叔打招呼,或者坐下来跟大爷聊聊天。一些老顾客虽然搬迁离开,但还不时回来。“有的坐出租车来,一下子就拿了好多双鞋过来。”大叔说,不光是认准了老生意,更因为现在方便市民的摊点渐渐少了,老顾客找不到新的修理站,只能“吃回头草”。
“特别是近两年,顾客越来越多。”修鞋摊一天摆下来,少说也有20来桩生意,大叔有些感慨:“如果哪天我不做了,不知道他们再去哪里找修鞋点呢?”
- 上一篇:小小球鞋踏上爱心之旅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