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鞋匠蔡碧智的无悔人生
“我们助人并不是为了别人报恩”
雷州市企水镇茂家村村民蔡碧智,身高只有1.18米,既矮又残疾,平时走路十分困难,近乎丧失劳动能力。面对多舛命运,他不低头不屈就,以坚强的毅力和拼搏的勇气,自谋职业,干起了既苦又甜的补鞋活,不但闯出了一条人生路,而且20多年慷慨行善,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元地一次又一次资助贫困学生、残疾老人和五保户,成为雷州市企水镇一个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活雷锋。
近日,记者专程赶到雷州市企水镇蔡碧智的补鞋档,通过采访、接触,揭开了一个残疾补鞋匠的内心世界和闪光人生。
生活:粗茶淡饭穷而知足
记者:请谈谈你的生活情况,好吗?
蔡碧智:1980年我走出校门后,因为自己身体矮小,四处找活干都碰壁,使我对生活几乎失去了信心。后来,我决心自谋职业,从养蜜蜂、卖菜到经营小卖部,最后学习补鞋,一路走来,坎坎坷坷,酸甜苦辣尽在生活中。至于生活收入,现在企水镇的补鞋生意可以说算我最好了!也许是由于我平时喜欢助人为乐得了些“名气”吧,许多人的鞋子、雨伞、皮包一有问题就直接来找我,而且我平时收费也比别人便宜,常优惠给一些学生及老人,有时甚至分厘不收,只要能按农村人粗茶淡饭的简单生活,养得起妻子、儿女及父母就行了。
为人:急人所难助人为乐
记者:听说经常坚持掏腰包资助别人,是吗?
蔡碧智:平时我总不忍心看着别人因贫穷而痛苦,就象上袍村的一个贫困生,他1997年考上福建省集美航海学院,父母当时好不容易才筹足了学费,但又愁没有伙食费,我就二话不说,马上拿出家里仅有的600元给他应急。另一个陈家村的贫困生,于近年考上了湛江师范学院,当时正面临开学,全家人东借西凑还筹不到学费,我知道后,虽然家里没有钱,就马上和邻居借了800块钱送给他,然后自己再想方法还回给邻居。
过去:一路坎坷好人相扶
记者:你自己是个残疾人,为什么总想着帮助别人?
蔡碧智:我的童年和少年,是从贫穷中走过来的,非常理解社会上无助的苦难人。每当我看到别人因贫穷而束手无策时,心里就一阵阵发酸,助人的念头也就本能地产生。我觉得人活在世上,应有慈心,应多点给人爱心和帮助。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我觉得有一份救苦救难心地,做人才踏实。另外,我从出生起就是个残疾人,现身高只有1.18米。刚钻出娘胎时,我的双手双脚就异常弯曲,直到9岁才学会走路。那时候我体弱多病,历经了很多磨难,但上邻下舍都没有嫌弃我,常照顾我生活。读书时,同学也没鄙视我,常给我帮这帮那,甚至捐出零用钱,帮我缴学费,使我从小立下倔强志,告诫自己长大后,一定要帮助别人,回报社会。
记者:读书时同学如何帮助你?
蔡碧智:读小学时,同学们每天都轮流背着我上学。那时因为村小,没有学校,我们只好到6里外的邻村去读书,但我的双脚都有残疾,走起路来慢得很,见我这个样子,班里的同学每天就轮流背着我上学。一步一步地来往在6公里远的山路,大家累了也无怨无悔,使我感激得流泪。中学时,由于家穷,父亲每个星期只给我一块钱做伙食费,班上那些家境宽裕的同学见后就多带些钱和食物(如鸡蛋、萝卜干等)来接济我。有时候,自己觉得矮人半截,心里特别自卑,总是闷闷不乐,甚至想过一死百了,班上的同学发觉后,就轮番来开导我、关心我,才使我有勇气活下来,读完初中。
行善:家境不富助人无私
记者:听说20多年来每遇到有困难的人你都会无私资助,你是不是很富有?
蔡碧智:不是不是,其实我还很穷。我们全家都是农民,我两个哥哥仍在村里以耕田为生,虽然我现在企水圩补鞋,有点生活收入。去年如果不是一些朋友出资帮助,我至今仍居住在茅草棚里,我住茅草棚已13年了。
记者:你资助了很多困难村民,是吗?
蔡碧智:是的,其实这没什么,他们的家庭都很穷啊!2000年,西坡村83岁黄户富老人得了肾炎,急需药物治疗。老人家穷,两个儿子也拿不出钱,我知道后亲自拿出1000元为他买药治疗,使他的身体慢慢好转。2001年,塘兴村村民罗森的妻子患了重病,无钱治疗只能躺在家中。后来我就赶忙拿出1500元送给她,让她在医院动手术治疗。在住院期间,我看到罗森连家里的买菜钱都没有,我就每天买些鲜鱼活虾或猪排骨等菜肴送过去,直到照料他妻子身体康复为止。另外,茂宁村有一个73岁的五保户蔡芝清,住在企水敬老院,看他无儿无女,又年老多病,晚景凄凉,我就常到他家中问寒问暖,关心他的饮食起居,并一直照顾他整整5年生活。如果我不来帮忙,谁来帮?特别是2005年6月份,他身体不适,连走路和呼吸都很困难,我知道后亲自上门带他到龙门农垦医院检查,结果诊出是“肺气肿并发炎”。我就马上掏出1800元送给他,交了医疗费。在其三个月治疗期间,都是我买鱼、买肉给他滋补身体,反正钱财是身外之物,帮人做点好事,心里很安慰。
胸怀:助人不为市恩知足而心常乐
记者:这么多年来,你总共帮助了多少人?
蔡碧智:记不清楚了,其实也不需要记,我们帮助别人并不是为了别人报恩。
记者:过去很多热心人自发集资帮你建起了楼房,他们是不是受过你资助才帮助你呢?
蔡碧智:不是。那些好心人都是我熟识的朋友。他们看到我如此慷慨助人却居住在茅草屋里,于心不忍才合力资助我。去年,邓荣海送我6000元,谢小二送5000元,林广裕送4000元……这些朋友,我在经济上都没有资助过他们。平时我资助过的那些人,都很穷,施恩别人,我也不需要偿还,只要大家见面时点一点头,打个招呼,就心满意足了。
记者:你今年已43岁了,人到中年知天命,你觉得自己一生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蔡碧智:我觉得自己的最大收获是作为一个残疾人,既能养活自己,又能帮助别人。
记者:你经常乐善好施,有人认为这样很吃亏的,你后悔吗?
蔡碧智:我永远不会后悔,而且会坚持到底,这是我读书时就立下决心。要说后悔,就是后悔自己还未尽到应尽责任,去帮助更多还未走出苦难的弱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