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资源 强化服务意识 体博会修炼内功
当“体育赛事活动汇聚一堂,体博会推介体育营销资源”、“国内品牌齐亮‘王牌’,体博会已走向高科技”、“体博会亮点纷呈,体育产业迎来‘黄金时代’”等对第20届体博会热点、亮点的报道频频见之于报端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马继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首先关注的是:“你怎么看这届体博会?”
提高办展水平——注重展前宣传、展中服务、展后跟踪
近千家中外企业携3000多体育品牌参展,启用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的9个展馆,其展览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其中国际标准展位4500个。种种数据表明:本届体博会的规模又创新高。
“数量不是考量一个展会的惟一标准,还要看展会的质量,但是我相信量的积累是基础,不具备一定的规模何谈品质?”马继龙告诉记者,经过反复“洗牌”后,目前认同体博会这一品牌并且已经建立起品牌忠诚度的参展商已达参展企业的40%至50%左右。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参展企业,体博会组委会从2006年11月底到2007年1月,先后走进北京、青岛、泉州、广州、杭州和上海等我国体育用品业发达的地区召开系列推介活动,与广大的体育用品生产和经销企业以及地方媒体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交流,拉近了体博会与广大体育用品企业的距离。
2007年2月5日,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与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合作,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了以“合作、发展”为主题的全球体育用品业联谊会。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王钧向有关体育用品行业组织的官员和国内外体育用品知名企业以及经销商代表、德国的媒体介绍了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的情况。“而我们也建立了3000多外商企业的信息数据库,并且为本届体博会吸引、争取来很多专业的贸易观众。”据马继龙介绍,为了加强体博会的品牌建设,他们与八方环球合作,从本届体博会开始开展对体博会品牌的专业咨询、策划工作。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体博会将加强服务意识,实施会后跟踪服务等多项服务措施。
助力民族品牌—— “中国制造”进军2008奥运赛场
“泰山体育已经正式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的供应商,并且一连提供6项奥运器材装备;拿到2008奥运器材提供资格的还有富阳的赛艇、上海的红双喜、天津的春合、河北的张孔等我们的民族品牌。这些展台我都去看过了,‘支持2008奥运’的宣传声势夺人,体现出中国体育产业高速发展、中国名牌正在崛起的强劲势头。”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王钧在体博会开幕式上所言:“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伴随着体育产业的迅速成长和体育用品业的快速增长,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用品展之一。多年来,体博会在支持体育事业进步和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促进体育用品业的创新发展、振兴民族品牌、增进国际交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引领体育消费时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对于无缘2008奥运的民族品牌,马继龙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他说:“泰山展台旁边的‘李宁’,虽然没有拿到2008奥运的领奖装备,但是他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上与阿迪、耐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足以说明通过十几年的开拓进取,他们把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看做一个不断创造纪录、刷新纪录的赛程。如今,他们已经拓展出自己的品牌之路。从展台上展出的装备可以看到,他们为中国奥运队伍以及世界顶尖运动资源提供了越来越专业的产品,与NBA、ATP、瑞典奥运代表团、西班牙和阿根廷篮球队等世界顶尖运动团队的合作,也证明了李宁公司的专业装备和服务充分得到国际认可。”于是,“李宁”在体博会上开始讲述自己品牌的故事,以及他们与中国体育共同走过的风雨历程。
“在第19届体博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指出,我国体育用品业应该着重发展科技含量高、技术新的体育用品。这也是我们在从生产制造大国到品牌大国的道路上,要努力的方向。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近几届体博会上不断出现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体育用品,一些著名企业也加大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
随着2008年的临近,会有更多的外国体育用品企业进军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国内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将日益明显。在激烈竞争的过程中,国内体育用品将接受洗礼,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下接受市场的考验。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年的体博会正搭建了这样一个同场竞技、相互观摩、相互借鉴的平台。
推介“无形资产”——供需见面,不再隔山买牛
当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主任王揖涛率领体坛风云人物韩晓鹏等“冰雪明星”出现在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营销资源推介会上时,我们看到了各运动中心与市场接轨谋求项目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奥运临近,体育营销资源等无形资产已成为众商家眼中的宝藏,志在必得。企业寻寻觅觅,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体育资源,有价值的体育资源越来越紧缺。然而,更多的精彩赛事又因缺乏宣传和包装而鲜为人知。“体育营销资源推介会将在赛事和企业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寻找共赢的模式。本次推介会是对2007年国内体育资源全方位的盘点和推介,是国家体育总局为发展中国体育产业、推动奥运经济采取的重要举措。”马继龙表示:“本着发展中国体育产业,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的原则,我们期望通过这种推介会的形式,在增加相关体育市场资源的公开、透明度的同时,为支持体育事业发展的企业搭建更便捷的营销平台;为从事体育宣传的媒体介绍更全面的资源信息;为致力于体育商业化运作的中介公司提供更丰富的商业机会。今年是第一次,是尝试、是探索、也是一个开端,我们会根据与会人员的反馈来决定明年的举办形式和举办内容。”
- 上一篇:必须把营销从故事会里捞出来
- 下一篇:2万多双爱心童鞋,一路向西 温暖进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