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昨起执行 江门6成出口产品受波及
6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此次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二是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三是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
市外经贸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调整力度空前,影响颇大,我市将有6成的出口产品受波及,不少企业将面临洗牌。从长远来看,此次调整其实是大势所趋,有利于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和水平,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影响:
我市6成出口产品受波及
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市出口涉及此次税率调整的产品金额约42.8亿美元,约占当年出口总额74.07亿美元的57.8%。其中,取消出口退税的产品约2.9亿美元,占3.9%,主要包括铝材产品和皮革等。调低出口退税的产品约39.9亿美元,占53.9%。
退税率下调至5%的产品约15.8亿美元,主要包括部分钢铁制品,其他贱金属及其制品,塑料及其制品,玻璃及其制品,分别从原先13%、13%、11%、11%的退税率下调到5%,下调幅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
退税率下调至9%的产品约10.1亿美元,主要包括摩托车、风扇和部分家具,分别从原先13%、13%、11%的退税率下调到9%,下调幅度较大。
退税率下调至11%的产品约14.1亿美元,主要包括服装、鞋及其零配件等,都从原先13%的退税率下调到11%。
改为出口免税的产品约0.005亿美元,占0.007%。该部分出口产品所占比例少,影响有限。
市外经贸局负责人表示,至今为止,全市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的企业达1153家,最近4年每年新增有出口权的企业200多家。我市外贸企业出口产品以五金机电、轻工、纺织服装等为主,此次出口退税率下调,我市有将近6成的出口产品受波及,退税率调整范围广,幅度大,力度空前,影响深刻。
利润完全靠退税的企业面临洗牌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防止企业抢出口的现象再次发生,此次出口退税调整,从国家政策的提出到实行,间隔时间较短,过渡期短。据市外经贸局调查了解,我市众多外贸企业措手不及,部分企业损失惨重。出口退税大幅下调,加上人民币升值,企业的利润更加微薄,市场竞争力下降,不少企业将面临洗牌。
“此次调整,影响较大的是7月1日之前签约未能及时办理出口业务的企业。代理出口业务的企业,它的利润完全靠退税,此次调整中,这类企业将面临洗牌。”市外经贸局外贸发展科科长林贤钊分析说。
林贤钊说,国家调整出口退税,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长远来看,此次调整其实是大势所趋,主要是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也是为了缓和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的最新举措,同时有利于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和水平,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作为我市的龙头企业,我市的摩托车产业在此次政策调整中影响如何?市外经贸局表示,我市摩托车属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一类,摩托车的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9%,下调4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幅度不大,影响也不会太大。
应对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面对税率下调,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市外经贸局负责人表示,现在,江门企业最期盼的是税务部门加快出口退税的进度,减轻资金的压力,舒缓企业的困难。政府各部门目前要做好协调工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此次调整再次提醒企业,一定要加快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努力拉长产业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努力化解退税率下调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此外,企业要及时了解熟悉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具体内容,要通过各种渠道消化分解出口退税调整带来的成本压力。各企业要积极做好产品的成本测算,及时与国内外客户做好沟通协商,通过适当提高产品报价,降低国内进价,三方合理共担的办法弥补部分损失,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千方百计降低经营成本。
□链接
政策执行时间
文中提到的商品出口退税率调整自2007年7月1日起执行。具体执行时间,以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
出口企业在2007年7月1日之前已经签订的涉及取消出口退税的船舶出口合同,在2007年7月20日之前持出口合同(正本和副本)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登记备案的,准予仍按原出口退税率执行完毕。对在2007年7月20日之前未办理备案手续的,一律按取消出口退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