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企业支招:比较成本优势减弱退税影响
涉及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调整政策已从7月1日起施行,这让许多有出口业务的企业叫苦不迭,特别是化工、橡胶、纺织等企业最先受难。企业纷纷表示,将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出口退税给公司带来的影响。
据说外国人也很关注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但在他们看来,即使中国产品在原有基础上提价,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也比其他国家便宜很多,两相比较,外国人还是情愿从中国进口商品。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英国经济学大师大卫·李嘉图著名的“比较成本理论”,他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专门生产它用比较少的成本就能生产出来的商品,生产本国条件比较有利,即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将这些商品与他国进行交换,虽然这种商品成本的绝对数额可能高于其他国家,但这样能够使贸易双方都受益。
很显然,中国的企业家们将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演绎得极其充分,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便宜,原材料价格也不高,所以同样品质的一双鞋,在国内可能只有100多元人民币,美国等国家就可能卖到上千元人民币以上,价格相差近10倍。出口企业心里都有一笔账,中国市场环境竞争激烈,不断地要与竞争对手打价格战,利润空间逐渐在压缩;企业不断地考虑走出国门,将商品卖到国外,与国内市场环境和价格相比,中国商品出口到国外还是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不断增加的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调查,也正表明中国商品在国外具有价格优势,商品卖到国外还是挣得比国内多。两相比较,企业出口的冲动还是难以抑制,外国商人也乐意从中国采购商品和原材料。
从国家调整出口退税的初衷出发,是为了缓解外贸顺差过大。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企业已经与国外企业达成产品提价协议,而且国外厂家也“表示理解”,欣然接受提价,这样企业的提价部分,刚好与出口退税调整受到的损失相抵消。
由于有比较成本的优势,因此必将减弱此次出口退税调整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 上一篇:中国时尚品牌设计师走进丹麦SAGA课堂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