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老人五年为解放军缝鞋垫千余双
兰州7月29日专电(记者 王艳明、曹健)甘肃省通渭县近七旬的老人常玉英,省吃俭用自买针线,5年先后将1400多双自己亲手缝制的鞋垫送给入伍新兵和当地驻军。八一建军节临近,她又准备好800多双鞋垫送“亲人”。
走进常玉英家,院子、窗台、床上,到处摆放着已经做好或未完工的鞋垫。向人介绍她做的鞋垫,是老人最高兴的事。
2002年,在新疆当兵的外甥来看常玉英,她发现外甥的鞋垫非常不合脚,联想到当年红军长征路过通渭县时,乡亲们筹粮送衣送鞋垫,产生了为解放军送鞋垫的想法。
开始,她用手工一个月才能缝一两双,为了让更多的解放军能穿上自己做的鞋垫,后来改用缝纫机。这样,每天能做一两双,一年能做四五百双。
缝鞋垫并不是件简单的事。从最开始买布料针线,裁剪底样、剪花贴花,到最后扎线缝边,四五道工序下来,一双鞋垫才算完成。由于天天做,她10多天要磨一次剪刀,一年要扎断二三十根针。
开始,常玉英的鞋垫颜色多为深色,后来女儿建议,当兵的都是年轻小伙,喜欢漂亮,于是老人将鞋垫换成了白底贴花,为此,还专门向远房亲戚学习了贴花手艺。为了让战士们穿得更合脚,她又到附近卖鞋的商店拓了标准鞋码大小。
常玉英的身体不好,患有高血压、颈椎病,并不适合长时间劳动,儿女也常劝她多休息。但她闲不住,生病了也牵挂着自己的鞋垫,病一好,又开始缝开了。一双鞋垫成本得一元,她舍不得吃、穿,将儿女给的零用钱全部用来买布料和针线。
看着装满几纸箱的鞋垫,有人建议常玉英拿到街上去卖,但她始终舍不得。“希望能找到一个人多点的部队,将鞋垫送出去,战士们穿在脚下舒服,我心里也就舒服了。”常玉英说。
- 上一篇:快乐的小红鞋
- 下一篇:战疫·秀洲丨小红鞋完成了使命 但抗击疫情的脚步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