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工贸易大设限 出口成本将骤升30%
继7月1日出口退税大幅调整后,政府再出重拳为巨额贸易顺差“退烧”。昨天,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公布了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共计1853个十位商品税号,占全部海关商品编码的15%。新政策将于2007年8月23日正式执行。
涉及千种商品
自1999年起,中国对加工贸易商品按禁止类、限制类、允许类进行管理。迄今,单是禁止类目录已发布过四次,1140个10位税号商品列入其中。
此次限制类产品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总共涉及数千种产品。新政规定,企业按海关管理类别缴纳台账保证金。A类和B类企业缴纳50%的保证金;C类企业缴纳按全部保税进口料件应缴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之和100%计征保证金。
记者发现,过去的加工贸易管理政策主要是限制进口,而本次的政策调整则主要是限制出口。同时,为配合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比较优势明显、区域特点鲜明的加工贸易区域发展格局,新政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政策:一是东部地区新设立的外贸企业,不予批准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业务;二是中西部地区A类和B类企业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空转”管理。
出口成本骤升30%
企业的担忧来自于现行的加工贸易政策。按有关规定,企业可以凭借加工贸易手册申请进口原料。进口时,不用缴纳进口关税和增值税。从理论上说,企业需要向海关指定的银行账户里存入与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等额的进口保证金,并在出口核销后由海关退还。但实际操作中,大部分企业都不用实际缴纳保证金,此即所谓的银行保证金台账“空转”。但是,对于被列入限制类目录的产品,就必须“实转”——足额缴纳保证金,而列入禁止类目录的,更是被取消保税资格,只能用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产品。“这意味着加工限制类产品的企业,其资金压力将急剧加大。”分析人士指出。此前有报道引述业内人士的测算数据,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成本有可能会因此骤然上升30%!
业内人士表示,企业产品如果被列入限制类或禁止类目录,仅缴纳保证金一项就会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
一商务部门官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某行业进口关税5%,出口退税率11%,一加工贸易企业进口了100万美元原料,制成产品后出口售价150万美元,获利50万美元,那么企业在整个过程中,只需要承担3万美元的出口退税差额。可一旦实行保证金实转,企业进口时,就必须额外准备22万美元存入海关指定账户,直到产品出口核销后,才能申请返还。而如果被禁止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这家企业进口时就要付出122万美元,出口时退税差额达到9万美元,一进一出,企业成本骤然上升30%。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62167万美元,同比增长86.8%,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26.3%。其中加工贸易出口86123万美元,同比增长74.2%,占全省外贸出口的22.9%。
成都某皮革公司负责人表示,皮革行业被列入禁止类目录,企业将承受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大企业将减小规模,而小企业可能倒闭。
- 上一篇:上周皮革服装等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